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手风琴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02 10:19:11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手风琴教学探究

摘要:我国师范类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手风琴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教学内容更新缓慢陈旧,教学方法的一成不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令人堪忧的现状,提出了手风琴教学要有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加强高校手风琴教材建设,积极拓展高校音乐专业手风琴教学体系及其教学内容,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师资做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高校音乐;手风琴教学;探究我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主要培养广大中小学合格的音乐师资力量,师范类性质决定了我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与音乐学院培养目标有着很大的区别。那么对于从事音乐专业各个器乐教学的教师来说,探究本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作为手风琴教学也是如此,手风琴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器乐课程被音乐教育专业确定为选修课。当前师范类高校手风琴教学依然停留在手风琴的技能训练和作品分析方面,缺乏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和伴奏能力。尤其是对那些落后偏僻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手风琴的教学能力是第一位的,熟练高超的演奏技能才是第二位的,如声乐伴奏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的培养,对于落后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非常重要。作为培养中小学手风琴音乐教师的师范类高校,要培养出合格的手风琴师资水平,如熟练的演奏技能、合奏与即兴伴奏能力。师范类高校音乐专业的手风琴教学一定要从基础性、艺术性、技术性方面来体现出师范性的特性,突破旧的传统模式,结合时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使高校手风琴教学更好地培养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

1师范类普通高校手风琴教学的现状

手风琴器乐作为西洋文化的载体一经传入我国就与东方文化紧密结合了起来,手风琴不仅能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还具有这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手风琴在我国发展历史虽然很短暂,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手风琴创作手法呈现多样化、体裁多元化的格局。手风琴开始进入各大高校音乐艺术专业,手风琴教学日益普及。但是由于新世纪世界范围内音乐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手风琴开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社会性的手风琴热潮大幅回落,导致了高校手风琴教育不在那么热情。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钢琴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各种现代化的电声乐器也充斥着人们的耳膜,各种新奇的高科技音乐演奏乐器也粉墨登场,所以手风琴艺术舞台被挤压的越来越狭窄。然而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来说,音乐课堂上能拥有一部手风琴都是一种奢想。所以作为师范类高校音乐专业还要继续培养更多手风琴专业的师范生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服务。当前很多普通高校手风琴教学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依然遵循着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明白自己所培养的标目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专业文艺团体手风琴演奏员和演奏家这样的精英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导致培养方向的偏离。还有生源素质的低下问题,很多选择手风琴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薄弱,手风琴基础几乎全无,当然这是由于中小学忽视音乐课和师资缺乏导致的,所以生源素质问题也导致了高校手风琴专业开办的难度。手风琴教材的缺乏、教材数量过少、出版时间过于陈旧等也是一大问题,他们只能盲目使用一些演奏专业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没有教书育人的能力,也没有过硬的演奏能力,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就感觉孤立无助。

2高校手风琴课程设置要灵活多样。

手风琴课程设置要灵活多样化,使学生在四年的本科时间内学习到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完全胜任社会的需要。大一时设置一些手风琴基础教育,如基本弹奏技法、技能、基础手风琴音乐理论,大二时设置一些难度较大一些的音乐作品进行练习,继续学习手风琴音乐理论,不能有急功近利思想。由于扩招导致的很多学生缺乏手风琴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所以加强大一、大二学生的手风琴基础教育还是很重要的。大三要开设手风琴教材教法理论课程,主要传授中小学手风琴教学法,继续拔高学生手风琴演奏技能的练习,增加弹奏难度。大四设置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得的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都是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社会实践教学,课堂强调技巧训练是应该的,但不能忽视手风琴教育中的“师范性”。学生不能一味沉浸在琴房里训练,还要应用于社会实践,来检阅和锻炼学生手风琴演奏水平,从社会舞台中学习手风琴演奏表演技能,感悟手风琴的演奏魅力。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场合和社会舞台,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在这四年的课程设置中,最重要的还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四年严格的专业训练,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适应面广泛的复合型人才。总之,课程设置的灵活多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掌握手风琴演奏技能技巧。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领导和教师,应该努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动态的适应学生发展变化的教学机制,建构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开放的教学结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社会需求不断做出适时的变化调整。

