存折业务渐行渐远引发争议应予关注

时间:2022-10-02 10:50:19

存折业务渐行渐远引发争议应予关注

近日,建设银行对外宣称将全面停办新存折业务,随之各种限办、停办新存折业务的消息现诸报端,“存折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题掀起了轩然大波。银行认为此举会降低运营成本、缓解排队难题,而储户则认为此举会造成储户不便、增加额外费用、丧失社会责任。

在我生活的平凉市,除建行停办活期存折外,其余银行不主张、不鼓励和有条件限制新存折业务开办,即不对新客户推荐存折业务,停办基金、保险和第三方存管业务的新存折业务,有个别银行以没有库存存折为由停办换折业务,而折卡绑定业务停办已久。相比存折不收取年费、折费而言,银行卡的收费项目名目繁多,缺乏透明度,银行卡业务收入已成为平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对存折业务低廉的管理费,银行力推的银行卡的各类资费让部分储户感到不能接受。首先,需缴纳的银行卡工本费、开卡手续费、账户管理费或年费多在10元/年以上,高端银行卡年费更多;其次,如欲了解资金流向或实时变动情况,需办理网上银行和短信提示业务,网银费用在30~70元不等,短信提示费用每月2~3元;再次,部分银行自助设备及网银不提供明细查询或提供时间段较短,客户如欲了解,需支付20元/次以上的对账单打印费。在不办理非银行卡新功能业务前提下,要达到同样效果,持卡人需多支付近百元费用,让早已习惯银行“免费服务”的客户难以释怀。

“重卡轻折”,本质上就是银行的经营理念歪曲,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正在不同程度地演变成为增加收费。对银行而言,存折业务成本虽略高于银行卡,但异地、跨行交易手续费及小额账户管理费等收费项目的存在仍可保证其有利可图。

银行是依靠居民及企业的存款支持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部分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后趋利化经营理念导向,处处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忽视了低端客户利益,尤其是以中老年客户与低收入群体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存折用户,未能在兼顾自身效益的同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导致各界普遍不满。同时,银行收费提高而服务质量降低、普通窗口“排队难”而VIP窗口却无人问津等过分“嫌贫爱富”问题的频繁发生也是一个重要诱发因子。

长期垄断经营形成的霸气,导致银行业在经营中即使出于发展新业务的考虑,提供的种种配套服务也往往不能跟上业务推广步伐。在民众心中积怨已久的各种“霸王条款”,也是银行业一出现风吹草动,民众就“同仇敌忾”谴责银行的重要原因。

再者,商业银行服务价格行为的现行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而没有类似于发达国家的有关金融服务的公平交易法案,即银行应该提供哪些基本的服务。目前在银行业务办理过程中,正是因为没有专门发文来约束银行的各种行为和收费,导致很多人包括老年人金融服务的选择权被银行以现代化的名义剥夺成为了必然,也导致现行客户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只是被动接受银行的服务和各类资费,一定程度上形成强制消费和不公平交易。

鉴于存折传统业务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农村客户及老年客户的大量使用和大额资金的支取必须到柜台办理,银行机构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市场需求,在维持“卡、折”效果和收费的一致性的同时,各种制约取缔措施不可操之过急,既要突出前瞻性又要符合实际情况,如对停办存折客户免费打印对账单,并根据不同客户和范围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服务。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兼顾弱势群体利益,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良好社会形象,认真对待客户诉求,为客户提供优质、文明、高效的服务。银行应深入研究定价机制,规范定价流程和方法,保持银行卡资费的合理性,提供与收费对等的优质服务,并引导客户逐步接受存折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的交替过程。(作者单位: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银行竞争锐化与品牌定位升级 下一篇:整治不规范经营从中间业务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