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10-02 12:50:25

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之间的情感,导致许多家庭的重组,对正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他们这一阶段的心理正产生巨大的变化,家庭情感的不稳定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留下了隐患,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集体的关注并携手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关键词】离异家庭;青少年期;青少年心理健康;解决策略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心理危机的阶段,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当青少年面临这些危机时,他们往往表现得很无助,对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所犯的错误及各种心理异常情况,我们应当要有耐心,不要摒弃他们,更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帮助,加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共同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长。

一、青少年期及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青少年期的界定

青春期是个体达到性成熟并具备生育能力的时间点。这样来看,青少年期就是成长为成熟的成年人。对青少年期的年龄段普遍界定为自11、12岁到24、25岁左右,就心理学的意义而言:青少年期乃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从“儿童行为”转变到“成人行为”过程中,谋求重新调适的边界人的状态。

2.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离异家庭是指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以及父母离异后再婚新组成的家庭。

父母离异对青少年的心理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产生不良情绪,阻碍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特别是离异家庭的孩子若缺少会产生几方面的影响:

(1)情绪问题。孩子在经历了父母离异之后产生自卑感,焦虑感和失落感。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关注和爱护,游离于家庭之外,其不成熟的心灵无力调节这些突来的变故和心理冲击,会出现自我放弃的态度,甚至出现的心理。

(2)性格问题。因为原父母的感情破裂,家庭情感长期处于不和谐状态,孩子因长期抑郁而形成孤僻、不自信的性格,如对他人冷漠、不愿合作,甚至与人对着干等怪异性格状态,这些会阻碍其与他人交往合作,变得自我孤立起来。

(3)意志障碍。有的父亲或母亲因为孩子的不良情绪或行为对孩子失去了希望,孩子却也因此自暴自弃。有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失败引入到自身,认为自己哪方面都不会成功,继而失去对事物等的进取心。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理论,离异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正常家庭孩子所需的父母的关注和关爱,很容易失去安全感,产生不良情绪,甚至严重者形成不良行为,

二、相关案例

1.情感困扰的孩子及解决办法

随着孩子的意识不断成长,他们开始产生“积极关注的需要”,父母的情感破裂给他们的情感上会带来巨大的伤害。

案例1:于彬,离异家庭导致情感困扰的学生,12岁时,在新家庭中,由于后母生了一个女儿,让他感觉他是家里多余的人,他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因此悲伤、抑郁、消沉,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冷漠、敌对的情绪。

解决办法:首先应由学校里专业的心理教师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通过跟学生谈心了解他的需求取其信任,活动,鼓励其在集体活动中努力表现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赢得同学的认同,这些都能让于彬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集体归属感。接下来,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积极联系、沟通商讨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并纠正父母所犯的错误,使他们改善对孩子的态度,让他们多理解并关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能感受到家庭温暖,找到家庭归属感。

案例2:“一个缺乏勇气来面对困境,且又找不到轻易解决的方式时,就容易开始筹划犯罪”亮亮,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在亲生妈妈离开前,还是爱个学习的孩子,小时在寄养人家里目睹偷窃行为,造成了他心灵上的阴影。与继母关系冷淡,父亲漠不关心,便对家庭和社会产生逆反心理,长期备受孤独、生活无助,继而出现种种品行问题。

解决办法:先由学校专业心理教师了解孩子行为变化之前的状态,分析问题所在,给予安慰,使其产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愿意配合老师改掉不良习惯,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有自尊自爱、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教师的帮助过程中,让亮亮感受周围人对他的关爱,让他在和谐、宽容、友爱、合群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积极的情感,由此善待他人,并逐渐改掉不良行为。其次,做好家长工作,家庭是孩子积极情感的发源地,所以需要让学生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引导其父母改善家庭关系,主动关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希望和关爱。

三、应采用的解决策略

1.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应停止无效的甚至伤害的养育方式,应使用积极有效的技术,这可以通过学习或咨询来习得。

2.细化学校教育

学校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更应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方面加以关注,因为这是和学习紧密相联的,并且关系孩子的一生。由于家庭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这个重担只能落在学校方面,以其专业性来帮助孩子成长。

3.社会组织的协助

孩子最终是要走向社会,为培养合格健康的社会人,学校家庭应在社会各组织的帮助下共同为孩子健康美好的未来做出努力。

总之,作为老师应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班集体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并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培养孩子的自信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处在此阶段的青少年尤其关注自己在同龄人面前的形象,他们希望展露自己最完美的一面”。所以要发展这类学生的积极的人际关系。另外,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面对困难,形成积极心态面对人生。最后,希望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情况下能帮助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克服困难,身心健康的迈入成年期。

参考文献:

[1]David R Shaffer,Katherine Kipp.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第八版.邹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199.

[2]吴增强.野百合也有春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89—28.

[3]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李心明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209.

[4]瓦尔·西蒙诺维兹,彼得·皮尔斯.人格的发展[M].唐蕴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上一篇:中国女性的自我赋权与女性主义的发展困境 下一篇:24H机具控制阀的漏油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