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点赞,不能代替思考

时间:2022-10-02 08:25:07

王雯:点赞,不能代替思考

“你在热闹的餐桌上发着微信,我在拥挤的车厢里为你点赞。”这无疑是处在自媒体时代的我们驾轻就熟的一个动作――点赞。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点赞,即思考?非也。

龙应台说:“现代文明引领我们向上,向上。”的确,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们交流的方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微博、微信、QQ不一而足。

囚禁在繁华都市里的人们从不吝啬对美景的赞美。一缕杨柳垂地,便会惊叹不已;偶见星垂野阔,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这样的点赞,虚浮在界面,丢了灵魂。

点赞,不能代替思考。

昔孔子冥思作《春秋》,东坡细究知人生,贾岛推敲铸佳话,古之成大事者,皆勤于思考。近代大文豪鲁迅先生,被公认为是最有“深度”的作家。倒不是因为他那撇浓密的“一”字胡,而是因为他善于思考。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思考、对科举制度罪恶的思考、对封建礼教本质的思考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深思熟虑,方能成事。写文章如此,人生亦如此。

“自古逢秋悲寂寥”,难道只是因为秋的凄寒而引发诗人们无尽的哀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难道仅是因为满地的落英勾起诗人无限的感慨?非也。赏花望月,听雨闻雪,吟词唱诗……人生多看,何为?为厚积;人生兼听,何为?为言理。叶落知秋,何为?为思考。人生无穷尽,思考无止境。人的一生总要伴随着思考,人生有多长,思考就有多长!

当然,并非所有点赞都未经思考。2016年2月9日,六小龄童参加北京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一切准备就绪,他便在后台等待表演。由于戴的翎子太高,为防止拍摄穿帮,57岁的六小龄童蹲伏在舞台一边,剧务拍下照片发到网上。许多网友思考后认为,这种行为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敬业精神,纷纷为其点赞。这种点赞因为经过了思考而具有了价值。

这个世界对思考的人是喜剧。村上龙说:“我终于明白,真正能够作为支撑自己的东西就只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而已。”只有思考,才能真正享受人生。

点赞,不能代替思考,我们需要有思考的点赞。

上一篇:用喜欢展示能力的极致 下一篇:追寻经典――从“影像上海”看摄影收藏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