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园”藏清代书画家扇面

时间:2022-10-02 08:03:15

“畸园”藏清代书画家扇面

明中期的“吴门派”在画坛上掀起的文人画新潮,对明后期的画风、书风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出现了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赵左的“苏松派”、沈士充的“云间派”,还有“武林派”、“嘉兴派”、“画中九友”等等,派系纷繁,百花齐放,使文人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进入清代,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明代后期形成的诸画派,到此时更是分支繁衍,派系林立,名家辈出。清代也被称为“书道中兴”的一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湖州博物馆现存“畸园”藏清代书画家扇面弥足珍贵,在此略加介绍。

“畸园”的主人为晚清著名收藏家陈y声。陈y声(1846―1920)字蓉曙,号骏公,诸暨枫桥人。早年师从俞曲园。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知松江知府时,在当地颇有政绩。父丧回家守孝,主纂《国朝三修诸暨县志》,翌年创办景紫书院。后因功迁道员及川东道,终引疾而归。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数次招聘,均谢不出。著有《玉溪生诗类编》、《畸园老人诗集》、《历代题画丛录》、《逸民诗选》、《畸庐稗说》及《鉴藏要略》等。他一生酷爱金石书画,眼界独到,收藏颇丰。他收藏的作品大多有其考释和评价。

高简山水扇面(图一)

纵16.5厘米横46.7厘米 纸本

高简(1634―1708),字澹游,号旅云,自号一云山人,吴(今江苏苏州)人。能诗善画,尤工山水,精于小品,摹法元人,布局深稳,笔墨清新,务为简淡。平生小品最多,好画梅花书屋图,冷隽可珍。传世作品有《春山积翠图》、《江乡初夏图》、《寒林诗思图》。

图绘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巍峨耸立。长松青翠挺拔,溪流曲折逐级而下。半山之腰,寺庙翼然,红墙绿瓦,森严可畏。通往寺院的小径上,一拄杖老者与一高士驻足闲谈。两侧山坡数株红花从旁斜出,为画面起到点睛之效果。远山用淡青花抹出。画面布局深稳,冷隽简淡。左上款署:“用背面诗意,请教声元道长兄。一云山人高简,时年七十五。”左下钤印朱文印“高简”。此画高简作于75岁即康熙四十年戊子年(1708)。此扇原为成扇,背面有题诗,诗为何人所书不得而知,后一分为二,故有高简“用背面诗意”之题。

左上角钤印陈y声的朱文椭圆印“真赏”,右下角钤朱白文鉴赏印“畸园秘笈”。裱边右侧有陈y声的一则评语及考释:“抚法元人冷艳雅趣,迥不犹人,惟其胸有书卷,故笔端露有静韵。吴人自唐子畏后无此手笔。扇绘于康熙戊子,《高氏家谱》谓:‘澹游生于丙(甲)戌,卒于己丑,盖时年七十有五矣。’《张浦山画征第》谓其七十余岁。吴荷屋(录)《列朝名人年谱》只言丙戌生而不记(甲),其卒于何年,《画史汇传》言其卒于康熙丁亥者误。”下钤白文方印“y声私印”。唐子畏即唐寅,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明四家”之一,又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张浦山画征第》中“第”应为“录”的笔误,张浦山 (1685―1760),名庚,以字行,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著有《国朝画征录》。吴荷屋即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又字殿垣,号荷屋,晚号石云山人。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工书画,精金石,对碑帖考鉴造诣极深,著有《历代名人年谱》、《石云山人诗稿》等。

梁同书行书扇面(图二)

纵19.5厘米横58.2厘米纸本

梁同书(1723―1815),字符颖,号山舟,晚号不翁、新吾长翁,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梁诗正之子。乾隆举人,特赐进士,官侍讲。博学多文,善鉴别,尤工于书,初法颜、柳,后兼采苏轼、米芾笔法。七十岁后愈臻变化,纯任自然,自立一家。以羊毫笔作大字,颇为苍劲。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并称。间作画,善人物,花卉,宕逸有奇致。卒年九十三。著有《频罗庵遗集》。

扇面释文:“三真六草董尚书,北米南邢总不如。试诵容台好诗句,一帘肯换百车渠。吾家水阁傍江斜,风荻侵檐一丈花。连雁低飞浑不见,只听拍拍响圆沙。远岸风微宿雨残,天边忽涌烂银盘。卢河桥畔秋容好,比似南湖一曲看。桐叶苔衣晚翠杏,绣床羽扇罗幽探。床头不画鸬鹚杓,知是新凉酒半酣。竹宅绝句为汲士甥倩雅鉴。山舟同书 时年七十有九。”下钤朱文方印“山舟”。

