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游金山寺

时间:2022-10-02 07:03:57

从扬州过长江,车一上润扬大桥,我便发现镇江遥遥在望。此时此刻,我就忍不住激动起来。啊,久仰的金山寺,终于就要见到你了!

记得自打读过“白娘子”后,我便萌生了要畅游金山寺的念头。几十年来,这念头犹如一块心病,久未施治,直把我由一名天真少年,折磨成一介沧桑匹夫,不可谓不苦。这倒不是说,我对金山寺好像格外情有独钟,非要闹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而实在是水漫金山的故事太惊心,白娘子勇斗法海的豪情太震撼。因此,今生今世,我要去金山寺实地领略一番,凭吊一回,感悟一下,为自己补上一堂真爱无价,痴爱无悔,苦爱无敌的人生之课。否则……

个人的一时激动尚未平静,我们一行便到了金山寺大院门口。打量这千年古刹的山门,特别是那块蓝底金字,不甚气派的“金山”寺门匾,我不禁暗生狐疑:难道这就是向往已久的天下名刹金山寺?怎么看,怎么都不像呵!我知道,这是当今天下风行造假,给人带来的心理障碍在作祟,眼前的金山寺,怎么可能是个“水货”呢?

金山寺依山而筑,是中国有名的“寺裹山”的代表作,始建于东晋明帝时,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寺名曾几经更改,初时为泽心寺,唐时相传因开山得金,改名金山寺。到了宋代,又因真宗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寺名再改,呼为江天禅寺,并被佛门“注册”一直沿用至今,可百姓们仍叫它金山寺。一寺二名,两块牌子,一僧一俗,一官一民,倒也相映成趣。

就在大院门口,我们买了价格不菲的门票,兴冲冲朝山环水绕,花开满地的院内走去。道两旁的地面上,广安扩音喇叭,匣子里正起劲地唱着《千年等一回》,歌声缠绵,煞是动听。只是——

我忽然意识到,在这六根清净之地,如此无所顾忌地大煽红尘之情,似乎有点不对劲。是不是看世人都在拼命捞钱,佛门也有些眼急,抓耳挠腮,推陈出新,想出此等“创意”?

穿过长长的林荫甬道,我们来到“江天禅寺”大门前,只见殿楼雄伟,寺匾高悬,门开三孔,门隔之间的黄色墙面上,分别写着“东晋古刹”四个大字,古朴苍劲,充满禅意。寺前广场,门庭若市,人头攒动。一只槽状香炉前,烧香燃烛的游人络绎不绝。如果猜得不错的话,想必这就是当年法海从方丈内赶将出来,高声叫住小乙相公的地方吧?

踏进寺门,便到了大雄宝殿,无非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菩萨观音,金刚罗汉,与别处大同小异。出殿往上便见天王殿、藏经楼等一班格式化建筑,我们都见得多了,不觉有些索然。再往上就要离开山根殿宇,穿过紫竹林,去到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等裙缀山腰的景点了。听说,那些才是古刹建筑的神来之笔。

正当我们高兴此游渐入佳境时,却不料出了问题。通往山腰山顶的两道必经之门,统统被人把住。只见许多游客转身而出,满脸怒气,拂袖而去。我们好不诧异!一打听,原来还得再买一回票!许多游客愤愤地告诉我们,先前那价钱咬手的大几十元门票,实质上只不过是买了块“江天禅寺”的牌子哄哄眼睛而已。至于大家想看的那些特色景点,即金山寺最具魅力的那部分,如围绕山顶的留玉阁、大小观音阁,耸立山巅的江天一览亭、慈寿塔,以及法海洞,包括登上慈寿塔顶环眺四野,看大江汹涌而去,听涛声经久不息,想白娘子心急如焚,驾一叶小舟飞驰而来的种种感受,那就对不起了,不再加码掏银子,就休想沾边!我们不禁瞠目结舌,百思而不得其解。举凡思维正常的人都会考虑:既如此,何不早说?不就是多要几个钱吗!千里迢迢来到此地,一了夙愿,难道还会在乎多加几文?理应得到尊重的,却被如此地蒙在鼓里,牵着鼻子一截截朝前哄,作为人,他们的尊严又何在?如此“巧妙”地公然剥夺“上帝”们的知情权,又何异于“忽悠”他们拿辛苦钱来打水漂?莫非佛祖、观音也“一切向钱看”,专一好搜刮?佛门“度一切苦厄”的豪言,也象某些红尘大员样,只是写在墙上,挂在嘴皮子上?……如此一路想下来,一种受骗上当,心灵被愚弄,情感被糟蹋的感觉不可能不油然而生。金山寺的做法显然有些过分,这就难怪游客们要动怒了。

