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营造愉悦和谐的氛围

时间:2022-10-02 10:25:20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营造愉悦和谐的氛围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气氛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和谐的数学教学课堂,还可以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氛围;和谐;学生思维;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智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希望营造出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希望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配合,需要看时,学生能聚精会神、目不转睛;需要听时,学生能专心致志,侧耳倾听;需要写时,学生身心合一,心随手动;需要想时,学生能大胆创意,凝神静思。让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思维活跃。那么,如何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教师要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反应,情绪影响人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具有传染性,而教师的情绪更具有感染力,教师本身的情绪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中形成某种心理气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积极的情感,用真诚和爱感染、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激发兴趣以启迪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营造数学课堂良好心理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所以设计数学的趣味性、探究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语言艺术和美妙范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设疑导入或趣味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换,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意向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助于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能以积极、欢快的情绪去从事学习。虽然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却是相当的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情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持久性。

三、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教材”与“生活”的和谐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指导我们生活,新课程改革为了落实数学课程的基础性,为了完善知识的完整性,为了增强知识的系统性,突出数学的思想性和应用性。我们的数学教材的原始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这样使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为了让学生将教材的思想、意图落实到实践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知识生活化,把知识的原始形式还原给学生,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呈现给学生。

五、要维持课堂中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让“活跃分子”示范活动,带动全体同学参与以克服学困生的恐惧心理等。

总之,良好、宽松的和谐课堂,是学生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温床。在数学课题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纵横谈 下一篇: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