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乡关”作文素材与话题

时间:2022-10-02 11:38:45

“梦里乡关”作文素材与话题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

(冯骥才《苦夏》)

“文章似山不喜平”,总有些波折让人更加倾心沉醉于其中。苦夏,也有乐趣。这些乐趣甚至包括“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样的恐怖事件。尽管文章的主题与“乡关”的关联并不是特别紧密,但是作为回忆,在故乡的背景之下去谈曾经的过往,依然让人有共鸣的触动。梦里的过去,乡关里苦夏的种种,都是人生回忆的底色。虽然这种快乐很短暂,仅仅添上了一小层的明媚。但是转折后,文章有了更深的体悟。“人生苦短”,但生活仍要继续,且要平和而又坚韧地走下去。这就是《苦夏》教会我们写作的一个技巧。

2. 还记得第一次出远门。五岁的我按母亲的嘱咐,穿过三个村庄和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河,去到三公里以外的另一个村子,给生病的弟弟抓药。我一个人上路,到那个村子,打听着找到医生,递上药方,抓了药就急忙往家赶,但赶到河边渡口,天还是擦黑了。

过了河,我矮小的身影瞬间就融进了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在一片接一片的玉米林、大豆田、棉花丛和隆起的坟包间疾步穿行,路上已经稀有人影,风吹着庄稼叶子以及庄稼叶子摩擦我的衣服发出的沙沙声,仿佛蚕儿在咀嚼桑叶。偶尔,癞蛤蟆从脚下穿过,瞬间就隐入了田埂另一边的草丛。一只鸟儿倏地飞起来,并在我的目送下,一直飞向蓝幽幽的夜空深处,飞向银盘似的月亮里去了。因为有月光带着我回家,因为衣服上、鞋子上、脸和手上都沾上了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我不但没有感到丝毫的害怕,而且到家后很久,心里还被巨大的兴奋和快乐充满着。

(谷禾《有月光》)

这段文字对于每一个有过农村生活经历、体验过赶夜路的人来说,都会在读后有一种畅快的感觉。“梦里乡关”,故乡之上有月光,多么诗意而又安静的氛围。人在其中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自然会分外动人,不管文字的实力怎样,至少袒露出真实而又安静的一种故乡过往。这本身就难能可贵。这段文字很长,对于同学们来说,应该学会像他一样去取材。好的背景,好的出发点,故事即便普通,文章都不寻常。

3. “如今奔忙在这个城市里,月光已经成了巨大的奢侈。这里有灯红酒绿,有忙不完的工作和死气沉沉的子夜,有救护车尖叫着疾驰而过,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有印刷体的天下大事,却唯独没有月光引诱我出门或带我回家,没有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沾上我疲倦的眉头。”

谷禾(《有月光》)

看完这段文字,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感慨:也许乡关只有在梦里才显得那么真实。乡村于我们意味着过往生活的载体、联系父母与家族情感的纽带等等。

于中国文人心中,那是他们理想的栖居地,一个安顿疲倦灵魂的场所。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不少人移居都市,在繁忙、闹嚣的都市生活间隙里,在精神与物质的苦苦挣扎、抉择中,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淡忘了过往,丢弃了自己的“血色”,成了城市的弃儿,心灵的残缺者。这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哪怕这种思索万分地艰难。因为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的层面上,乡村都是人类的根。

(作者:张韶晨,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上一篇:老爷的茶碗 下一篇: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