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愚公后人治水新乐章

时间:2022-10-02 01:18:01

济源市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因独流入海,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现位于市区的济渎庙,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迹。济源水资源总量 3.5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3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历史上的泱泱济水之源,如今已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城市。

济源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现已逐步形成了以钢铁、铅锌、能源、化工、建材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格局,并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铅锌生产基地和煤化工基地。随着产业的集聚和人员的集中,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搞好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节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济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为解决济源市面临的严重的水资源问题,2006年11月,水利部将济源列为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济源市累计财政投资15亿元,用于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节水宣传、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节水工程改造、大型水源工程建设等工作。

保障篇

加强组织领导:济源市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及16个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成立了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统筹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工作。结合济源实际,出台了《济源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意见》,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有力地推进。

明确工作目标:按照水利部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2006年12月,济源市委托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编制《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重点从规划任务、基本情况、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投资估算、实施计划等方面开展规划编制。其间,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并深入实地调研。该规划于2008年5月经省政府批复实施,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强化责任落实:济源市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了《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表和工作台账》,把制度建设、规划项目研究、宣传教育、工程建设等目标任务逐一分解、层层落实。同时,进一步强化工作督导,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严格对照台账查进度、查质量,及时检查通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实地检查,亲自督办有关事项,定期听取汇报,现场解决问题。全市建立起一套运转灵活、信息通畅、责任明确、工作高效的工作考核体系,有效保障和推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开展。

谋略篇

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我们举办了小学生‘节水杯’绘画大赛,中学生‘节水征文’比赛。现在,全市8万多名中小学生不仅从小具有了节水意识,而且,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一个孩子带动身边一片人,他们都自发地成为义务节水宣传员。”市节水办主任薛天印给记者介绍情况,谈到这一点时开心地笑了。

为营造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济源市每年都组织召开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大会,进行全民动员。他们发挥电视、电台、杂志、报纸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节水宣传周”活动。通过移动通讯给全市所有手机用户发送节水公益信息。开展节水一条街创建活动,深入企业、学校和镇办、社区开展节水知识宣传活动。通过经常性、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教育,使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活动深入人心,增强了人民群众爱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自觉性。社会公众节水意识和文明用水程度明显提高。

完善制度建设体系

济源市制定出台了《济源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济源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济源市雨水中水利用管理规定》等17项制度,完成《济源市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细化方案》等18项专题研究,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推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推进城市雨水和污水综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济源市节水型社会试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迈出了一大步。

价格调节使节水成自觉行为

济源市以合理配置水资源、计划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在水资源有偿使用、城乡供水保本微利和污水处理补偿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类水价,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全市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按年度下达计划用水指标,实施计划用水管理和超计划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居民生活用水抄表到户,实行阶梯水价。工业用水要求企业层层分解用水计划,节奖超罚,用经济手段激励企事业单位加大节水设施投入,强化节水管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节水工艺改造和水循环系统建设。

新上项目强化节水指导

济源市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同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指导新上项目认真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确保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加大自备井管理力度

为切实保护地下水,开源节流,治理地下水的无序开采局面,济源市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实施“一井一证一表”。对城市规划区内自备井进行封闭。目前,纳入管理的自备井为386眼。其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255眼全部停用,压采地下水年开采量146万立方米。

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

为提高对水资源管理的科技手段,济源市投资450万元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建成95眼自备井水量实时监控系统、49套水资源自动检测系统、39套地源热泵远程监测系统、1个中心站的济源市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了全市范围内所有取水管理的全覆盖,为全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济源市制定了《济源市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的实施方案》,采取抓重点、树典型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节水考核体系,对节水工作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奖惩,实行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目前,全市共创建节水型单位31家,其中省级节水型单位5家、市级节水型单位26家。

上一篇:基于车辆检测器的可变情报板诱导效果评价 下一篇:变电站墙体防渗治理的探讨变电站墙体防渗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