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钢:钢骨战警 铁血柔情

时间:2022-10-02 10:24:10

紧握步枪,瞄准、射击,一枪命中疑犯,这是战警唐钢在突击行动中常有的场景。

荣誉是军人的生命。从这点来看,唐钢是无愧于军人这个称号的。他所获得的奖章奖状排满了桌子,众多媒体的报道,镜头前的光芒,这一切像光环一样笼罩着他。这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军人,人们口中的“英雄”。

一朝“亮剑”时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部署捕歼战斗时,黔西南州支队政委李书红如是说。

那是2004年8月28日。公安部通缉的4名犯罪嫌疑人从重庆一路劫钱杀人、袭警抢枪后逃窜至兴义藏匿在一民房内。他们不但手持枪支和炸药包,其中一名首犯还曾是个枪法熟练的射手。

经过严密的侦察部署后,得知房内尚有母子两名人质。为免打草惊蛇,唐钢提出“引诱疏导”营救方案。不多时,几名犯罪嫌疑人走出房屋。当时众人皆为作为第一狙击手的唐钢暗捏一把汗,倘若一击不中的话,势必引起疑犯们的警觉。况且他们手中持有武器,一旦全力反击,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对唐钢心理素质和射击能力考验的关键时刻。唐钢果断开枪,一枪命中其中一人。战斗很快结束。机智冷静的心态,加上过硬的军事素质使得整个捕歼行动干净利落。

唐钢曾先后参加过大大小小20多次捕歼、抓捕任务,在他手中落网的不法分子有40余人。

十年磨一剑

从“铸剑”到“亮剑”是个艰辛的过程,它需要不懈的努力,需要隐忍和毅力……唐钢在军校学习时,全院350人军事比武,他曾获单杠第一、双杠第一、木马第一、射击第一的好成绩,文化成绩也名列前茅。他在一篇军校周记中给自己提了三个近期目标:多读书、学好普通话、战胜自卑。他就这样,用坚若磐石的勇气和意志,一点一滴地历练、完善自我。回忆军旅生涯中无数次的拉练,他总是说:“确实很苦很累。”“有一次我们从贵阳出发,一路向白云、修文、开阳进发。背着重重的行囊,晚上就搭起帐篷露宿树林,途中要自己解决三餐。这样的拉练对体力、耐力以及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他说。

翻开相册,在体能训练的照片旁他的字刚劲有力:“成绩是这样得来的”。其它还有“渴望成为排长”、“想象是少尉的我”、“为梦想而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从当年稚气未脱的小兵到今朝英俊神武的青年军官,这样的路漫长而艰辛,唐钢始终心怀壮志、脚踏实地,用钢一般的意志,练就了一副铮铮“钢”骨。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战友之间的感情不同于一般的同事同学之情,它来得更为朴实,也更为厚重。”看着操场上生龙活虎的战士,唐钢深有感触地说。因为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大家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流血流泪,这种感情自然非比寻常,类于兄弟般的情谊。

小班长杨阳很崇拜唐钢:“唐队长表面上不苟言笑,内心却热情如火。他在我们中队扮演了三种角色:生活上对我们关心照顾就像父母;训练时严格要求、耐心指导,是严师;课外,平和友善,就像朋友。小战士一有什么心事或思想状况,他都能洞察秋毫,细心开导。他曾为了开导一名新兵,和他同吃同睡了几个月。”

相对外界而言,部队生活枯燥无味。闲暇时候,唐钢就唱唱军歌,或者抱着二胡,拉得如泣如诉。战士们受到感染,也常常一展歌喉。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唐钢索性带领大家组建了军乐队。课余,大家就唱唱歌、拉拉二胡、吹吹萨克斯。在前年一个战友的婚礼上,军乐队还登台演出,引得众多市民争相观看。

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

“一周里他有六天都是在中队度过的,家对他来说倒像宾馆。”善解人意的妻子邱靖笑着说。

其实唐钢的家距离中队只有5分钟的路程。他的家温馨舒适,装修得简洁而有品位。这里里外外都是妻子一手布置的,装修时唐钢正忙得不可开交。每每回到家里,脱去军装,唐钢就是恩爱的丈夫、幸福的父亲,他有开朗热情的妻子、有9个月大乖巧可爱的女儿,他的家其乐融融。

尽管如此,他依然极少回家。赶上任务在身,每周回一次都很难保证。逢年过节,唐钢必会留在中队和战友在一起过年。“刚开始我真的很不适应。尤其是结婚第二天他就回中队,更别说蜜月了。我老哭,一哭他就急,但急也没办法,那是他的工作啊。后来就慢慢习惯了。”邱靖在兴义本地一所大专院校里任教。

“她很能干的,本来有机会去读研究生,为了我才留在这个小城的,是我拖累了她。”唐钢握着妻子的手,一脸歉意。

何谓英雄?是“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任侠;更是峥嵘岁月里,马革裹尸的英豪;可是金戈铁马过后,和平年代里,荣誉和光环背后站立着的只是一个朴实的军人,他忠诚与意志并存,钢骨与柔情同在。他就是新时代的英雄――唐钢。

上一篇:听罢雪声听水声 下一篇:穿行欧亚的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