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对老年轻度认识损害伴睡眠障碍患者高级脑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10-02 10:00:48

褪黑素对老年轻度认识损害伴睡眠障碍患者高级脑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老年轻度认识损害(MCI)伴睡眠障碍患者高级脑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6例轻度认知损害伴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在日常护理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安眠补脑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褪黑素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观察两组脑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MSE(28.1±1.6)分较对照组(25.8±2.1)分显著较高,PSQI(3.6±1.5)分较对照组(5.2±2.4)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轻度认识损害;睡眠障碍;褪黑素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b)-0092-02

轻度认知损害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认知损害,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介于正常认知功能衰退和老年痴呆之间,患者虽无显著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但多伴有失语、记忆衰退、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且睡眠障碍易进一步加剧脑认知功能损害[1]。目前治疗轻度认知损害伴睡眠障碍的药物较多,且药效不一。该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对96例MCI老年患者分组采用临床较为常用的安眠补脑口服液和褪黑素治疗,发现褪黑素能较好的保护MCI老年患者脑认知功能和改善睡眠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的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6例MCI老年患者,以≥60岁作为老年人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和睡眠障碍,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73.1±6.6)岁;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2.8±7.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辅助治疗。对照组:口服安眠补脑口服液(规格10 mL×10支/盒,国药准字Z20044387)治疗,10 mL/次,3次/d;或者在晚上临睡前20~30 mL服用,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组:口服汤臣倍健褪黑素片(规格50 mg×60 s,国药准字G20060125)治疗,1片/次,1次/d,在晚上睡前30 min~1 h服用,连续服用6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观察两组脑功能认知改善情况。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从患者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总分30分,得分高低和脑认知功能呈正相关关系。②观察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采用医学常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等7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分范围0~21分,得分高低和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1.4 统计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行t值检验,以P

2 结果

由表1可知,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均取得一定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MCI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认知损害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易进展等特点[2]。据医学临床研究显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和生活节奏加快,我国目前约有600万老年痴呆患者,其中绝大多数痴呆患者是由轻度认知损害进展转化而来,MCI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3]。目前医学上大多采用催眠药结合护理治疗,其中褪黑素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反馈并引起医学的高度重视[4]。该次该院研究通过分组对比也进一步证实了褪黑素改善老年MCI患者脑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的显著疗效。

褪黑素又名松果腺素、抑黑素等,分子式为N-乙酸基-5-甲氧基色胺,主要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随着年龄增长分泌量逐步减少[5]。医学研究发现褪黑素具有抗氧化、调节生殖等广泛生物学效应,并且能通过特异性褪黑素受体介导,发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独特作用[6]。熊照东[7]等研究也认为老年人脑认知功能损伤和睡眠障碍可能和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关,补充褪黑素可有效调节睡眠生理周期并修复脑认知功能。结合该次研究结果分析,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MSE(28.1±1.6)分提高更为显著,而PSQI(3.6±1.5)分也随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褪黑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睡眠调节剂,对改善老年轻度认知损害和睡眠质量具有显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景珩,韩涛,郭炜,等.城镇老年居民认知功能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70-1371.

[2] 程永炜,郭向阳,叶铁虎,等.人工建立褪黑素节律对妇科手术后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6):695-698.

[3] 吴至凤,张雨平,赵聪敏,等.褪黑素作为睡眠诱导剂在儿童睡眠脑电图检查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5):1560-1563.

[4] 彭静微,韩旭.褪黑素与睡眠的关系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6):550-551.

[5] 张石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与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2):112-115.

[6] 袁苏涛,杜越群,孟涛,等.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中脑黑质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的变化[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7):580-583.

[7] 熊照东,潘学文,朱卫东,等.术后血浆褪黑素水平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7):958-960.

[8] 谭刚,郭向阳,罗爱伦,等.老年患者围术期褪黑素皮质醇水平与睡眠紊乱的关系[J].安徽医学,2013,34(8):1141-1144.

(收稿日期:2015-09-17)

上一篇:谈大学生志愿活动的价值 下一篇:逼近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