竹宅绝句系朱彝尊所作诗句。朱彝尊(1629―1709),清朝著名学者和诗人。字锡鬯,号竹,晚称小长芦钓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著有《曝书亭集》和《曝书亭词》等。此扇诗共四首,分别为其友董其昌和李澄中所题。山舟书此扇时年已七十九岁,已近晚年。其布局字间行距疏朗,用墨浓淡相宜,轻重徐疾有致,姿态多变,节奏鲜明,充满着温文尔雅的书卷气,让人赏心悦目。左上角钤印陈y声的朱文椭圆印“真赏”,左中钤朱白文印“畸园秘笈”。扇面裱头左上角有陈y声的评语:“山舟书学鲁公《争坐帖》,余向嫌其俗入于髓,故绝不收藏。此扇独摆脱生平积习,有龙跳蛇惊之势。”下钤白文篆印“骏公”。

张之万山水扇面(图三)

纵18厘米横51.8厘米纸本

张之万(1811―1897),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张之洞族兄。道光二十七年(1847)以一甲一名状元及第,官至大学士。赠太傅,谥文达,画承家学,山水用笔绵邈,骨秀神清,为士大夫画中逸品。书精小楷,唐法晋韵,兼善其胜。与戴熙相契,时称“南戴北张”。有《张文达公遗集》。

图近景用淡墨绘山石坡冈,杂草丛生,数株大树挺立山冈,浓荫蔽日,遥相呼应,树叶用浓墨点染。江边草堂,空无一人。中景群山连绵起伏,浑然一体。最后用淡水墨抹出逶迤远山。画面笔简墨淡,神清气逸,清秀自然。画中上方款署“珍同二兄正,张之万。”钤印白文“之”、朱文“万”。扇面左上角钤印陈y声的朱文椭圆印“真赏”,右下角钤朱白文印“畸园秘笈”。裱头右下角有陈y声的题诗:“聚树知招隐,山林识野翁。草堂人寂寞,独坐听松风。”下钤白文方印“y声之印”。

查嗣琏行楷书法扇面(图四)

纵17.8厘米横52.2厘米纸本

查嗣琏即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著名学者和诗人。初名查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更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初白老人,赐号烟波钓徒。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工书法。其诗以空灵创新为尚,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诗多纪游吊古之作,著《敬业堂诗集》。

扇面释文:“人与琴书共椟车,轻装容易去京华。满瓶北酒春伤别,五度东风客负花。倦枕又牵他夜梦,涨痕初退来年沙。多情丁字沽头水,稳送归帆直到家。城南高会已多时,曾和春风芍药诗。赏到烟花情烂熳,醉题襟袖夜淋漓。尚书老去园空锁,骑省归来鬓有丝。不道故人犹念旧,一樽重对却成悲。书为介老道兄正之。嗣琏”下钤白文方印“查嗣琏”、朱文方印“”。此诗为嗣琏自作诗,扇面为其友孙介夫所书。孙介夫即孙金砺,浙江慈溪人。经术深醇,不慕禄位,编有多本书著。

此扇行距匀致舒朗,结构严谨,笔法挺健端秀,平稳庄重,蕴味醇厚而不失秀眉雅静。扇面左上角钤印陈y声的朱文椭圆印“真赏”,左下角钤朱白文鉴赏印“畸园秘笈”。裱边左上角有陈y声的考释一则:“先生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初白,又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所著《敬业堂诗集》至今海内宗之,虽小长芦钓师有所不及。遗墨传于世者独少,犹当珍护。扇为四明孙介夫写,介夫名金砺,行辈长于初白,与初白父遗远妻父陆冰修交,胜国遗老也。”下钤白文篆印“y声私印”。小长芦钓师为诗人朱彝尊。陆冰修即陆嘉淑(1620―1689),字冰修,号辛斋,海宁人。工诗文,善书画,多藏书,终身不仕清。有《辛斋遗稿》。

查嗣行书山水扇面(图五)

纵15.7厘米横48.2厘米纸本

查嗣(1652―1733),字德尹,号查浦,又号晚晴,查慎行弟,浙江海宁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侍读。精诗词、考证鉴定,工书法。其诗精妙,与兄齐名,时人比作宋代“二苏”,著有《查浦诗钞》。

此扇布局独特巧妙,以书法为主,辅以山水,互为衬托,相得益彰。行书题诗:“闲门稀客到,凤字不须题。晓露桐花落,春风菜甲齐。争枝看雀,树栅隔邻鸡。共指诗翁宅,幽深即让西。以鼎城老弟 嗣。”下钤白文方印“嗣”和朱文方印“楂浦”。扇面送与其友鼎城。