我隐约记得,类似情形早年曾在游故宫时遇到过,不过与这金山寺却大相径庭。故宫里景点极多,一时半会谁也游不过来。因此人家一开始就在售票处说清楚了:为解决景点门票捆绑销售问题,故宫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将景点门票拆分销售,以避免强制游览,造成游资浪费,加重游客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因而紫禁城有些景点可以单独买票。很显然人家这是善举,是为游客着想,是对“上帝”的尊重,而眼下金山寺的情形显然跟那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金山寺就不知道学学人家故宫,偏要耍这种明明对游客感情会有伤害的套路呢?这不禁令人想起当年郑板桥游金山寺时发生的故事。

这故事流传颇广,说的是当年郑板桥到金山寺游览,寺里管接待的“公关”和尚见他貌不惊人,衣不光鲜,以为他不过是个普通的游客,便漫不经心地随口说了声:“坐,茶。”随后,那和尚又见他气度不凡,且分外仔细地观赏墙壁的字画,心想此人大概不是一般的游客,就又改口,稍微客气地招呼说:“请坐,泡茶。”并上前请教姓名。当“公关”和尚得知他便是当今大名鼎鼎的书画家郑板桥时,连忙张开笑脸,毕恭毕敬地逢迎说:“请上坐!泡好茶!”当郑板桥游毕,欲告辞离去时,和尚赶紧拿出早已悄然备就的笔墨砚纸,诚惶诚恐地央求“郑大人”题字。郑板桥也不推辞,含着微笑提起笔来,在那和尚躬身展开的纸上一挥而就,写下两行字: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郑板桥巧妙地借用和尚的话,将金山寺和尚前倨后恭看人打发的势利心态和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机智而又辛辣地讽刺了金山寺的“庙风”。

由此看来,金山寺未必是不知道人家故宫的好做法,而是自有其“传统”,在“一切向钱看”问题上,这套路恐怕是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游客们纷纷离去的景象固然大煞风景,有点叫人哭笑不得,我们也因此觉得十分扫兴。但深入地想一想,我倒有些庆幸和欣慰。游客们在得不到尊重的情况下,不是各人自打小算盘,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而是果断选择罢游来抵制。也许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辈子就只有这一次机会,且已破费不少,但机会、金钱与尊严相比,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尊严。在一个灌输了数千年“忍文化”与思想,以忍辱为美德,人们久已习惯于遇事做顺民的国度里,这种抵制举动,难道不是一种抗争,一种觉醒,多少有些可贵吗?想到这里,我再看金山寺时,觉得它在我心中已经变了。一个原本为虔心礼佛,劝人向善,净化灵魂的精神家园,却被弄得铜臭满身,物欲横流,重度污染。既然已经变成这么一个所在,还有什么游头?!于是,我们也跟许多愤然而去的游人一样,一揖走人。如今回想起来,我并无丝毫遗憾,真的。旅游之真谛何在?禅定细品,一旦参透,天下形胜,有的又何妨以不游游之?

上一篇:天赋自然 亚航×悉尼航线体验之旅 下一篇:人间福地渔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