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时间:2022-10-02 09:22:51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摘 要:欧债危机即欧洲的债务危机,发生原因复杂,凯恩斯综合症是根本原因,伴以经济结构失衡、财政制度缺陷等。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联盟,它的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对欧盟的贸易与投资,造成中国外汇缩水,连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欧债危机也警醒中国注意努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防止经济生产“空心化”,实施多元化外汇投资战略。

关键词: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影响;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092-03

一、欧债危机发展过程及原因分析

(一)发展过程

何谓欧债危机?欧债危机即欧洲的债务危机。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欧债危机始于希腊债务危机,2009年底希腊新政府首次披露了其高达3 00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2.7%和113%,进入2010年后,希腊的财政状况继续恶化,它的财政债务占GDP比重为156%,到2012年光是公共债务就166%。根据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欧盟成员国财政赤字占当期GDP的比例不得超过3%,公共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不得超过60%,而希腊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却远远超出了这个比例。2010年4月17日标普将希腊的信用评级降低至垃圾级别,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欧洲债务危机。随后欧债危机呈现出多米诺骨牌效应,为帮助希腊走出危机,为阻止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欧盟(EU)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先后紧急出台了1100亿欧元和7500亿欧元的救援措施,外部救援不仅使危机没有得到缓解,反而使危机波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现在整个欧洲大陆仍笼罩在债务危机的阴霾之中。

(二) 原因分析

1.“凯恩斯综合征”的集中发作

“凯恩斯综合征”的症结是政府支出依赖征。凯恩斯宣称,要“拒绝萧条”努力保持一种永久性的“准繁荣状态”,把政府支出当作促进经济增长的助推剂,通过发新债还旧债,长期保持赤字财政,建立了现代化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缓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繁荣。这是应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提出的一条应对之策。战后却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模式,无论经济状况好坏,都采用这种模式,西方国家经济普遍患上了“凯恩斯综合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赤字规模越来越大,负债水平越来越高,终于导致债务危机集中爆发。

2.经济结构长期发展失衡

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法、德、荷兰等为核心,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中南欧国家为的“圈层式”发展区域。“核心”国家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力,拥有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实体产业,而“”国家经济结构落后,传统工业萧条后,新兴产业几乎是一张白纸,缺乏能从根本上长期推动这些国家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如希腊和西班牙这两国属于欧元区中经济结构相对不合理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而且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3.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带来的沉重负担

欧洲社会福利保障内容包括生育保险、教育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及养老保险等,是典型的“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了非常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在高福利的条件下,欧洲人比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更会享受,更加“养尊处优”。经济发展的进取意识越来越淡漠,勤劳致富的动力丧失殆尽,政府花钱把人养懒惰了。而国家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不得不依赖外债维持财政。由于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模式大多是靠举债维持的,这使它们陷入了高福利陷阱,进退两难。为了维持高福利,政府难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增长上,从而使欧洲经济越来越失去活力。

4.独特的财政货币政策

欧债和美债不同,美债是一个国家,而欧债是一个联盟,它只是一个货币联盟,没有政治联盟。美债出现问题之后,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美联储,它可以通过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把风险转嫁出去,而欧债却没有这个功能,这就使其经济制度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欧元区国家不具备通过增发欧元对冲债务的条件。欧元区成立之初只是统一了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财政政策,财政大权依然被视为各国范围内的事情。这种经济二元结构一开始给债务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

