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时间:2022-10-02 06:35:35

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摘要】 目的 观察无创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对36例Ⅱ型呼吸衰竭在标准治疗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通气前和通气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的变化,患者心率、呼吸及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 通气治疗第7天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Ⅱ型呼吸衰竭;BiPAP;无创通气;护理

作者单位:110013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Ⅱ型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上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2004年7月以来,我科收治了3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观察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50~68岁,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COPD诊治规范(草案)中关于COPD的定义。pH≥7.25,PaCO 2 >45 mm Hg。COPD急性发作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胸片。

1.2 方法 在常规药物治疗(如应用气管扩张剂、祛痰剂、茶碱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同时加用BiPAP通气治疗,初始PEEP2~4 cmH2O,渐加至4~6 cmH2O。首次无创通气的维持时间需达2 h以上,前3 d保证每天累计时间达12 h以上,第4~5 d保证每天累计时间达8 h以上。持续使用7 d。

1.3 观察指标 动态监测通气前及通气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呼吸频率,心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配对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通气前与通气后24 h各监测指标变化,见表1。

此表显示治疗前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临床症状变化 常规治疗加NIPPV治疗后,患者紫绀、呼吸困难、心悸得以改善,辅助呼吸肌动用减少。其中有6例拒绝通气,经耐心解释后,能继续接受通气治疗。

2.3 自觉不适表现 通气过程中出现口咽干燥5例,恐惧3例,胃胀气4例。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患者对鼻(面)罩通气不了解,在接受治疗前均有恐惧心理,因此,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解这种治疗的目的和好处。

3.2 准备 患者治疗时可取半卧位、平卧位,但均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3.3 氧气连接及氧流量的调节 在接BiPAP呼吸机前,应先将氧气直接与面罩上侧孔相连,氧流量2L/min,吸氧20 min后再打开BiPAP呼吸机开关辅助通气,这样既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又能减少面罩本身的死腔。

3.4 严密监测 包括一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监测,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最初24 h内,更应注意患者与呼吸机配合是否协调。

3.5 常见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咽干燥、罩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胃胀气、误吸及漏气等。使用鼻罩又有经口漏气时,寒冷季节大为明显,避免漏气和间歇喝水,通常能缓解症状。选用合适形状和大小的罩,摆好位置和调整合适的固定张力。防漏气可嘱患者在送气时避免张口,不能配合的患者可使用下颌托,托起下颌。

4 讨论

COPD患者常因感染引起病情加重,导致Ⅱ型呼吸衰竭,常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等。随着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给予NIPPV可降低患者的呼吸负荷,缓解呼吸肌疲劳,使通气和呼吸形式得到改善,显著减少气管插管率、住院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常规治疗加BiPAP通气治疗疗效肯定。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都有明显改善,通气前与通气后第7天各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避免了气管插管。

参 考 文 献

[1] 陈昌荣,曾远祥,黎毅,等.用面(鼻)罩压力支持辅助通气治疗呼衰急性加重患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15:285.

上一篇:防治高压氧治疗时出现意外的护理对策 下一篇:整体护理在外科中的实施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