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特点分析与备考建议

时间:2022-10-02 11:55:35

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特点分析与备考建议

一、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特点分析

分析近几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不难发现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与普通的高考化学试题有很大的不同,无论在内容选择上、取材视角上,还是在难度控制上均有别于一般的统一考试,基本介于高考与竞赛之间,总体上比高考试题要求略高,但不如竞赛试题难。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试题命制具有明显针对性,创新能力要求高

大学自主招生是旨在为高校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主招生考试是一种优中选优的考试,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因此试题基本上都是针对这一类学生命制的,试题大都以化学专业视角为着力点,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创造性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1](08年同济大学)舞台上产生烟幕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是在硝酸铵上覆盖一些锌粉,温热之,再加几滴水,即产生大量烟。已知参加反应的NH4NO3和Zn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2)烟主要由什么组成。

(3)若不加水,是否有其他方法令反应进行?若有,写出方法。

(4)有趣的是,若硝酸铵和锌粉潮湿,或滴加的水过多,实验又会失败。分析原因。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就反应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水在反应中的作用等进行创造性解答。

2.面广、题宽,只有部分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

由于自主招生考试只面向部分优生,因此试题命制时不会也不必像高考那样考虑周全、面面俱到,不存在诸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也不存在所谓的命题大纲,相对较为开放,面广、题宽,试卷长度大,结构松散,题型多样(大多数试题呈现形式是学生比较陌生的,部分题型在中学化学试卷中甚至十分罕见,如说明题、论证题、作图题等),而且在试题的内容选择上,其开放程度不亚于竞赛,只要高校命题人员认为有必要对所将要选拔学生予以考查的,就不太考虑中学基础。

[例2](08年清华大学)在过渡金属元素中很多都能和CO形成稳定羰基化合物,说明原因。

[分析]本题是一道说明题,其所应用的现代化学键理论非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可以等同于竞赛试题。

3.取材视角新颖独特,常于不经意处做大文章

比较分析大学自主招生与常规统一考试化学试卷,可看出两者在试题取材点的选择上有着明显不同的价值取向。自主招生试题在取材时虽总体上仍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但视角往往出人意外,不仅新颖独特,更是常于不经意处、熟视无睹处做大文章。

[例3](09年北京大学)Ag为什么能置换出HI(aq)和H2S(aq)中的氢?

[分析]本题针对中学生十分熟悉的“氢后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氢”进行命题,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时要有质疑精神,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这类题对那些平时学习缺乏问题意识的学生而言可谓难题。

4.关注社会与生活实际,体现高校“以人为本”基本理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最近科技成果,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命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特征,在这方面自主招生试题较之高考试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充分体现了高校“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学科的前瞻性。如多所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卷常涉及到的火箭燃料反应原理、蚊虫叮咬防治、新能源探索、自来水杀菌消毒、茶叶中元素含量测定、城市及居室空气污染处理、碳纳米管温度计工作原理、明星小分子生物功能、CO中毒原理、“夏天多雨,秋天丰收”科学原理、矿物冶炼方法、肉样分析、高浓度食盐水保存食物等,都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和环境紧密相关。

5.彰显高校性格,选才选人两不误

仔细比较不同高校的自主招生试题,尤其是面试试题,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不同高校有不同的性格,有的严谨理性,有的内敛含蓄,有的张扬开放,有的甚至霸气十足。当严谨的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在考问学生“从生物和化学两个角度谈谈太湖污水治理的方法?火箭喷射过程中有什么化学反应?”等这一类科学问题时,开放的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则喜欢学生关心诸如“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020年我国和美国对CO2的减排目标分别是多少”等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点的不同,彰显着不同的高校性格。

对于学生的才能,各试点高校众口难调,但对于综合素质则是口味一致,几乎所有试点高校在选才时均有一个共同点:选才重要,选人更重要。大学青睐的是具备宽阔视野的“多面型”优秀人才,智力和非智力素质都重要,正如2003年开始自主招生试点时北京大学给出的面试题“给出一个最能让我们选你的理由”那样,大学定义的优秀人才,除了会“为学”,更要“为人”!

二、备考建议

截止2010年,参与试点的高校多达80所,今后还将不断增加。随着试点院校的增加和招生比例的扩大,自主招生不再是小众的游戏,而成为大众的盛宴,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将成为许多考生走进理想高校的一条重要通道。但是,自主招生考试毕竟不是普通高考,不是所有的学优生都适合参加此类测试,特别是心理素质不够稳定的学生,一旦在选拔中失利,往往好事变坏事,会进入一段较长的心理低谷期。所以,给备考学生的第一个建议是: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要有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

高校自主招生,对考生来说是把双刃剑,虽然近几年通过自主招生这条通道走向高考成功的学生越来越多,但盲目报考甚至同时报多所大学不是明智之举。各试点高校在测试的项目和内容上均有各自独到之处,且大部分安排在每学年寒假前后这一段时间进行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一个学生要同时应付多所高校的测试不太现实,疲于应考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时间、精力,也赔了高考备战。所以,给备考学生的第二个建议是:要理性看待高校自主招生,认真分析自己的实力和特长,选报有利于自身发挥和今后发展的高校,且报考数以不超过三所为宜。

此外,如前所述,自主招生试题面广、题宽,只有部分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不少试题涉及到大学相关专业内容,没有一定的大学专业基础很难在这样的测试中获胜。可以说没有竞赛经历的学生不太适应自主招生考试,或者说要参加这样的考试有必要准备一些竞赛类的资料,最好是能够通过解答一些历年高校自主招生试题来摸索可能的命题方向并加以准备,这是给备考学生的第三个建议。

当然,测试终归要借助于知识载体完成,再“刁钻”“不讲理”的试题,其取材点的选择仍旧有章可循,大体上与大学相关专业的进一步学习关系较为密切,中学化学教材中诸如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烃的衍生物等就是学生将来进一步专业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这些内容自然成为测试的主要对象。因此,给备考学生的第四个建议是:把自主招生备考与高考备战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就以上所列项目进行精学、精练,要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于细微处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知识融汇贯通。

给备考学生最后一个建议:平时多关注社会与生活实际,广泛涉猎积累,博闻强识,做一个具备宽阔视野的“多面型”优秀人才,而不是只会在课堂上“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以清华大学为例,“你可以用几种方法将椅子上松动的螺母固定住?”“高压氮气瓶打开后,瓶口的温度是上升还是下降?”“现有一张16K普通白纸和一个鸡蛋,如何利用这张纸搭桥,把鸡蛋稳定地架在两张稍有分开的桌子之间而不掉落?”……这些问题貌似简单,却着实考住了不少“书呆子”,而这些问题不是仅仅凭借课堂知识能够答得出来的。

上一篇:精选题目是专题复习中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 下一篇:三角函数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复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