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文心 画境

时间:2022-10-02 07:02:53

与旅加青年画家王宁的相识,源于他为我编辑的画册作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印象中,这个山东大汉思路缜密,眼界开阔,作品洋气。交往中,得知他又是一位科班出身,“童子功”很深的画家,进而陆续读到他近年的一些山水画写生创作,对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可攀成半个老乡,因为他是生于潍坊,而我的祖父从登州府蓬莱县逃荒到北大荒的。借此次画展机会,谈谈对他的理解与评价,算是一次纸上谈心吧。

受时代之惠,王宁的求学,习画条件比之前人优越得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走的何止万里?齐鲁大地起步,他―下子到北美多伦多定居,也时常游历于祖国的山山水水。足迹开拓眼界,登山则情满于山。山水,在画家眼里转化为胸襟、气度。泰山的雄伟,黄山的奇秀,雁荡武夷的灵动,洛基山的粗犷,多维度地陶冶着画家的审美情趣,赋予他深厚的生活积累,滋养了他的文化血脉。

王宁出生与成长在孔孟之乡,那里深厚的人文精神积淀培育了他人生的根基。单说他的故乡济南,千佛山下,大明湖畔,古亭名士,无处不穿越时空,诉说着历史的记忆。南丰桥下漱玉水,渔洋诗社稼轩魂,年轻学子游荡其间,眼观而心得。王宁是勤奋而有心之人,他对荆浩《笔法记》、郭熙《林泉高致》、谢赫《古画品录》等等典籍的学习和实践延续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文脉。

读王宁的山水画,给人开阔、清新、眼前一亮的感觉。首先是画中之境,浑然天成。这与他常年坚持写生分不开。尺幅天地,画面既能放大一草一木,也能包纳山峦云烟。从奇峰深壑,到老街村屋都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画家概括造境的能力是成熟老辣的。我能清晰地看到,画家对远山近景的布置,对人居与环境的安排,都体现出匠心与创意。其次是笔墨随心,精到耐看,绝不以粗服乱头拿出示人。王宁的山水画可以说是笔笔有踪,从中看出科班训练对于艺术家的造就。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只有掌握好笔墨运用。才能称得上是中国画家。王宁于挥洒勾勒,皴擦点染间,营造出斯人心中之象,我们读来感觉亲切自然,如临其境。说起笔墨与自然的关系,明代董其昌的一段话很令人深思:“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画家以精妙的笔墨,为我们创作出一幅幅纸上胜景。最后是画中的诗意。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诗存在于一切文学艺术品类中,能否在形式上不是诗的艺术作品中读出诗来,是人的审美能力评判标准之一。王宁的山水画,充溢着淡泊、宁静的诗意,即《诗品》中所谓“冲和”之气。群山环抱中的书院,密集民居中的一株高树,都在娓娓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蕴。王宁曾说过:“在感情灵动,激越飞扬的同时,运用平日通过临摹学习古人所获得的知识、技巧、经验、素养,对画面进行具象或者意象的营造。”这其实是以绘画的语言写诗。

让我用大书画家董其昌的一段话,来鼓励和预示王宁的创作:“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相凑而不相忘,神之所托也。”

相信王宁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达到这样的境界。

艺术家名片

蔡金存,字存之,号箫泉,广东茂名人,诗、书、画、印、词、曲谱、散文等作品散见于海内外多种报刊,并入选各种选集,曾修学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蔡金存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学丛刊《艺衡》执行编辑,《道库》副主编,中原文化研究院理事。现供职于荣宝斋画院。出版有《书法篆刻艺术》《穷技・蔡金存书画印诗文曲谱集》《余音・蔡金存诗草印痕卷》《传承经典――2013中国当代中青年核心画家一蔡金存》等个人专集。

上一篇:自制手指点心,越吃越有趣 下一篇:信息公开促进慈善组织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