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02 02:29:24

巧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

摘 要: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预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容量,并可有效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高中课堂;导学案;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学习要求、重点、难点以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完成导学案。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调控教学,将学生能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讲解,将个别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结合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生师评价等形式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我校今年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减负增效,教改的方向立足于优化教学。在这样的形势下,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导学案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一种全新的四环节教学模式“示―导―练―评”应运而生。

示:指的是预习成果展示。预习的内容,就是教师在新课前1-2天发给学生由教师编写的导学案。

导:主要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预习成果展示,开展系列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强化提高、巩固加深重点难点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准确详实的把握。

练:导学案中的自主训练部分。一般政治课的标准模式是“3+2”或“4+1”,主要是选择题和主观题的配置,根据具体课标要求可以有所变动。

评:指的就是教师的讲评。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整个“示―导―练―评”四环节教学模式中,其核心和关键就是导学案教学法。导学案教学法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学,而是教学生会学”不谋而合。这种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首先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查阅相关资料,把握高考动向,整合教学资源。这就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准备一张教案就可以在课堂上高谈阔论,而是必须在自己设计教案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以学促导,以导促学”,真正发挥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其次导学案的运用,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只是讲台上的“演员”,而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导演”。同样一份导学案,在不同的教师手里,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运用得游刃有余,而有的则声色平平,以至于学生把学案稿纸揉做一团废纸,其价值可想而知。

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高中学生,特别像我校这种生源比较差的学生,一般学习自觉性都相对逊色。一直以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在于智商的高低,更多的在于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乐学、活学、会学、学好;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厌学情绪。导学案的构成部分主要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预习基础知识、问题探究及自主练习。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遵循学习规律,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迫切要求解决心中疑惑的愿望,同时又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做知识的主人,真正地动手、动脑。

三、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

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减负,减负的同时需要的是增效,优化教学效果。这对于农村高中政治的教学无疑是增设了难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建构高效课堂,将大容量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同时又不是“填鸭式”的机械灌输,可行的就是通过多媒体来展现。但在农村高中,不少学校的多媒体课堂由于硬件的匮乏,只是公开课才会开展,因此将大量的材料与问题通过学案的设计呈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且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可谓是事半功倍。

四、导学案教学法和“示―导―练―评”四环节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作用明显,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师的角色错位。导学案教学,是要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在这种教学创新中迷失了方向,把引导学习变成学生的自我学习,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只是导学案的编写者,整个课堂呈现的就是教师的简单讲解和学生的大规模背诵记忆。这样的教学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增添了学生厌学、弃学的情绪。

2.课堂气氛沉闷。导学案教学,是要在学生预习成果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进一步细化、深化、强化课本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课堂却成了教师检查课前预习效果的主场所,颠倒主次。一问一答式的沉闷课堂,学生怨声载道。

3.优势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很多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没有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设计没有梯度。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优势学生在教师的“导”中得不到提升,后进生却被“相对”的大容量压得喘不过气来。

五、新的教学实际催生新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正视问题,扬长避短,迎难而上,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认真编写导学案。编制导学案要从教材的知识系统、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合理有效地处理教材,尽量做到重难点突出,知识梯度明显,巧妙设问,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开启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教学的目的。

2.开展探究活动,提升学生能力。在预习成果展示后,教师要把握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合理设置问题探究,简化重难点,深化认识。如《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利用课前准备好的三组材料:“法总统萨科奇高调会见达赖”“总理的环法之旅和商务部的环法采购”“法总统萨科奇承诺不支持达赖的任何,中法恢复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到此,学生既高度赞扬总理的高超的反击艺术,深化了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升华了情感、价值观目标,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学生齐读丘吉尔的名言:“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学生的主动参与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大胆、形式多样的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没有理由沉默、没有心情走神。

3.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学生做好学结。45分钟的一堂课,既要展示预习成果,又要有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我认为必须留给师生一个“空白”,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学生再重新梳理自己预习的问题和课堂中解决的问题,整合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做好必要的记录、错题的整理,以便以后进行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现行高效课堂、减负增效的压力下,我们要因势利导,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发挥导学案教学的方向盘和指南针的作用。

上一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