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渐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

时间:2022-10-02 07:55:12

摘要:渐伐不是将伐区上所有林木一次伐光,而是在较长期限分2次或多次采伐掉伐区上全部成熟林木。渐伐的基本特征,是在数次采伐过程中,逐渐为林下更新创造有利条件,成熟林木全部采伐完之后,林地也全部更新起来。由于这种方法留有较多的母树提供种源,因此可说是母树法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渐伐;更新;过程 ;特点

渐伐法又称遮荫木法或伞伐法。顾名思义,更新是在一部分老林木树冠遮荫下进行的。最初几次采伐除了有利于结实和更新外,老林还能对幼苗起保护作用。当这种遮荫对幼苗、幼树起妨碍作用时,最后才把所有林木伐去。

典型的渐伐可以区分为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后伐4个步骤。每次采伐均按一定的更新要求进行。渐伐与皆伐一样,最适合在差不多所有林木均达到采伐年龄的同龄林(包括相对同龄林)中应用。渐伐以后,形成的林分基本上仍为同龄林(林木间年龄相差不超过10~20 年)。

1.预备伐

在成熟林分中为更新准备条件而进行的采伐。它通常在郁闭度大、树冠发育较差、林木密集而抗风力弱和活、死地被物层很厚、妨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林分中进行。首先伐去病腐和生长不良的林木,目的是为促进伐区上保留的优良林木的结实和加速林地死地被物的分解,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条件。一般伐去林木蓄积的25%~30%,采伐后林分郁闭度应降到0.6~0.7,如果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5~0.6,则不必进行预备伐。系统进行过间伐抚育的林分,到成熟时期时林分已适当疏开,就不必进行预备伐。

2.下种伐

在预备伐若干年后,为了疏开林木促进结实和创造幼苗生长的条件而进行的采伐。下种伐最好结合种子年进行,可以使更新所需的种子尽量多地落在渐伐林地上。同时,下种伐本身可以适当地破坏死地被物,增加种子与土壤的接触机会。有时为达此目的,可于林冠下辅以带状或块状松土。下种伐的采伐强度一般为10% ~25%,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4~0.6,以保护林冠下的幼苗免受高温、早晚霜和杂草的危害。如果伐前林分郁闭度只有0.4~0.5,以及在预定采伐的林分中,有足够数量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就可以不进行下种伐。

3.受光伐

下种伐之后,林地上逐渐长起许多幼苗、幼树,它们对光照的要求越来越多,受光伐就是给逐渐长起来的幼树增加光照而进行的采伐。但此时幼树仍需一定的森林环境保护,因此林地上还需保留少量的林木。采伐强度可为10%~25%,伐后郁闭度保持在0.2~0.4。这一期间采伐强度可以适当提高,因为保留较多林木至后伐时,对幼苗幼树的损害将会增加。从下种伐到受光伐的间隔期,主要决定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如为耐荫树种的幼苗、幼树,生长缓慢,对高低温差等不良气候因素比较敏感,则需要较长时间〔4~6年);反之,对抵抗力强、幼树生长迅速的喜光树种如油松、落叶松,间隔期可以短些〔2~4年),甚至可以将受光伐省略,直接进行后伐。

4.后伐

受光伐后3~5年,幼树由于得到充足的光照生长加速,逐渐接近或达到郁闭状态,且能抵抗日灼、霜冻和杂草的危害,而不需要老树的保护。这时老树继续存在,反而成为新林生长的障碍,因此需要将林地上的所有老树全部伐去,这就是后伐。这次采伐不得延迟,幼树越高,在伐木、集材过程中受害越大。在北方,可考受光伐后的林分^后伐以后的林分虑在冬季有积雪时进行采伐,以减少对幼树的伤害。

渐伐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森林更新和加速保留林木的生长。为了不使保留木的生长条件发生急剧变化,并使幼苗幼树得到保护,一般说, 弱度的、适当的多次采伐是合理的。但是根据预定要进行渐伐的林分状况和更新特点,通常不需要通过上述4个阶段的采伐,可省略掉其中的1次或2次,而成为2次渐伐。如当林分郁闭度较低,林分已经开始大量结实,或者下面已经开始发生了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这时就可将预备伐以至下种伐省去。当预备伐后林木长期不能大量结实,因而无法顺利地进行下种伐,而必须在林冠下进行人工更新时,也可以将下种伐省略,待幼树成活后,直接进行受光伐。同样,如果更新起来的幼树已经郁闭成林,或虽未郁闭,幼树已能抵抗环境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危害,也可以将受光伐省掉,直接地进行后伐。在这些情况下,不按照上述的4个采伐阶段,而以简易渐伐代替,也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另一方面,采伐次数越多,木材生产成本越高,因此在加强人为措施保证森林更新的前提下,减少采伐次数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实践中应用的渐伐方式通常多是简易渐伐。

中国《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小,林内幼苗幼树株数已经达到更新标准的,可进行2次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50%;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大,林内幼苗幼树株数达不到更新标准的,可进行3次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30%,第二次采伐保留木蓄积的50%,第三次采伐应当在林内更新起来的幼树接近或者达到郁闭状态时进行。

渐伐的采伐次数,不仅可以在不同的采伐地段分别确定,就是在同一个采伐地段上亦可采用不同次数的采伐,因为,即使在面积只有几公顷的林分内,林木的密集状态、结实或更新情况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内,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林地:有的地方林木密集,冠幅很小,结实很少;有的地方林木比较稀疏,树冠不仅具备了大量结实的条件,而且下面已经生长起许多幼苗幼树;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林木很少,已经成为疏林地或林中空地,这里的幼树已经郁闭而可以独立生长了。对于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分别地决定不同的采伐次数。这样,不仅对木材生产没有妨碍,而且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并保证森林更新。

渐伐分几次伐去成熟木,通常有利于天然苗的发生,但为了确保更新或更换树种,也可进行人工更新。这种人工更新,特别适合幼苗需要部分遮荫和不耐杂草竞争的树种。

渐伐时采伐木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3个原则:①有利于林木结实和幼树的生长;②有利于保留木的生长;③照顾到木材生产的需要。

因此,首先必须砍掉站杆、病腐、枯梢、偏冠、倾斜、树干弯曲及多节的林木,其次伐去过熟的大径木与次要树种的大径木,并在不影响规定保留郁闭度的前提下,砍伐较良好的成熟木,使保留木均匀分布于采伐地段。对树干通直、发育良好、生长健壮的林木,一直保留到最后采伐。保留最好的林木不仅作为种源,而且能于伐后加速林木生长,增加产量。■

上一篇:涂膜防水屋面材料及施工探讨 下一篇:谈钣金件接口表面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