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外伤性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02 06:24:46

分析外伤性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影响相当持久,其治疗是医学界目前难以解决的难题。由于脊髓损伤的复杂性,目前在临床上通过一种药物或方法改善预后不切实际,对脊髓损伤患者应采取“急救一治疗一康复”综合模式,遵循多阶段、多种机制联合治疗,才能更好的提高其疗效。

【关键词】脊髓损伤;治疗;干细胞

脊髓损伤(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它主要特点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低死亡率。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外伤后脊髓损伤后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现将有关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做出研究。按照美国ASIA神经功能分级:脊髓损伤可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损伤。在发达国家,由于急救组织的不断发展和急救措施的逐渐健全,完全性脊髓损伤发生的比率在不断下降。发达国家城市急救组织呈现以下特点:组织机构庞大、急救工作人员训练有素、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指挥、现代化的交通和运输工具。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没有如此便利的条件。另外由于医护人员急救知识的储备不同,发展中国家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后出现二次损伤的机会较大,致使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演变成为完全性患者较多。

(一)手术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脊柱骨折的复位、固定与减压。脊柱骨折内固定的目的是稳定脊柱以避免脊髓二次损伤,此类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脊柱生理曲线,利于早期康复。同时内固定也会出现断钉、脱出、钉位不正、增加感染机会等。对于内固定良好者、脊柱骨折愈合、脊椎己融合者,可考虑行二次手术取出后路内固定。脊柱骨折或脱位对脊髓造成压迫,减压是切开手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早期减压优于晚期减压。LaRosa的研究分析表明,早期减压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延期减压及保守治疗的患者。FehlingsMG等研究表明24小时之内行减压患者在6个月随访中神经功能分级至少比在受伤时提高了2个等级。但由于完全性损伤与不完全性损伤损伤后果不同,因此应根据据脊柱损伤类型和脊髓损伤类型确定减压治疗方法。

(二)药物治疗

脊髓损伤的瞬间基本决定了其损伤的程度,但随着机体组织对原发损伤的反应发生生化变化,引起继发损伤,加重其损伤程度,因此应对损伤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避免继发损伤造成的危害。目前临床证实有效地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物。

1,糖皮质激素

治疗脊髓损伤的经典药物具有代表性的为甲基强的松龙(MP),在美国己将MP做为急性脊髓损伤的常规治疗,伤后3h内用药者,常规用药治疗24h,伤后3-8h开始用药者,治疗时间为48h。我国国内研究结果表明:MP治疗可能具有远期疗效。有研究表明早期应用MP大剂量冲击疗法是一项有效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但会显著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也有学者提出MP治疗并不能作为治疗SCI的标准指南。同时有专家提出可通过联合用药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但联合用药过程中需同时应用保护胃肠粘膜的药物。

2,神经节甘脂

神经节甘脂有保护神经细胞,激活相应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轴突再生的功效。它是继MP之后临床常用的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有研究表明,神经节普脂的疗效与使用剂量有关,它可减少损伤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其功能恢复。

3,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损伤神经细胞再生、维持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将体外培养的具有神经生长因子分泌能力的猴纤维母细胞移植至脊髓损伤的猴体内,能够起到促进损伤脊髓运动及感觉轴突的再生的功效。

(三)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通过增加损伤脊髓的氧供,减轻其水肿情况,从而改善脊髓组织的营养状况,保护脊髓细胞和组织结构,因此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临床实践研究得出高压氧治疗只能做为治疗脊髓损伤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代替椎板切除减压术和椎弓根内固定术,不能直接恢复脊髓的功能。

青少汀等认为高压氧治疗需在伤后24小时内,最好在伤后6小时内进行,并且应用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迅速,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手术解除脊髓压迫,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应与手术或者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干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

1,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是一类可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多潜能细胞。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移植的干细胞修复受损脊髓,促进轴突再生。目前研究常用的用于修复神经损伤的干细胞包括:肌源性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

(1)肌源性干细胞。肌源性干细胞是近年来在骨骼肌中发现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其来源广泛,便于取材、易于分离培养,并且能够自体移植,这样保证了使用安全并杜绝了伦理问题和排斥反应。它具有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潜能,能够如神经干细胞一样在中枢神经组织中进行迁移、整合,是基因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很良好的载体,可作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种子细胞。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可分化为间充质组织细胞能力的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有多向分化潜能、强大的增殖能力、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并且可以进行传代培养等生物学特性,使他成为组织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够诱导分化成为神经细胞。

同肌源性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相似的细胞还包括胚胎干细胞、髓鞘细胞、雪旺细胞等。这些细胞因其共同的分化潜能、增殖能力及细胞传代等作用成为组织工程中治疗脊髓损伤的新途径,有良好的治疗前景,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此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

2,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细胞转移技术,将需要的DN段转移至特定细胞,使其在相应细胞中得以表达,并合成蛋白。孙天胜等提出修复脊髓损伤可应用的方法有:促进受损轴突再生;提供条件使轴突有效穿越胶质瘫痕;改善受损脊髓的抑制环境;提高未受损轴突的功能。目前干细胞及基因治疗还处于基础实验阶段,临床上用于治疗脊髓损伤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马尾神经损伤修复、膀肤功能重建等。

结语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脊髓损伤损伤机制和轴突再生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必将改变治疗的现状。同时借助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基础科学研究,己能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一定的功能恢复,这些实验成果需要基础科学家与临床科学家密切配合,使今后脊髓损伤能够彻底治愈。

【参考文献】

[1]万军等,脊髓损伤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3,6

[2]李念龙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4)

上一篇: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