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是收藏家

时间:2022-10-02 07:52:43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经说过:“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

这里所说的“癖”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情趣,当代也有学者对此作出解释是,“癖者,大抵爱一物而不能自已;为得一物而至倾家荡产;为护一物,乃至投之以生命。爱物尚如此,况爱人乎?爱人尚如此,况爱国乎?待物尚如此,况待友乎?然其能如此者,皆因深情所致也”。

笔者赞同这种对“癖”的解释,但却不同意这种推论。因为笔者以为,凡事难两全,“为得一物而至倾家荡产”,若是孤家寡人倒也无妨,若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靠什么生活?为得一物而牺牲家人的幸福,何谈爱人?“为护一物,乃至投之以生命”,更不可取了,为一己之好而丢下亲人于不顾,连小爱都不沾边,何谈大爱?

关于“生活情趣”,在网络上有一个官方的解释,笔者比较认同:“生活情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知,一种审美感觉上的自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情趣。良好的生活情趣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驱走身心的疲惫,享受生活的美好,陶冶高尚的情操,甚至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人虽可以有“癖”,但不可如痴如狂,只要在可控的范围内,人完全可以通过这些癖好,来感受自然之神奇,体验生命之美好,结交相知之同好。

收藏体验其实在古人的眼中就是一种“癖”,用现代的话讲叫“生活情趣”,在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有一个同感:如果没有了收藏,生活将是多么的乏味,多么的无趣。

收藏的乐趣可以说古今中外,无处不在,无奇不有。就拿旅行这件事来说:如今流行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在古时,哪有那么方便?

旅行,对现代人来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订好票和酒店,打包几件衣服,带一套旅行装洗漱用品,拿个充电器,上路!

可是对古人来说,出门就没那么方便了。且不说交通方式落后,路途颠簸,你还得考虑一路上的吃穿用住。没有那么多的饭馆让你随时享受现成的饮食,没有便利店让你补齐牙刷毛巾。如果带着女士出行,你还得把她所有瓶瓶罐罐镜子梳子都收纳妥当……总之,要走得潇洒,古人可谓花尽了心思。

最近,荷兰阿姆斯特丹箱包博物馆的馆长夏侯・坎普受邀到香港,在博物馆展示了他们收藏的十八至二十世纪贵族旅行装备。“洗漱用品,餐具和食器,这是古代贵族出行肯定要带上的。男士还有剃须用具和古龙水瓶。女士的话,则要配备针线包、首饰格、香水等。旅行盒盖上一般会镶上镜子。讲究一点的还会配备写字板、文具格、墨水瓶、吸墨沙等。有些盒子还藏有暗格,一按就弹出来,这是给主人放贵重首饰或秘密情书用的”。

据坎普馆长介绍,拿破仑就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号旅行盒控。这位戎马一生的欧洲霸主,热衷于定制各类旅行盒,它们奢华复杂,用途各异:野餐、打仗、旅行、送礼、显摆……;与他一同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的卡斯伯爵曾在回忆录写道:“一个晚上,拿破仑取出一个珍藏的旅行盒,小心翼翼地检查过每一个小组件,然后递给我,说:它跟随我多年了,我曾在奥斯特里茨战役获胜的清晨用过它。你把它传给儿子小埃曼努埃吧。在他三四十岁,我们都不在时,可以骄傲地说,这是拿破仑皇帝在圣赫勒拿岛送给我父亲的!”

而另一位留下了不少传奇藏品的大人物,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这位曾主导欧洲多次巨变、包括大英帝国扩张和工艺革命的女帝王,也是皇室新风气的发起者。

旅行盒并不是欧洲贵族的专利,中国人也有类似的用具。在中国苏州附近出土于元朝曹妃(吴王的母亲)陵墓的装备,是一个圆柱状的银质长形罐子,有着花朵一般的横截面。盒子里有24件物品,包括镜子、梳子、剪 刀、小碟等。

可见,这些古今中外的大人物们也有着与我们一样的日常生活,在平时也和我们一样看重生活细节,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关注并收藏着那些看起来细小入微的生活用品。事实上,收藏的确也没什么神秘的,作为一种生活情趣,你甚至可以把收藏当成生活本身,只要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地球人,你一定也可以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收藏家。

上一篇:淡雅明净 境界空灵 下一篇:漫谈铜镜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