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面铺装病害探讨

时间:2022-10-02 03:46:23

摘要:本文对桥(涵)面铺装的病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预防病害的产生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桥(涵)面铺装病害探讨

一、引言 近年来,桥(涵)面铺装破损现象比较严重,如出现局部铺装脱落、严重车辙破损等,这些病害比较普遍,直接影响了行车舒适性、交通安全及桥梁耐久性。我县许多桥(涵)面铺装发现不少的裂缝、坑槽等,为此本文对桥(涵)面铺装的病害及其原因进行了各方面简要分析,结合沥青砼复合桥(涵)面铺装的病害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寻找病害原因

桥(涵)面铺装发生病害的原因从施工、设计、管理等方面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对钢筋砼简支梁板桥,支座安装不稳或垫块材料强度不高,造成个别梁板行车挠动,绞缝开裂甚至脱落。梁板侧向结合面处理不规范、绞缝质量差。梁板安装标高控制不精确,有些现浇梁板堆载预压不规范,实际沉降不均匀造成梁顶标高偏差过大,因而铺装层厚薄不一致,从而降低了梁板与铺装层的整体性强度。部分梁板顶部清理不彻底,使砼与沥青面层的结合层施工质量较差。面层沥青局部过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控制不严、混合料离散性过大、现场摊铺碾压环节局部离析、碾压不密实。交通量猛增、车辆大型化、荷载等级超过设计标准。其次是结构因素,由于受力体系较为复杂,各种形式的主梁及铺装本身的构造均影响其应力的分布。对桥(涵)面沥青铺装特别是中小跨径小绞缝简支梁板桥,梁板整体性差、绞缝处及支座负弯矩区开裂。结合层、防水层等界面材料未进行重点要求,致使结合层抗剪强度不足。桥梁长大纵坡各结构层沥青砼设计时,采用与一般道路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未对特殊区域进行技术处理。第三环境因素,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气候变暖,夏季炎热天气延长,冬季极值低温更低。第四使用管理因素,车道间车流量分布不均衡,偏载使用。最高及最低气温等极值天气使用管养措施可能不够到位,治超力度不足等等。

三、如何进行病害防治桥(涵)面铺装病害防治要从设计,施工和平时的管理入手进行,首先是从设计方面进行考虑,在荷载取值方面:应根据当地交通量及轴载的调查合理确定设计荷载标准。大跨径柔性结构桥梁另因考虑风载、温度变化、防撞力、防震等因素。在细部结构设计方面:对钢筋砼桥梁,对主梁纵向的计算分析与横向刚度并重,增加构造措施,使桥(涵)面铺装不分担了过多的次内力、受拉负弯矩。对钢结构桥梁,加强结合层研究,合理设计防水粘结层、缓冲过渡层、沥青砼铺装层,解决钢板与沥青砼温缩系数差异及铺装层防水问题,因此细化设计明确钢板表面除锈防腐处理要求、防水层、过渡层材质及施工要求等。优化沥青砼铺装的层间结构及控制技术指标设计,对一般桥(涵)面铺装层,采用高粘度的重交通道路沥青或掺加高聚物改性剂来改善沥青的品质,采用与沥青粘附性好的集料或用抗剥离措施,提高沥青粘结力、抗车辙能力。建立严密的防排水体系,对基层、周边采用防排水处理、合理确定的混合料级配,减少孔隙率,减少沥青与集料界面的水分掺入,防止沥青层水损害。表层沥青通过选用耐磨石质粗集料、反击式工艺加工提高粗集料的微观粗糙度,同时通过设计规定构造深度,达到路面抗滑效果。

设计有必要及时收集国内国外钢结构实际使用成功案例,及时分析、比较、总结适合本地区的沥青铺装层结构组合设计。加强施工图审查及专家会审是提高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其次是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实现设计目标 ,根据沥青砼铺装层总厚度较薄、整体性要求高、技术要求严、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阶段必须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对关键环节、重要指标,进行重点控制,确保工程实体质量。掌握现场指标控制的操作技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经常是矛盾的,因此熟悉各项技术指标的实际控制意义,灵活应用,努力实现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综合性能指标。如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空隙率小,沥青的水稳定性好,过小,稳定度可能超标、可能动稳定度偏低、表面构造深度不足,过大可产生空隙性车辙或水损害。而影响沥青混合料某项指标的因素是多方面。如实际空隙率与集料品种、级配、含油量、摊铺均匀性、摊铺及碾压温度、压实功等均有关系。因此,要控制沥青混合的实际性能指标,应从集料、结合料、混合料配合比、混合料技术指标、施工工艺进行系统控制,全面控制方能实行设计要求。

四、经验体会

对于桥(涵)面铺装病害的防治,本人认为尤其应抓好以下几点: 1、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 2、抓好原材料料源,提高稳定性、均匀性。 3、采用先进的沥青拌和加工设备,如进口拌和楼,精确计时,提高混合料均匀性,技术性能指标稳定性。 4、加强前场与后场的配合,注意拌和能力与摊铺能力匹配。 5、重视缺陷责任期内管理;项目实施完成后,实体质量已经定型,合理使用及时修补处理质量缺陷仍是提高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在缺陷责任期内应承包人注意定期检查,及时处理施工缺陷。如混合料不均匀、施工碾压不足造成局部泛油;车辙车道凹陷,局部雨天积水、路面坑洞等等。

6、接管养护单位在使用管理方面应注意合理组织交通,提高车道间车流量分布均衡性,减少偏载使用。合理设置路口各向通行时间,避免在长陡坡等特殊部位车辆捅堵,减少汽车尾气加温造成轮迹带软化泛油、急转弯、急刹造成局部车辙损害。加强关键阶段的针对性管养:如夏季对特殊路段采用多浇水喷淋、降低沥青表面温度。梅雨季节及时巡查、减少路段积水,及时清理路面泥砂等赃物,避免滑溜性污染。 7、加强特殊时期的治超工作,如最高、最低气温时节、梅雨季节等,对可能产生大量车辙破坏、水损破坏的时机进行专项管理。 8、做好交通量及轴载监测,对典型桥梁的变形观测,为今后设计、维修提供数据保障。

参考文献:[1] 宁波庆丰大桥钢桥(涵)面铺装建议方安案.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2008,3.

[2] 景彦平沥青结构及高聚物改性沥青机理研究. 长安大学,2006,1.

[3] 张磊 江阴大桥钢结构铺装桥(涵)面病害机理研究. 东南大学,2004,3.

[4] 宁波灵桥桥(涵)面铺装高性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07,6.

[5] 朱瑶宏杭州湾跨海大桥钢桥(涵)面铺装方案研究. 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2007,11.

上一篇:建筑节能保温隔热施工技术探究 下一篇:论如何做好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