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失眠症患者的发病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2 07:48:50

60例失眠症患者的发病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S)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60例进行测评。 结果失眠症组自责、求助、退避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关键词】失眠症;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失眠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探讨失眠症的发病诱因,寻求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已成为目前临床的一个主要任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失眠症组是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2007年1~8月门诊失眠症患者,均符合美国失眠障碍协会出版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诊断和编码手册失眠症诊断和编码手册失眠症诊断标准[1];排除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失眠。60例患者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0~65岁,平均(35.7±11.9)岁。对照组是医院身心睡眠正常的职工及家属,共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21~69岁,平均(31.3±12.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职业等相匹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方法 ①应付方式问卷[2]:分为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自责、幻想和退避6个分量表,“解决问题、求助”为成熟型应付方式,“退避-自责”为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合理化”为混合型应付方式;症状自评量表(SCL-90);③社会支持量表(SSS):分社会支持总分、主观社会支持分、客观社会支持分、社会支持的利用度4个方面;④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资料采用 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CSQ评分比较(见表1)。

从表1看,失眠症组自责、幻想和退避得分高于对照组,求助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2 两组SCL-90评分比较(见表2)。

由上表知,失眠症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升高,尤以抑郁因子分最高,其次是焦虑、躯体化、敌对和强迫。

2.3 两组SSS评分比较(表3)。

从表3可见,失眠症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3 讨论

失眠是一种普通的睡眠障碍,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可有躯体因素、环境因素、生物药剂因素、戒断反应等。但最常见的原因是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失眠,同时失眠易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Prisoni等[3]认为,失眠症患者伴有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病理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失眠症患者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抑郁症状分最高,其次是焦虑、躯体化、敌对、强迫,提示失眠症患者比睡眠正常者更易出现各种心身症状,尤其常见的是抑郁、焦虑和躯体症状,提示上述因子可能是引起功能性失眠的原因之一。

应付方式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中的中介作用已被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所证实。Andrews[4]研究表明,个体在高位应激状态下,若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以上。本研究结果显示,失眠症患者缺乏求助意识和习惯,面对应激采取的是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因而,易产生焦虑、抑郁和偏执障碍等较多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睡眠质量。社会支持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或个体与团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在于维护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从而有益于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失眠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者,说明失眠症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对社会支持的利用不够,使社会支持系统的缓冲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从而导致抑郁发作,睡眠质量下降。

积极的应付方式可减缓应激,有利于健康。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会加重应激,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故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应付方式的指导和心身症状的治疗。指导患者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另外还要鼓励患者增加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鼓励他们多与家属、朋友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遇到烦恼或困惑时积极向家属和朋友倾诉或求助,这样有利于个体的情绪表达,使社会支持系统的缓冲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使睡眠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Thorpy MJ,Rochester MN.Internation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de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American Sleep Disorders As-sociation,1990:1-3.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09-115.

[3] Prisoni GB,Deleo D,Rozzini R,et al.Psychic correlates of sleep.symp-tomsin the elderly.Int J Geriatric Psychiatry,1992,7:891.

[4] Andrews G.Life event stress,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and risk of psychological impairment.J Nerv Ment Dis,1978,166:307-316.

上一篇:COPD患者氧化应激与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相关... 下一篇: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