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宽严艺术

时间:2022-10-02 01:37:13

刍议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宽严艺术

宽严相济不仅是教师治学的态度与境界,更是教师育人的智慧与艺术,教育教学必须严师严教、严中有爱、严中有度、宽严有道。作为教师,只有宽中有严,严中有慈,爱在严中,宽严相济,恩威并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才会不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

一、宽严有爱:教师的一种责任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严格要求是教师育人的责任,也是教师施爱的升华,“爱之深,责之切”,越是爱,要求也越是严。“孟母断织”是爱而严,望子成龙无不是天下父母的期望与责任;“岳母刺字”是因严中有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家国情怀与担当。试想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试问哪个老师又何尝不爱自己的学生呢?他们虽严各异,但无不彰显着一种对家、对国、对社会的责任。从严执教是教师治学的优良品德,宽严有爱是教师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和爱的体现,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到“严肃”、“严厉”、“严格”,而并非“严酷”、“严苛”。教师要宽中有严,严中有爱,在宽严相济中让学生既感到老师的威严又体会到老师的慈爱,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教学目的。

只有老师对学生倾注真挚的情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喜欢学习,才会在爱的氛围中取得进步。因此对于学生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教师要宽容善待,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的可爱之处,鼓励他们有话敢说、有问敢疑,个性张扬,保护他们的珍贵童心。用爱去感化他们,用严去管教他们,使学生逐渐在老师的严厉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迁就姑息,不是娇宠溺爱,若爱是水,严为舟,则严爱统一,那道理的传递自然而然畅通无阻,知识的教授更是如鱼得水,教书育人便水到渠成。

二、宽严有度:教育的一种智慧

宽严之度在于因时、因地、因人的合理把握,过宽,会放纵其行为;过严,会逼迫其逆反。俗话说,“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凡事急于求成,过了火候,物极必反。教师若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做到宽严适度,宽严和谐,严宽统一,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良好效果。如果一味对学生从严要求,学生往往不但不听从,而且会有逆反心理,故意捣蛋,甚至和你作对,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严而有“度”,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是禁止学生做的,老师坚决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眼里,老师一般就是知识与品德的化身,老师的“三观”,老师举手投足间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生不仅能学会怎样做学问,更能学会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因此,只有老师宽严有度,才能对学生做到严而有度。

由于学生存在主体差异和认知水平不同,老师一定要注意到个体的差异,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主体差异的学生,教师要用不同的心态,“一人一方”,区别对待。该严绝不含糊,该松适度放手,松弛有度,宽严相济,把握好关节点,有的放矢。过分的严格,太没人情味,会让学生觉得冷酷无情,远之、避之;过度的宽容,就成了纵容,对学生损之、害之。总而言之,老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时,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放纵了之。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到严而不偏,爱而不宠,宽严有度,严慈相济,教育才会游刃有余。

三、宽严有道:教学的一种魅力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的严宽要“师出有名”,有据可循,有理可证。学生是一张白纸,如何让这张白成为一幅缤纷多彩的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无意识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每个学生都是有感情的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自尊心。所以我们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尊重赢得尊重,以情感换来情感。用赞赏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向光明。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看法,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站在学生的立场换位思考,凡事要讲清道理,宽严要有理有据,才能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心服口服的愿意去做,认真去做。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严格”,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要面带微笑,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要用放大镜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去建立爱的通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严是出于爱与关怀。当他们理解了老师的声言厉色是关心,明白了老师的苦口婆心是爱护学生,懂得了所有的宽与严是在乎在意,此刻教师不仅树立了威信,而且对学生的教育也达到了情理交融,师生共赢,教学和谐。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734500)

上一篇:在活动中增强体验 在习作中妙笔生辉 下一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中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