5.欧盟救助机制的不完善

欧元区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在某些国家经济遇到困难时,欧洲央行却不许对单一国家实施救助,只能靠成员国自救,这就使得欧元区内的救助机制难以建立。而当危机出现时,各欧元区国家也不愿意为其他国家背负债务负担,因此各成员国在出台希腊救助机制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分歧和矛盾,暴露出危机处理能力的不足。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左右摇摆;法国政治意愿有余而经济能力匮乏,德国则经济能力尚好但政治意愿淡薄,因此致使欧洲危机不断蔓延。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自欧债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都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国际收支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也成为西方国家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因此逼迫人民币升值,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向中国施压。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人民币升值面临的是投机压力。这个投机的压力一方面来自政治的,另一方面来自国际炒家。而政治压力完全是无中生有。如美国总是这样认为,对人民币低估是造成美国大量的贸易赤字,以及美国的经济萧条,大量失业的原因所在。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基本表现都不好,而中国仍在快速发展,不在自身查找原因,专门妒忌他国的发展,自然中国就最容易成为攻击对象。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自一些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国际炒家。这些国际热钱一直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1997年之前是流到东亚经济,可以炒亚洲汇率;而后亚洲泡沫破掉了,造成了金融危机,热钱就跑到美国,又把互联网泡沫炒高了;互联网泡沫破了,他们就需要找下一个出口,于是中国就成为国际炒家的目标,这也是因为美国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的结果。我们对外界的压力应该遵循温总理在两年前提出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既要考虑外界的态度,又要考虑自身的能力,不能屈从外部的压力而升值人民币,应好好吸取“日元被逼升值”的历史教训。

2.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欧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欧元区的动荡和经济放缓势必影响我国出口。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7月,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480亿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93.7亿美元,下降16.6%;今年1至7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3.6%,这就意味着对欧盟出口增速比总体出口增速低11.4%,这一缺口就影响了1 300亿美元的出口额。在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对象中,占据前三位的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三国就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60%。尤其是欧盟,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目前占中国出口的20%左右。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

3.导致外汇储备缩水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达3.24万亿美元,美元、欧元和日元是我国主要持有的外汇储备。而欧债危机的发生导致欧元贬值,使得我国持有的欧元资产大幅缩水,从2011年6月至10月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情况看,最高点是2011年6月8日,当天1欧元兑9.5058元人民币,最低点是2011年10月10日,当天1欧元兑8.5345元人民币,4个多月欧元累计贬值10.22%。这将使得我国经济利益蒙受巨大损失,也给我国对欧洲增加投资增添了阻力。

4.受欧盟自贸区战略的影响

为应对债务危机挑战,欧盟各国开始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力图在未来5年内使本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覆盖其50%的域外贸易额。为此,欧盟积极推进与我国周边经济体的自贸区建设,先后与印度、东盟、新加坡、日本等国进行自贸协定谈判。而欧盟与韩国的自贸协定,在2011年7月已经正式生效,这次协定很可能会成为欧盟与亚洲贸易关系中扭转乾坤的关键。我国在出口产品方面与上述经济体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如果处理不当或失去时机,很可能造成欧盟贸易转移,对我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造成不利影响。面临金融和经济环境压力,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会有所抬头,这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抢抓机遇,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尤其依赖于资金财富。因此,一旦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减少中国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而且将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可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还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化的角逐中。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带来不利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群羊效应”,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美元之所以能够长期发挥世界货币作用,其综合实力是最根本的。人民币要想挑战美元,尚需假以时日,必须以中国国力的稳定发展作为依托。但无论如何,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已为此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中国近30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取得了一些突破,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根据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成功实施为人民币“亚洲化”甚至“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绝不可能风光无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必将遭遇其它货币的竞争与挑战,因为世界货币的角色谁都不会轻易让位。因此,我们也不要急功近利,可采取试点推广的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第一,实现大中华区的人民币化,即: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实现人民币化;第二,实现中国周边的人民币化,即:蒙古、俄罗斯、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等国家实现双边贸易结算的人民币化;第三,实现人民币的亚洲化;第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2.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强风险控制

美国有次债,欧洲有欧债,中国有地债。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债务危机之忧,但却需要有防范债务风险的远虑。目前,中国的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0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却要严重得多,据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10.7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国债余额,那么中国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就将翻一番,达到约50%,接近警戒线水平。目前中国政府不存在无力偿还的情况,但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过度,势必会对银行系统产生重大的冲击,因为这些资金的80%以上都来自于银行体系。到头来会威胁整个金融系统。因此,中国在控制债务规模的同时,现阶段应将主要注意力放到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上。

