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发电厂配300MW机组除氧器的设计

时间:2022-10-02 11:44:05

某发电厂配300MW机组除氧器的设计

摘要 目前国内300MW以上的滑压运行机组除氧器,大多采用配荷兰stork碟片喷嘴的鼓泡式结构,采用进口喷嘴无形中增加了成本造价,也影响了我国自主技术的发展。为了节约成本和推广国产技术,本文设计的卧式双体式除氧器用于国内某300MW燃煤发电机组。此除氧器采用小流量弹簧喷嘴及新式除氧盘的结构形式。机组运行后,出水含氧量小于7μg/l,运行平稳,无噪音小,无振动,适应负荷能力强。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2-0177-02

1除氧器发展概述

在火力发电厂的整个系统中,三大主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固然重要,但相应的辅助设备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中除氧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除氧器按结构形式分为淋水盘式、喷雾式等。我国的除氧器设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滑压大机组的出现,大多设计成喷雾式,此种除氧器能够适应机组的滑压工况,机组在各种工况运行时,给水含氧量均小于7μg/L,较低的含氧量,大大的延缓了机组的氧腐蚀,确保了机组的运行安全,延长了使用寿命。

2除氧器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1)去除低温给水中的溶解氧及不凝结气体。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给水或者补水中含氧量很高,极易对主机及辅机设备造成氧腐蚀,长时间的氧腐蚀,严重威胁着机组的安全运行,缩短发电厂的使用寿命;2)热力除氧器在除去氧气的同时,能够去除氮气等不凝结气体,从而提高传热效率;3)除氧器自身也是一个混合式加热器,除氧器是回热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利用汽轮机的第四段抽汽,加热低温凝结水,有效的利用了热能,提高机组热效率。

3除氧器的设计概况

3.1设计参数

以TMCR工况为设计工况。抽汽压力0.98MPa,温度345℃。凝结水温度146℃,流量785.3t/h。额定出力1 050t/h,水箱有效容积150m3。依据有关规定,计算除氧器设计压力为1.08MPa,设计温度350℃。主壳体材料Q345R。依据以往设计经验选取除氧器直径2 800mm,壁厚20mm,长度10 840mm,水箱直径3 800mm,壁厚26mm,长度19 052mm。

3.2主要技术特点

凝结水采用1个特制进水装置,控制进水管道流速≤2m/s,实际流速1.5m/s。除氧器内部上面是一个密闭的水室,凝结水进入水室后,由于压差的作用,弹簧喷嘴的阀瓣被打开,凝结水通过70只额定出力12t/h的喷嘴被均匀的喷射出,随着水流量的增加,弹簧阀瓣的开度也随之增加。凝结水通过喷口形成的薄膜态喷射入换热空间即汽空间后,与上升的加热蒸汽形成对流,被强制发生传质传热,水洒在淋水盘上以后,被均匀的二次分布,水继续落在底部布置的除氧盘上,做纵向和横向的缓慢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换热传质进一步得到加强,水中的氧气得到深层次的去除。注意在设计过程

3.3弹簧喷嘴的设计

3.4新型的块状除氧盘

取代了以往的环形填料或者丝网结构形式,优势是除氧盘的设计阻力下,安装工艺比较简单,且易于检修,厂内制造已有成熟的工艺。除氧盘由若干弯制不锈钢板条一层横向布置,一层纵向布置的特殊结构,采用压力焊的工艺制成一大块除氧盘。避免了除氧盘由于运输或者运行不当,造成相互挤压变形,使阻力增大,从而影响除氧效果,甚至使整个设备产生振动噪音。

3.5特殊的进汽方式

控制两路进汽,一次汽即主汽从除氧盘下面布置的多孔管进入,二次汽从换热空间进入,主要是为了保证上下汽压的平衡,一、二次汽的流量分配依据除氧盘及淋水盘上小孔的阻力得出。淋水盘上要维持有100mm高的水层,使一次汽体淋水盘上的通气孔进入换热空间。

4完善的水位控制系统

5除氧器的展望

参考文献

[1]能源部,机械部.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安全规定[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

[2]蔡锡琮,蔡文钢.火电厂除氧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上一篇:跨域环境下安全基线的部署与监控技术研究 下一篇:科学家研制出现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