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物理课堂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10-02 06:20:26

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物理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深化阶段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引导质疑、运用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及分层作业、教师要教后反思,以思促教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探究;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s)-0016-3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中,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基本教育思想,也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实施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那如何实施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呢?下面主要谈谈笔者的几点见解。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登堂入室的大门,是学生摄取知识的作用力,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物理学拥有极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很强的动力,激起内在的潜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运用有效导入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为新知识的讲授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例如大气压强这节课。笔者利用小实验引入,过程如下:

师:现在讲台上有一瓶饮料(瓶盖打开),给你一支吸管,怎样把饮料喝到嘴里?

生:用力吸呗,这么简单!

师:谁上来吸饮料?(学生争先恐后上)

师:为什么用力吸就能把饮料吸到嘴里呢?

生:靠吸力。

师:现在我还有一瓶饮料(把吸管插入有橡皮塞塞紧的盛满饮料的瓶子里),谁上来吸?(学生情绪高涨,更是争先恐后)

学生吸得面红耳赤,可就是吸不到饮料。

师:后面的同学费了很大的力也没有吸到饮料。到底饮料靠什么作用才能进到我们的嘴里呢?

这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这样便巧妙地导入了新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语言形象幽默

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包含身体语言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语言风趣、幽默、知识丰富、姿态优雅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对教师“偶像”的崇拜,容易转化成“粉丝”学习的动力。而且物理课往往比较枯燥、抽象,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恰当地运用幽默技巧,让课堂的气氛轻松一下,让学生情绪活跃一点,这无异于盛夏里送来的屡屡清风,沙漠中淌过的涓涓甘泉,在心领神会中,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切感,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如在学习“惯性”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女士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司机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她后面的年轻人撞倒了。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加深了对惯性这一现象的理解。

1.3 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

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课堂上可以通过做演示实验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生动有趣的实验更是收效显著。

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教师的眼睛,教师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教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教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不会碰到教师的眼睛”作好准备。

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质疑,是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

在物理课堂中,精彩的问题是问题发现式导人教学内容的前提,提出对教学有针对性的问题能使问题发现式导入教学顺利地开展起来。没有问题、没有悬疑的切入教学是很难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的。但精妙的教学问题往往不是唾手可得的,需要教师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挖掘有教学价值的问题。

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常常能够出现思想碰撞的火花,若教师能够及时捕捉这些灵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如在“滑动变阻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环节是:首先展示图1所示的自制“滑线式变阻器”,探究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作用。

师:它是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呢?

生:只要改变ac接入电路中长度。

师:那么怎么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改变呢?

生:通过小灯泡亮度的变化知道。

师:请大家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大吗?

生:灯泡亮度变化不大。

师:哪为什么灯泡亮度变化不大呢?

生:电阻变化不大。

师:怎样才能使电阻变化大呢?

生1:增大ac的长度。

生2:选择电阻率大的电阻。

师:对,回答得都很好,那怎样才能做到既经济实惠,且操作又方便呢?

生:为了既经济实惠应选择增加∞的长度,为了操作方便应把合金线绕成一匝匝的线圈。

师:回答得很好,那导线应绕在什么物体上?

生:紧密绕在绝缘体上,如一木棍,一个瓷筒,就不会导通。

师:密绕后导线导通了怎么办?

生:为了防止线圈间互相导通,可在合金线表面包上绝缘皮或涂上漆。

师:那涂上漆上后岂不是不能接通电路,又该怎么做?

生:可把导线头与合金线接触处的漆刮去。

行到这个步骤后,教师适时调控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转入到滑动变阻器的学习中去。

又如:教师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将电阻分别为10欧和5欧的两个电阻串联,电热丝分别加热瓶中空气,利用u型管中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放出热量的多少。2分钟后。发现两边对应的液面的高度差为2:1,如果立即提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得没有什么阶梯性,无形中提高了问题的难度,致使学生难以回答。不如改成几个小问题提出来:“为什么会出现液面高度差?”“液面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液体高度差2:1说明了什么?”。像这样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组成问题的阶梯,创设一个个的矛盾,激起一个个思维的浪花,实现一个个求知欲望的满足,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积极而有序地得到提升。

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就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运用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体验感悟的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要还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互动空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猜想以及不同的探究方案,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令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达到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如在让小灯泡发光的探究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桌面上小灯泡、开关、电池、导线等器材让小灯泡发光。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初步了解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为本节深入开展学习电学电路结构组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上将三组同学在电路板上的接线方式加以展示,由于他们都达到了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目的。教师即时予以表扬,增强了学生学习电学的信心。此外,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这几组同学的电路连接方式哪个更好、更符合生活实际?这样便迅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由于学生对基本的电路连接已有一定的认知,所以他们能够踊跃发言:“坤涛同学的电路板上的开关没有连接入电路中,控制不了小灯泡的亮和熄;而且开关附近的接线好像也很有问题……”教师紧接着回应:“谁来帮他解决问题?”学生们争先上来帮坤涛同学解决线路连接问题,教师立即表扬这些同学。接着又问:“刚才实验中还有哪些小组还没有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请举手!”结果有两个小组没有完成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要求。于是,教师请这两个小组拿出他们的电路板上来展示:“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看看这两块电路板上的线路连接又存在什么问题而使小灯泡亮不起来的,大家一起来帮他俩解决问题。”台下的学生们有的认为“两电池之间没有连接好”,有的认为“还缺一根导线”……

新课程所强调的是学生体验感悟的自主探究,因此学生开展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猜想以及不同的探究方案,以生为本,最终使问题来源学生,解决于学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进取状态、动力状态,并在能力实践训练中自觉开发潜能,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4、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及分层作业

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点。注重在每节课中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并在练习的设计上下功夫,练习要形式多样(如记忆型练习、理解型练习、拓展型练习),还要充分考虑练习的实用性、以及练习的检测功能和思维训练功能,做到精心编排,巧妙练习。例如,在学习杠杆的内容时,课堂上应适当加入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杠杆力臂的作图练习,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促成学生思维的灵活、敏捷。在课前教师要设计好作业的水平等级,作业从形式上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于基础型必做题可以多设几个问题的台阶,这样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并维护其各自的自尊心和帮助其建立自信。

5、教师要教后反思,以思促教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养成教后反思的习惯。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和困惑随笔记录下来。随笔的长短不限。哪怕只有一句话。它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验的积累,如果不随时进行记录,这些宝贵的总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记忆模糊甚至遗忘。

教师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环节,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是否完成:习题是否另有解题方法;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精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反思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回味,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有反思课堂教学才有进步。当我们教师能自觉地拥有这种良好的习惯时,高效的课堂实际就得到了保障。

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更高,没有最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改进备课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探索有效且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及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抓好说课“十度”提高说课能力 下一篇:立体化教学评价:幼儿师范英语教学评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