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俄罗斯复兴遇到中国崛起

时间:2022-10-02 08:46:50

当俄罗斯复兴遇到中国崛起

俄罗斯的大国梦

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高于俄罗斯,甚至包括部分军事实力。这是俄罗斯对中国“心理失衡”的大背景。“沙俄帝国”的荣光和苏联超级大国的历史,是俄罗斯民族辉煌但又苦涩的记忆。只要俄罗斯还有大国梦——这种梦深深地植根在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中俄之间就必然存在战略差异,尽管当前战略合作是中俄关系的主流。

重新成为大国,这不仅仅是俄罗斯政治精英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俄罗斯民众的心声。

美俄媾和的可能性

尽管美苏平起平坐的日子一去不返,但是俄罗斯始终把美国视作自己平等的对手,把俄美关系视为俄外交政策的“基轴”。在对美关系上,俄罗斯经常公开和美国唱对台戏。但是,莫斯科的这些强硬举动很多是想隔空向华盛顿传话:俄罗斯很重要,不允许美国忽略自己。

实际上,俄罗斯经常在私下里与美国妥协。对于中国这个邻居,俄罗斯有时候更愿意当作玩转对美关系的筹码。当面对美国和西方时,中国可以增强俄罗斯讨价还价的能力,有时候还可以共同向西方发起挑战。当寻求“出海”的中国与“重返亚洲”的美国在西太平洋和东亚展开竞争的时候,俄罗斯可以“坐山观虎斗”。

因此,当俄罗斯政治家们高谈“多极化”、“中俄友好”时,有些人实际想的只是利用中国。而条件成熟时,俄罗斯完全可以来一个180度大转弯,与美国拥抱。

当然,俄罗斯复兴与美国对欧亚大陆的基本战略并不相符,两个民族的价值观也有本质差异。因此,美俄只会交易、媾和,而不会真正走向结盟。不过,在具体议题上,媾和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如果中国牵涉其中,那么俄罗斯也有充分的理由牺牲中国的利益。

俄罗斯对中俄能源合作的防备

除了全球治理,能源问题是另一个两国互有所需的地方,也最能体现中俄经济互动的竞争性和合作性。对俄罗斯而言,开拓中国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修建通往中国的输油管道是俄罗斯供应商减少对欧洲过度依赖所采取的策略;但正如笔者所分析的那样,俄罗斯的对华政策当中始终存有警惕、防备的一面。这导致中俄能源合作往往达成政治意向容易,谈成合同细节难;即使谈成合同,执行起来也难——在一些中方企业看来,他们总是要面对俄罗斯合作方各种变卦、拖延、推诿乃至刁难。

同样值得关注的,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主要天然气出口国成立“天然气OPEC”的提议。尽管这样一个组织尚未建立。但是,作为天然气消费大国的中国,仍需要提前应对。

日俄交易的危险

在日本的公关攻势和资金支持下,俄罗斯决定修建通往日本海的“泰纳线”,以满足日本的利益。俄罗斯以盘踞东北亚市场中心位置的姿态,意图坐收来自中日韩甚至东南亚的石油收益。

另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是,俄罗斯有没有可能拿领土问题和能源问题与日本作交易?俄罗斯归还日本南千岛群岛中的色丹、齿舞两岛,以彻底解决日俄领土问题,换取日本在俄罗斯出口日本能源方面给俄罗斯更大的利益;反之,日俄之间会不会达成相反的交易,换取俄罗斯在日俄能源合作上作出让步?无论何种交易,毫无疑问中国将会成为日俄的“垫背”。

俄罗斯防范中国“进入中亚”

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而中亚又是俄罗斯独联体外交的重要部分。而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长,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在经济(特别是能源)上加深合作,在政治与安全问题上加强联系,这引起了俄罗斯的忧虑。

上海合作组织是把中俄两国联系制度化、常态化的一个重要组织。上合组织缓解了俄罗斯对中国“进入俄罗斯后院”的警惕心态。但中俄在上合组织问题上也有一定分歧。中国更重视上合的“对内作用”,即维护中亚的安全稳定,间接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与安全;而俄罗斯则更重视上合的“对外作用”,即推动多极化、遏制美国在中亚地区影响力、建立“能源俱乐部”等。

有意思的是,除中国外,其余五个上合成员国都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而这是俄罗斯主导下的组织。俄罗斯希望把集安组织打造成更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组织。显而易见,二者之间存在差异乃至矛盾。

从宏观角度看,至少在中期(5-10年),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互相需要、互相支持的战略协作伙伴。这对中国崛起和俄罗斯复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大判断下,我们推敲中俄关系中的负面风险,是为了规避它、消除它的负面影响,从而把握中俄关系的下一个六年。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支持下,俄罗斯决定修建通往日本海的“泰纳线”,以满足日本的利益。俄罗斯以盘踞东北亚市场中心位置的姿态,意图坐收来自中日韩甚至东南亚的石油收益。

另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是,俄罗斯有没有可能拿领土问题和能源问题与日本作交易?俄罗斯归还日本南千岛群岛中的色丹、齿舞两岛,以彻底解决日俄领土问题,换取日本在俄罗斯出口日本能源方面给俄罗斯更大的利益;反之,日俄之间会不会达成相反的交易,换取俄罗斯在日俄能源合作上作出让步?无论何种交易,毫无疑问中国将会成为日俄的“垫背”。

俄罗斯防范中国“进入中亚”

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而中亚又是俄罗斯独联体外交的重要部分。而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长,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在经济(特别是能源)上加深合作,在政治与安全问题上加强联系,这引起了俄罗斯的忧虑。

上海合作组织是把中俄两国联系制度化、常态化的一个重要组织。上合组织缓解了俄罗斯对中国“进入俄罗斯后院”的警惕心态。但中俄在上合组织问题上也有一定分歧。中国更重视上合的“对内作用”,即维护中亚的安全稳定,间接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与安全;而俄罗斯则更重视上合的“对外作用”,即推动多极化、遏制美国在中亚地区影响力、建立“能源俱乐部”等。

有意思的是,除中国外,其余五个上合成员国都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而这是俄罗斯主导下的组织。俄罗斯希望把集安组织打造成更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组织。显而易见,二者之间存在差异乃至矛盾。

从宏观角度看,至少在中期(5-10年),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互相需要、互相支持的战略协作伙伴。这对中国崛起和俄罗斯复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大判断下,我们推敲中俄关系中的负面风险,是为了规避它、消除它的负面影响,从而把握中俄关系的下一个六年。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布局者 第14期 下一篇:无中生有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