3.保持经济的“生产性”,防止实体经济“空心化”

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其名著《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实际上,这种“生产性”不仅是霸权国家盛衰的重要基础,也是一般国家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基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制造业外迁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导致欧债危机。这向我国敲起了警钟,保持经济的“生产性”对我国经济安全非常重要。十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只有按照这一指示去发展我们的经济,才能避免重蹈欧洲的覆辙。

4.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保持国民福利与经济同步发

欧债危机暴露出一些国家寅吃卯粮、无力负担高福利的弊端,但这不能否定福利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决不能将提高国民福利、建设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欧洲之所以长期保持稳定和经济发展,就是受益于其福利制度。保持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是一个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欧债危机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要理性地、积极主动地推进体系建设,避免短期福利政绩病,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提前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再加上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备,财政收入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快速增加,是必要的,对于加强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增加社会保障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的实事求是原则,不可贪图政绩而拔高社会福利标准。

5.做到未雨绸缪,谨防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第一,适当减持美国国债。持有大量美国国债风险很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7月24日的最新报告,美国联邦公共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99%,预计2012年将达到103%。中国作为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保持多年贸易顺差,以丰富而廉价的资源和商品换来了大量美元,再反身过去投资美国债券。美元在贬值,中国在美国的储备也在日益化水。如果再购买美国国债,中国将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建议中国应减持美国国债,将外汇储备投资黄金或资源类产品,或多元化和分散化投资外汇储备,从而规避单一投资的风险。

第二,战略性使用外汇储备,寻找双赢机会。可将部分外汇储备加上配套人民币资金,设立专门的基金,加强与欧元区的国家、公司及个人合作。以资本投入、补贴等方式,购买欧洲的技术,引入欧洲的专业人才,提高对国内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空气及水等环境治理力度。将外汇储备投资到有利于子孙后代的碧水蓝天工程,既有利于缓解外汇储备的潜在风险,又可不扩大现有产能地刺激本国经济,给欧元区带来一定的外需,加强与欧洲在环保上的合作,提高未来谈判的筹码。

第三,建立新机制使储备转化为投资。首先,人民币汇率改革要重视“人民币与美元部分脱钩”,真正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我们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其次,“藏汇于国”与“藏汇于民”并举。现阶段,我国的外汇基本都集中在国家的手里,属于“藏汇于国”。要实现“藏汇于国”与“藏汇于民”的并举,就要进一步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外汇储备的风险能够被分散、被有效分担,所以可以考虑比例结售汇制度,国家持有外汇储备总量的50%或是60%,剩余部分分散到民间储备。当然,对于民间持有的外汇储备,要加强政策引导和金融监管,预防或减少因为民间储备的增加可能新增的风险。再次,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到欧元区寻找机会,因为欧元区将政策重点从紧缩逐步转向增长,加上欧元区的实体经济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但考虑到我国企业对欧元区熟悉程度不高,可借助我国驻欧机构、我国、香港和欧盟商会各种力量,加大对欧元区法律、社会以及经济的研究和推介力度。

欧洲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犹如一艘出了严重故障的巨轮,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颠簸前行,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走出来,但是中国能够吸取的就是要学会从欧债危机中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钥匙。我坚信,假以时日,我们这个受世界瞩目的东方大国一定能够真正崛起,成为世界的领袖。

参考文献:

[1] 唐风.欧债危机加剧 中国经济怎么办[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2.

[2] 约翰·兰彻斯特.大债——全球债务危机:我们都是倒霉蛋[M].英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 张志前,喇绍华.欧债危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4] 赫凤杰.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J].和讯股票,2011,(9).

[5] 李毓倩.试论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2年4月30日 .

[6] 王军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现代商业,2012,(1).

[7] 陈西果.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启示[J].武汉金融,2010,(5).

[8] 郑宝银,林发.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 2010,(7).

上一篇:关于110kV以下电力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研究 下一篇:地方师范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