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头诵读古诗,伏案习练书法

时间:2022-10-02 07:18:39

仰头诵读古诗,伏案习练书法

书法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蕴涵着深刻的知性美和崇高的人格美。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滋养人文情怀,营造一种“书声琅琅、墨香浓浓”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铸造“文化名校”,形成特色教育,更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洛阳市西工区实验小学结合本校课程开发,在全校开展“诵读中华古诗,习练中华书法”素质教育工程。这个工程力求把学生引入中华文化的海洋,让他们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在诵读中体味中华古诗的“韵律美”,在习练中感受书法的“流畅美”,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而达到丰富学生内涵、开阔学生胸襟、净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效果。下面把该校的一些具体做法拿出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读写一体”工程实施原则与要求

作为一项素质教育工程,洛阳市西工区实验小学在开展“诵读中华古诗,习练中华书法”活动时,制定了明确的实施原则与要求。其实施原则是:

1.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员参与,分年级实施。

2.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方针指导学生读经诵典;对书法指导力求规范,坚持练习。

3.古诗培养灵秀含蓄之性情,书法培养简练飞动的线条空间,把诵读古诗和习练书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两种传统文化的相互渗透中汲取营养。

4.坚持正确引导、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持之以恒。

为了把此项工程落到实处,该校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

1.加强组织管理。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

2.纳入课程管理。诵读古诗、练写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每个年级每周安排1个课时,用于指导方法、检查效果。同时学校统一要求每天利用两个课前10分钟时间诵读,写字(书法)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练习,再由学生每天在课外巩固加强。

3.制定活动计划。各年级教师要按照学校规定诵读篇目、书写要求,落实诵读、练字内容、数量及要求,做好计划安排。

4.坚持激励帮助。诵读采用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赛读、听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放开喉咙,大声诵读,书声琅琅,陶醉其中。

5.明确练习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练习铅笔字,三至六年级练习硬笔、毛笔书法。让学生通过描红、仿影、临帖的练习,逐步把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并有一定速度。

6.确保诵读数量。每学期要求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规定的古诗文篇目。要求参与面100%,达标率80%以上。

7.提倡方式多样。教师要利用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见缝插针、持之以恒、不断反复、注重实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时间,提高诵读的效率。

8.适当检查指导。教师安排每周一节的诵读古诗和写字辅导课时间,对古诗、写字要领进行指导、检查。

9.活动促进诵读。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书法比赛或展示活动,检验和推动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热情。

10.家校形成合力。与家长密切沟通,宣传诵读古诗、习练书法的意义,赢得家长的理解和重视。

11.进行等级考核。学校开展古诗考级活动,分十个等级进行考核。

二、学校在开展“读写一体”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开展“诵读中华古诗,习练中华书法”活动时,该校老师注重结合实际,激发兴趣,狠抓落实,坚持不懈。

1.激发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现在学生写字不好已成通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不够重视、老师督促不力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学生总认为与其花时间去练字,还不如抽空多做几道数学题来得实惠。学生对写字兴趣索然,想要他们写好钢笔字,似不太容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该校老师采用了多种手段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勤于练字,乐于写字。首先,在内容上作了调整,变以前杂乱的练习材料为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诗词名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定会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练习字体以楷书为主,以求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端端正正。与此同时,老师也和学生一起练字。一者,可以锻炼老师、提高老师们的写字水平,二者,也给学生作个示范,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写。每周,班主任都下发一张16开的练字材料,正面为田字格练字纸,背面是一首诗或词。并要求学生每周写一张字,背一首诗或词,月末每组评选出两名“写字明星”。这样一来,既练字又背诗。学生写字、诵读、齐头并进,既练就了一手漂亮的字,又培养了审美情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督查落实是活动的保证

为了把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加大了督促检查的力度。周一,把练字材料发下去;周五,把材料收上来。每周一查,凡是写得好的,及时进行表扬,并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的“书法园地”上。写得比较差的,就让他们背出本周所写的诗词,以略示惩罚。这样做,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又能激励他们把字写好,使得学生的练字热情特别高涨。学生练字兴趣浓厚,班级练字蔚然成风。

但并不搞一刀切,对学生分层要求。一般情况是周一发下去的材料,到周三学生写字基本上完成了。老师从周三就开始检查背诵:周三,集体背诵,会背的同学就背,不太会背的同学就跟着溜;周四,分组背诵,要求每个同学都能背出来,不管是流畅的还是结巴的;周五,变换一下检查方式,变背诵为默写,重在落实。经过抄写、背诵、默写三道程序以后,大多数学生对本周的诗词都能顺利背出。每周一首,虽然不多,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3.选好载体是活动的关键

每学期,老师还在班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朗诵自己平时积累的诗词。学生朗诵诗词时,激情澎湃,青春飞扬,用自己的心去演绎经典名篇,同学们群情振奋。诗歌朗诵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形成了读诗、背诗的热潮。同样,每个学期该校都会在学校的橱窗一角搞硬笔书法展览,展出本学期学生的硬笔书法精品。这不仅肯定了作品被展出的学生,而且对其他学生也是很好的激励。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底子渐渐地就厚实起来。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经说过:“没有丰富良好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创造。”音乐如此,语文亦然。只有积累丰富,创新的花朵才会盛开。

三、“读写一体”工程初见成效

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语文学习不能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必然导致“欲速不达”。它需要脚踏实地从点滴的积累开始,须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在上述措施中,写字是搞好自己的门面,背诵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在经过了近两年的实践之后,学生的字端正美观,积累的古诗已近百首。所有这一切无不归功于写字、诵读的有机结合。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如今,古诗词已成为该校的校本课程,学校秉承“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童年,铺垫每个人的诗意人生”的办学理念,编写了《走进古诗文》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将所选古诗按主题进行分类,一个年级一个主题,6个年级共300首诗文。2010年10月,洛阳市西工区实验小学被评为国家“中华古诗文诵读学校”。写字也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走进校园、踏进教室,特色板、宣传栏、书法作品展示栏,学生的以古诗为内容的书法作品随处可见,学校成了学生书法展示的殿堂。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学生产生了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成功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勤学苦练的意志毅力,营造出了一个学生愿学、好学、乐学的和谐氛围,唤起了学生书法练习上的心理共鸣,提高了学生诵读古诗,练习书法的积极性,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受到祖国传统艺术的熏陶。

上一篇:关注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硬笔行书技法解析(连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