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物理选修课程建设

时间:2022-10-02 08:21:52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物理选修课程建设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物理选修课程顶层设计基于物理学科性质和学校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校课程方案,构建知识拓展类、专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课程,形成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层次立体结构。校企合作开发选修课,形成学科特色课程群。建设专用课堂和创新实验室,改变育人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论教”的物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课程建设;四类三层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3-0001-4

浙江省2014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实施新的高考方案,浙江省的试点方案凸显高考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建设、高校教学改革的紧密联系。选择性教育思想和高考评价标准、多次考试、多种录取方式得到有效落实。与新高考方案相适应的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促进学校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为目的,转变育人模式为途径,将高中必修和选修学分分别调整为96学分和48学分。物理学科如何开展选修课程建设,实现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我们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实践。

1 新高考背景下的物理课程建设的依据

1.1 基于物理学科的性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那些灿若星辰的科学巨匠们,几乎都是实验大师。物理实验课程应设计和实施实验探究方案,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评价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

物理学是严密的理论科学。物理学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与论证,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引领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对自然科学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物理选修课程应立足于知识和能力拓展,构建拓展类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物理学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物理学与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紧密联系。物理学奠定了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课程应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

综上所述,物理选修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充分体现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以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作为评价的依据。

1.2 基于学校的办学发展定位

我校是县域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最强的学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的顶层设计加以落实。实施“自觉教育”,以主体性教育铺就学生自觉成长的通道。构建自觉课程,让学生进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打造自觉课堂,深化课堂改革,构建师生发展的生命场。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欲望,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阶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新高考背景下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物理课程建设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总目标;以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做到创新型人才培养、未来能力需求、大学专业和职业导向融为一体的课程设计理念;使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和应对社会挑战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掌握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2.2 物理课程体系

物理课程建设在功能上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欲望,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阶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知识拓展类课程应多元化,职业技能类课程应专业化,兴趣特长类课程应个性化,社会实践类课程应课程化,研究类课程应项目化。物理选修课程设计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层次性、递进性,满足学生选课的结构性、方向性和个性化选择。

物理学习建立在对物理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和探究兴趣的基础之上。在物理课程体系上,按3个层次立体分层: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通过对基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突出社会、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物理现象。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物理学的知识、规律,形成物理学习和探究的基本方法。

拓展类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一要重视物理学与人文科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交叉与拓宽;二要向大学延伸,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物理竞赛课程、大学AP课程;三要引入国外高中物理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四要校企合作引入专业技能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和专业化发展奠基。对基础类课程的拓展延伸,要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迁移应用过程以及渗透在课程内容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提升物理知识、方法的建构和探究能力。

研究类课程――面向具有学术潜质的学生,适合部分在物理专业领域有一定优势和成就的学生进行定向学习。注重研究水平和创新意识,为拔尖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问题出发,突出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及时吸纳现代物理发展的新成果,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

物理学科选修课教材开发的4种途径:一是学科组自主研发选修课程;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发选修课程;三是与高校教师联合开发选修课程;四是与兄弟学校联合开发选修课程。

课程开发立足于6个要素。物理学习强化对物理知识建构、方法内化、探究能力的培育以及科学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学习力提升上立足知识与经验、策略与反思、意志与进取、实践与活动、协作与交往、批判与创新等6个要素。系统构建选修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课程结构体系,充分体现“结构多元,尊重选择,激发潜能,差异发展”的特点,使学生的物理观念、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物理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2.3 物理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群

学校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企业、社区、家庭将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力量。在四大选修课程体系中,如表1所示,职业技能类课程开发难度较大,可充分利用当地企业提供的当今世界本领域中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人才和文化资源。我校物理学科与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如浙江银轮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联合打造多层次、可选择的机械工程类和电子工程类课程群。在“水平Ⅰ”选修课程的基础上,以研究小组的方式开设项目课程(水平Ⅱ课程),通过任务驱动学生项目学习,探索更高难度的专业知识,由此形成两级梯度课程――通识性的选修课程与高层次的研究项目课程。

3 物理选修课程的实施

3.1 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层次性

知识拓展类中的能力发展类和专项研究类按内容难易在三个年级分别安排。专业技能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分别在高一、高二年级安排。研究型课程在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安排。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分别安排在高一、高二年级,教学内容要凸显选择性。从学生发展现状、学生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的递进性、系统性、逻辑性、实践性、研究性出发,整合基础型和拓展型教学内容,实现选修课加厚加深,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2 建设专用实验室,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

学校物理特色课程群建设需要实验支撑,新高考要求学校围绕学生的发展配置所有资源。物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标;以提高物理选修课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校的4个专用实验室对应于12门选修课程,如表2所示。

3.3 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打造高效课堂。为适应新高考和深化课改,高中实行必修课分层走班、选修课分类走班的教学模式,探索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互联网+”课堂让互联网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形成师生间、生生间、人本(文本)间多维度深层次的动态课堂,形成“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教师导动,多元互动”的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3.4 构建“以学论教”物理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体系

随着新高考和深化课改的不断推进,应着力构建注重过程与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教学过程,关注全景式教学过程。基于“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各个教学班的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差异,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以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增量为评价依据,构建个性化科学素养评价方法。将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整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改进功能,让评价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教与学的信息,成为师生改进教与学的有效手段,成为师生体验成功的载体,激活师生发展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希贵.学校转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裴娣娜.北京市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学校个性化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3(01):8―10.

上一篇:我与女儿的“戒网”大战 下一篇:索绪尔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