3加强高校手风琴教材建设

作为目前很多师范类高校的手风琴教材,普遍存在着教材单一呆板、过时陈旧,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加强高校手风琴教材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可以发动手风琴教学的教师积极参与新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参考一些知名高校手风琴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材,再结合中国实际和国际手风琴最新发展的研究成果,编写出适合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手风琴教学的教材。手风琴教材一定注重教材教育,结合目前音乐学生基本素质低的情况,教材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专业纵深发展。尤其不能用业余考级教程来代替高校手风琴教学,因为业余考级教程只是一种用来测试手风琴业余爱好者学习到某一级别时应该达到的演奏技术水平,运用业余考试教程只会使得学生应用能力欠缺,演奏技术牵强,曲目单一,欣赏作品范围狭窄。手风琴教材的编写还要注重演奏形式的多样性,如独奏、重奏、伴奏、协奏的培养问题,还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广泛性,因为手风琴曲目是丰富的,有外国的、中国的,民族的、现代的等,加强高校手风琴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手风琴事业的发展,还关系到广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和丰富教材内容,积极加入手风琴发展导向的新动向,与时俱进,让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再度辉煌。

4拓展高校手风琴教学体系与内容

(1)手风琴教学体系的拓展。我国传统手风琴教学大都采用师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也符合手风琴教学的客观规律。但是由于年年扩招导致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使得教师教学任务不堪重负,因此现在引入手风琴集体课,也是为适应当前教育发展一种无奈之举,把身心疲惫的手风琴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手风琴集体课的普遍开设也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它比传统“一对一”教学效率高得多,也是一种有益成功的尝试。这种集体授课方式适用于低年级初学手风琴的学生,因其在手风琴教学领域的特殊性,所以集体课教学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要求较高。采用集体课时主要讲授一些手风琴艺术理论及其欣赏的知识,如“手风琴教学论”“手风琴艺术史”“手风琴作品赏析”等。集体课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和教学手段,通过光、影、声等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手段展示和欣赏手风琴音乐作品,给学生一个立体的视听效果,利用多媒体讲授手风琴音乐理论和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地教学活动,给学生生动地展示手风琴音乐的历史和精彩纷呈的手风琴音乐作品。除了集体课之外,传统的师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依然可以保留,它也有利于培养比较拔尖的优秀学生,以免个人“吃不饱”的现象。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课的形式,就是几人或十几人一组为教学单位,可以提高手风琴教学的效率,不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统一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思想,用统一的教材才行。这种教学形式适用于手风琴弹奏的基本知识、要求和方法,适宜于解决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总之,采用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手风琴教学内容飞拓展。当前我国高等师范类手风琴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西方巴洛克到浪漫主义这一时期的重要作曲家和代表性作品方面,尤其独奏作品作为首选,例如复调音乐主选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选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选柴金等人作品等。虽然这一时期手风琴艺术作品都是经典之作,但是对于手风琴教学内容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不妨把教学内容向这一时期之后拓展一下。可以加入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手风琴作品,当然也包括中国手风琴作品。还可以加入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手风琴流行音乐作品,这样就可以较为全面展示西方手风琴音乐作品的内容,使得手风琴教学内容保持一个相对较完整性。另外在手风琴教学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演奏能力,因此适当增加一些合作性的曲目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这些合作性的曲目包括手风琴合奏、重奏作品,以及手风琴与其他器乐的合奏协奏曲等。尤其培养学生的声乐伴奏能力是高校手风琴课程作为实际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这一能力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最为实用的。在这个知识与信息爆炸时代,学生可以从网络上等各种渠道上获得相关的手风琴理论知识,如手风琴艺术史、手风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手风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等。教师不妨从这方面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自觉提高个人的艺术理论知识修养。最后还可以逐步建立手风琴艺术资料的数据库,让师生都能共享数据库资源。

5结语

高校音乐专业大都是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而开设的课程,所以手风琴这门课程的开设,不能学习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考虑到“师范性”这一特点,开拓手风琴教学思路和体系,在手风琴技能技巧训练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完整、适度的音乐演奏能力,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能力。教师经常开展一些艺术实践性的舞台表演和学习竞争,激发学生学习手风琴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水平。作为高校音乐教师要不断创新,为培养新世纪合格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不懈努力。参考文献:

[1] 夏珏.高师手风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14).

[2] 张艳.师范类院校手风琴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 张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手风琴表演能力培养的理论构建[J].大舞台,2012(11).

[4] 王艳.对高师音乐学专业手风琴课程教改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06).作者简介:刘畅,呼伦贝尔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手风琴、视唱练耳的教学。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讨 下一篇:声乐学习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