行书排列匀称,行笔流畅,文雅洒脱。山水近景绘山冈坡石,杂树丛草,长树参天,茅亭临水。中景高山耸立,峡谷深岙。远山淡抹。坡石树木用墨随意皴染,浓淡有致。画面意境幽深,虽为一角,笔墨不多,却别具丘壑,令人回味无穷。扇面左上角钤印陈y声的朱文鉴赏椭圆印“真赏”,右下角钤朱白文鉴赏印“畸园秘笈”。裱边左侧有陈y声的跋语:“秋山一角,老树数株,茅亭临水,似自写其村景。查浦画如麟角凤毛,偶然一见,稀世之真也。” 下钤白文篆印“y声之印”。

陈兆仑行书扇面(图六)

纵19.8厘米横57厘米纸本

陈兆仑(1700―1771),字星斋,号勾山,钱塘(今杭州)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乾隆元年举鸿博,授检讨,官至太仆寺卿。工书,善临各家,行书得力古人尤多。曾自言:“吾书法第一,文次之。”卒年七十二。著《紫竹山房集》,刻有《紫竹山房法帖》。

扇面释文:“夜坐清宫鹤梦长,碧天如水月苍苍。云和有乐降王母,霹历无车呼阿香。雪泛玉瓯茶吐味,花零金剪烛生光。仙风不动庭前竹,又送微钟到上方。叶宫琪树罢栖鸾,空有元都太古坛。野老不寻餐玉凌,仙人自制切云冠。杖龙化去秋池涸,笙鹤归来夜月寒。前度刘郎偏好事,种桃留与后人看。偶扶《西湖志》,见杨聂诸公题长春院诗,适竹侣大兄属书,即录请雅鉴。兆伦”。下钤白文篆印“陈兆仑”、朱文“星斋”。此诗陈公录于《西湖志》一书,为杨聂等人题长春院之诗作。

此扇行书结体瘦长,行气流贯,遒劲有力,气势雄浑,点划抑扬顿挫,一气呵成。扇面左上角钤印陈y声的朱文鉴赏椭圆印“真赏”,左下角钤朱白文鉴赏印“畸园秘笈”。裱边左上为陈y声的一则考释:“星斋先生,号句山,钱塘人。雍正庚戌进士,乾隆丙辰举鸿博二等第二名,授检讨官至通政使。著有《紫竹山房集》。梁山舟曰:本朝不以书名而书必传者陈文恭元龙及句山先生也。先生书法鲁公《争坐帖》,而取意于兰亭。此扇尤有龙跳蛇惊之势。”下钤白文篆印“y声私印”。

潘恭寿墨兰扇面(图七)

纵16厘米横50.8厘米纸本

潘恭寿(1741―1794),字慎夫,号莲巢,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早年拜王宸为师,后经王文治指点,中年时即负盛名。能诗,故画多含诗意。山水得董其昌、米友仁墨晕,清腴研冷,又善没骨法。林峦秀逸,花卉取法恽寿平,兼工写生。佛像则出入于丁云鹏、吴文中之间。人物、仕女、竹石亦秀韵。晚年喜刻印章。

图画坡石草地,大小灵芝顺势而长,修竹二株,兰花数茎。小草、竹叶用浓墨钩染,灵芝、兰花则用淡墨描写。墨竹扶疏,兰香暗吐,极偃仰生动之致。画面清新淡雅,墨色浓淡相间。左上款署:“湘兰子为王百谷写此,余因临奉耀卿大兄,莲巢”。下钤朱文方印“莲巢”。

此画系潘莲巢临摹湘兰子的兰竹图,湘兰子即马湘兰,本名马守真,小字玄儿,因祖籍湘南,又酷爱兰花,所以常在画幅中题名“湘兰子”,所写的两卷诗集,也命名为《湘兰集》。王百谷即王a登(1535―1612),晚明著名文学家,字伯谷、百谷,江阴人,移居长洲(今苏州)。湘兰子爱慕王百谷才华横溢,相交数十年。扇面右上角钤印陈y声的朱文鉴赏椭圆印“真赏”,左下角钤朱白文鉴赏印“畸园秘笈”。裱边右侧有陈y声的题词:“调铅吮粉谁家女,马四玄娘(马四娘小玄儿),擘纸河房,叶叶花花墨晕香。无端写得灵均怨,九畹余芳,寄与王昌,一夜春风到平塘。并头不若同心好,置酒金阊,累月歌觞,笑杀苏台柳絮忙。杜兰香去芳魂渺 ,诗挽王郎,画付潘郎,零纸残笺总断肠。罗敷媚二阕”。下钤朱文方印“陈翁填词”。

上一篇:玉事活动开启新“玉器时代” 下一篇:青铜器市场尚未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