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践中的检验与评价的关系

时间:2022-10-02 04:30:27

论实践中的检验与评价的关系

【摘要】 知识的真理性是通过实践中的检验活动来保证的。实践中的检验活动渗透有评价因素。评价以符合事实为根本依据。在实践中,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促进认识与实践的成功。

【关键词】 实践检验评价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是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但是,是不是在每一个检验的场合中,对于每一个价值主体来说都是价值中立的?人们在实践检验知识的真理性的过程中,有没有评价的因素参与?评价的因素在检验的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实践中的检验与评价的关系问题。

1 检验过程中的评价因素

检验中的评价因素,分为检验前的评价、检验中的评价和检验后的评价因素。

人们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真理性之前的评选阶段就是检验前的评价因素。知识假说在诉诸实践的检验之前,必须首先经过评选。从检验对象的范围与种类的确立,检验的工具方法的选择到检验的主体的检查等等,都需要以一定的评价作为根据。当然,这里的评价并不是说主体可以用框架剪裁客体。相反,检验前评选假说的根据,仍然是看假说与已知事实的符合程度,只有建立在“符合”已知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知识假说的客观全面的评选。

检验中的评价因素指的是人们在检验知识真理过程中的评辨因素。实践是联结认识主体与客观世界的桥梁,因此,用来检验某种知识假说的科学实践,不同于形成该假说的实践基础。这是因为,检验新事实的预测,超出了已知的经验事实和实践结果的范围。用已知的科学实践结果,来检验未定的假说,必定是不充分的。因此,科学家必须在科学探索中,不断地扩大已知知识领域范围,向未知的知识领域进军。在已知的判决性实践结果的基础上,使未知的实践结果能够转化为已知的事实。

判定实践成败和假说真伪的阶段,就是检验后的评价阶段。这是检验知识假说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实践检验知识假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种种错误。错误可能发生在实验观察的操作等方面,也可能发生在对实践结果的认知方面。实践的结果还存在着一个再认识、再分析的过程。对实践结果的判定评价仍然以符合客观为根据,即,在实践中,使得知识假说能够更好地符合客观事实。

2 评价中的检验问题

以上我们探讨了检验中的评价因素,那么,评价过程中有没有检验的问题?评价本身需要检验吗?凡此种种,都是评价中的检验问题。评价中的检验问题主要包括评价的逻辑检验、评价的实践检验和对评价的修正三个问题。

价值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指的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中,可以推出新的价值判断;而从一定的价值判断也可以追溯它的前提、理由和根据。评价的逻辑检验服从一般逻辑检验步骤。第一步是看评价的前提是否合理。第二步是看评价推理是否符合逻辑规则。第三,检查评价者的实际能力。前两步只检查了一个评价推理的逻辑可靠性。由于评价总是用于指导价值主题的行动,要落实到价值主题的选择活动中中,所以对评价的逻辑检验,必须包括对评价主体的实际评价能力的考察等方面。

评价的实践检验,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实践检验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实践检验,它相当于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室的检验活动,目的是为了检验和修正评价而进行的。评价的实践检验是通过对价值主体的选择、计划和研究方案的实施而进行的双重检验。它一方面检验这一定的选择、计划和研究方案是否能够达到评价主体所预想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检验着价值主体对这些选择、计划、研究方案的判断是否恰当。由于评价的实践检验过程涉及到的因素较多,比如价值主体的能力、意志、态度,以及设备条件、技术条件、组织条件还有气候条件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评价得实践检验比逻辑检验的过程要更为复杂。

评价的逻辑检验和实践检验是为了验证和修正评价而进行的,否则评价中的检验就变得没有意义了。评价的修正过程,一方面指以原评价作为客体并对它进行再评价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指借助于再评价而使原评价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过程。这些都是为了得到更合理的评价而必需经历的环节。评价的修正主要基于评价者信息的各种反馈。评价者信息的反馈主要包括逻辑和实践检验评价的过程当中的各种信息的反馈。反馈回来的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关于评价本身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关于评价的范围与外延的。对于评价本身内容有问题的,此评价应当予以抛弃;而对于评价只能适应于一定的范围和条件的,则要对该评价进行修正。当科学实验屡次失败,无法出现预期的效果时,不论价值主体理论上有多么充分的理由,多么符合逻辑,他也必须服从眼前的现实,改变原来的评价,进而改变研究方案。

3 检验与评价的相互作用

实践中的检验与评价的关系问题,还需从检验与评价的互相作用来界定。从本质上来说,检验与评价是实践认知活动中的两种不同的活动。检验是验证认识与对象、主体与客体是否符合的活动。而评价则是验证客体对主体、现实对需要是否符合的活动。二者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首先,评价是检验真理过程中的必经途径。检验是价值主体的检验,一般情况下,用实践检验一个知识,一定的价值主体会先把这一知识转化为基于一定的价值目的的评价,然后见诸实践,看它能否达到预期的成功。

其次,对评价的检验问题,也就是评价的真理性问题,是实践检验真理问题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评价也有真理和谬误之分。当评价所遵循的评价标准正确地反映了主体的价值标准,而主体的价值标准又同客体的尺度相符合等,这样的评价认识就是真理,反之就使谬误,需要修正或抛弃。

最后,实践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一方面,取决于检验知识真理性的肯定和否定的结果;另一方面表明了对知识评价的肯定和否定,并且两者之间互有因果关系。在成功的实践结果中,一方面是价值主体预期的实现或者肯定,另一方面是被检验的知识之可靠性的证实;而在失败的实践结果中,一方面是价值主体预期评价无法实现,另一方面是暴露了被检验的知识中有不符合客观事实的的因素。

总之,在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检验与评价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实践与认识过程中将二者统一起来,促进认识与实践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德顺.《价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版.

[2]马俊峰.《评价活动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课题(12YKZ003)

作者简介:乔晓琼(1983-),女,陕西合阳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哲学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上一篇:房价与房地产经济研究 下一篇:图书馆采访特色文献资源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