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思考

时间:2022-10-02 06:11:35

提升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思考

摘要:分析了当前农行县域支行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以陕西农行的实际做法为例,提出了加大营销力度、加大后台支持支撑力度、加强县支行机制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创新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机遇挑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0401

近年来县域经济异军突起,特别是一些资源密集的县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后发优势较为显著,县域金融业发展面临巨大商机。为此,国内外许多金融机构纷纷进军县域,县域金融业竞争愈演愈烈,这对于农行县域支行的发展十分不利。面对激烈的竞争,许多学者也展开了县域支行竞争力的研究,如王文江(2010)对ABC银行阳东县支行的差异化经营策略进行了研究,毛文彬(2011)初步研究提升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的做法,谢忠海(2013)对如何提升县域支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二级分行做大做强县域支行的思路及对策,等。本文将从分析农行县域支行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入手,进而提出加强县域支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农行县域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面临的机遇

当前,“三农”和县域业务工作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全面描绘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布局,为农行创造更加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首先,“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将带来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深度调整。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将成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为“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将全面激活县域巨大的零售金融市场。农行庞大的县域个人客户群体将成为“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三,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支农投入持续增加,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不断加强,也将有力助推农行“三农”和县域业务的发展。

1.2存在的挑战

从外部看,当前县域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革,也给农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带来巨大挑战。一是县域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工中建等大银行纷纷加大对县域的布局和投入力度,农信社、农商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借助灵活的机制和政策,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邮储银行加入银联在线支付系统后,网点网络优势也逐步显现。二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存款资源,利率一浮到顶;工、中、建行等大型银行为了稳定存款来源,在县域纷纷加大了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发售力度。农行县域存款稳存增存压力空前增大。三是监管约束越来越强。在日趋严格的资本约束下,农行县域传统的规模扩张型发展方式难以持续;涉农贷款在连续多年快速、大幅增长的高位上,增量持续达到监管要求压力很大。此外,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存贷比越来越重视,并以此分配财政存款等公共资源,也给农行县域优势带来很大冲击。

从内部看,“三农”和县域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持续保持“三农”和县域业务良好发展势头也面临不小压力。一是经营转型任重道远。从客户结构看,县域法人客户小、散、低端的格局并未根本改观。从收入结构看,县域利润增长仍主要靠规模拉动,低资本消耗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慢于全行。二是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部分县域支行出现逾期贷款上升苗头,不良贷款出现“双升”。三是发展基础依然脆弱。农行县域网点渠道布局还不能完全契合县域经济发展重心调整,信贷政策和产品还不能有效支撑业务发展要求,管理机制还不能充分激发基层行活力。

2加强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2.1加大营销力度,提高发展能力

(1)提高县域优质法人客户营销服务能力。以“千百工程”为抓手,围绕中、省投资的大项目、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内骨干企业等,加强城乡联动、上下联动、部门联动,集中资源,建立完善三级核心客户群。

(2)着力提升个人资产业务发展规模和质量。紧抓城镇化梯度推进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县域个人住房贷款、消费信贷、经营类贷款市场,促进县域个贷业务快速发展,发挥农行在县域的引领作用。

(3)以发展公存为重点,推进负债业务上台阶。要把对公存款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绩效考核、资源配置等方面更多向存款业务倾斜。公存发展的重点和潜力在系统性集团客户和大客户。要锁定财政、社保、部队三大核心行业,深挖住建、科教、医疗、政法四大潜力行业。

2.2加大后台支持支撑力度,提高内部运作效率

(1)健全县域信贷政策制度体系。认真落实总行县域信贷政策要求,按照“三农”行业信贷政策做好信贷准入和客户分类管理。执行总行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陕北革命老区的差异化区域信贷政策。

(2)强化县域信贷业务授权管理。进一步细化县域支行信贷业务转授权管理,逐步实现对县域支行信贷业务转授权由“按额度转授”向“按风险程度转授”的转变。坚持差

异化转授权原则,适度扩大对行业重点客户、总省行核心客户、名单制管理的“支持类客户”以及信用等级A+级及以上客户授信额度项下单笔短期信用业务审批权限。

(3)加大县域金融产品创新与应用。落实“统分结合、分级研发”的县域产品研发机制,省行发挥产品创新的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性三农产品研发,二级分行应对县域支行上报的产品需求进行整合和初步设计,县支行应开展产品需求、创意收集和同业信息跟踪,及时向上级行汇报,并积极实施产品推广和试点。

2.3加强县支行机制建设,激发内部活力

(1)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县域员工激励机制建设,加大工资总额向县域和基层一线倾斜力度,力争使县域员工工资增幅高于全行平均增幅。研究制定县域员工工资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对县域员工的补充保险福利保障倾斜机制。

(2)完善县域支行绩效考评机制。加强系统性绩效管理,按照简明有效原则,二级分行负责整合支行综合考核、专项考核和计价管理,合并后考核指标原则上不超过30项,效益管理类和风险合规类指标权重合计不低于50%。

(3)改进县域支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大工资资源向县域和基层一线倾斜力度,不断完善县支行及营业机构绩效管理办法,依据业务或产品营销贡献度合理兑现绩效工资,按照业绩贡献合理分配不同岗位员工的绩效工资。

2.4加强风险管控能力,打造发展安全屏障

(1)完善县域信贷业务监测预警和检查机制。健全“定期监测、实时监测、专题监测”三位一体的县域信贷业务监测体系,动态监控业务发展情况、信贷资产质量和重大风险预警信号。努力打造自动识别、实时预警的全新风险预警平台,同时,要落实风险预警监控人员,及时预警并处置风险。

(2)夯实县支行基础管理。大力推进县支行合规文化建设,全面深入开展县支行营业网点运营“三化三铁”、信贷基础管理“三化三无”和安全保卫“三化三达标”创建活动,加大对营业机构运营、信贷和安全保卫等基础管理重点领域的监督和辅导。

(3)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巩固“四结合四着力”成果,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业务转型、工作创新以及服务“三农”等工作之中。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基层党组织,着力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2.5加强创新,深化转型,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径

(1)积极探索实践县域支行“4556”发展路径。按照“四个一”的发展思路(明确一个理念、探索一个路子、打好一个基础、做出一个亮点),实施“五类支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经济强县、城市郊区、特色资源县、农业大县、贫困县),推进“五大工程”建设(服务渠道拓展、标杆支行创建、核心客户成长、资产业务带动、质量效益提升),完善“六项保障”措施(业务转型、产品创新、信贷制度、考核机制、科技支撑、队伍建设)。

(2)抓好试点,积累经验,带动县域支行全面发展。县域同业竞争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机构网点和人员数量的简单比拼,转变为围绕体制机制、发展能力、服务质量、制度流程、办事效率、基础管理等全方位的竞争,要紧紧围绕深化转型、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选择1—2个金融资源富集、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县支行作为试点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增加转型发展动力,积累经验,边试点、边推广,推进、带动县域业务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忠海.关于提升县域支行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02):104105.

[2]毛文彬.关于提升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师,2011,(10):280.

[3]王文江.ABC银行阳东县支行的差异化经营策略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上一篇:倾销与反倾销的简单博弈分析 下一篇:非关税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