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轻视略读课的误区

时间:2022-10-02 03:41:52

【摘要】在语文教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有相当部分的语文教师由于还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等思想的影响,仍只是过分强调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而忽视对略读课的处理,对略读课大多撒手不管,放任学生自流,极少过问学生对略读课的学习。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走出轻视略读课的误区,可充分利用略读课提供的材料,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的训练,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语文略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15-01

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相当部分的语文教师平时很注重对讲读课文的教学,可对略读课文的处理则重视不够,个别教师甚至撒手不管,放任学生自流,至于学生对略读课的学习效果如何,则更少认真加以过问。这样一来,就会误导学生,使他们不重视略读课的学习,使他们产生学不学无关紧要、会不会无伤大雅的误解。这实在是存在于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叶圣陶先生曾讲过:“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数、理、化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唯其具有工具性,语文教学才不仅是要使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个工具,而且还要帮助学生获得使用这个工具的能力,并养成使用这个工具的习惯。因此,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凡是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而略读课的学习,恰恰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一篇讲读课文,其最终的目的不仅只是能让学生会划分这一篇文章的段落层次,也不仅只是让学生能归纳这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等,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篇章上,举一反三,把知识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处理好讲读课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对略读课的训练和安排。另外,从编者意图和单元篇目的设计来看,在讲读课文后安排一定数量的略读课文,其目的也正是体现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培养这一目的的。综上所述,语文的课程性质、根本任务和单元篇目的设计安排,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认真讲授讲读课的同时,必须重视起略读课的教学;同时,要运用得当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略读课文,使其知学、会学、乐学、善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水平。

如何处理好略读课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树立重视略读课的观念和重视养成自学习惯的观念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讲读课,不重视略读课的思想;存在着只重视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受训,被动的接受而不重视自己主动地学习的情况,更缺乏自己要学会学习的观念。叶圣陶有一句名言:“老师讲的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要达到“不用讲”的程度,就要提高学生掌握、使用语文这一工具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自参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而思想的重视、观念的转变是实践行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略读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学会自学才是最根本的学习,并且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反复渗透、灌输,让这种重视略读课、重视自学的观念在学生的心目中牢牢扎根,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要求、自觉行为,使他们产生自觉学习的内驱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把被忽视的略读课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讲读课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帮助,学习略读课的困难更大,更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因此,对于略读课的学习,一方面不能放任学生自流,不作要求,不讲方法,不作解释、不问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不可能完全代劳,一味的“填鸭”,那样会弄得教师讲起来眉飞色舞,漫无边际,学生听起来睡意朦胧,茫无头绪。把略读课纳入教学计划,教师首先要理清教材的思路特点、内容的安排及联系、知识点的分布及侧重点,以及所力求达到的总体教学目标等,然后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善于使用教材,要表现出对教材高超的驾驭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无论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还是解惑释疑,都要做到胸有全局,安排有序,及时排除各种干扰并顺利达到既定目标。需要一提的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 “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处进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领会、理解,去成功地表演“角色”,要善于指点迷津,重点点拨,力求达到教师举出“一隅”学生能反出“三隅”,使学生“知入”、“知出”,这样就可以一步步地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了。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着眼于向学生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关于这一点,许多大教育家都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在此不一一列举。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必须强化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因人制宜,因课制宜,应做到推进合理、疏密相间、张驰有度、详略适宜,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科学巧妙。因此,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语文教学》)。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篇目具体而定,或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或学生质疑,教师解惑;或作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或采用讨论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兴趣,更深入的探求;或采用练习法,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或教给学生出题的方法和模式,让学生自己出题,互做互评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了得当的方法,学生就会知学、会学、乐学、善学,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有收获。

四、指导学生总结自学体会,交流学习经验

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体会、揣摩、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并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一项活动中,学生可以吸收、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项活动结合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走出轻视略读课的误区,在重视讲读课教学的同时,重视略读课,加强对略读课的教学,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发展了基本能力,对语文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很有好处,并为他们今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快乐的课堂情境 下一篇:论查良铮翻译《唐璜》在语言层面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