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年审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2-10-02 06:20:15

两基年审工作自查报告

20__年度“两基”年审工作自查报告

我镇1998年实现“两基”以来,镇党委、政府在上级的领导下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把“两基”巩固工作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云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检查评估手册》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镇位于鹤庆县西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0公里。__镇总面积为331.7平方公里,所属15个村委会,总人口3.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23万人,20__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631元,年人均财政收入为1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3元;全镇有2所初级中学,15所村完小,24个教学点,一个民办幼儿园;初级中学设21个班,在校生1019人;小学设125个班,在校生3000人;幼儿园设5个班,在校生190人;全镇中小学教职工共有238人,初中在编72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行政1人,教辅人员3人,合同工8人,代课教师1人;小学在编160人,其中专任教师144人,代课教师12人,合同工1人,工勤人员3人。

二、“两基”巩固和发展情况

(一、)普及程度和扫盲情况

1、我镇7—12 周岁适龄儿童人口总数2817人,7-12周岁在校学生2817人,入学率100%;13—15周岁人口总数1132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1104人(包括在一、三中和外乡镇81人,外县7人,__中学771人,三庄中学248人;减外乡镇在我镇就读3人),毛入学率97.5%。

2、上学年在校学生辍学率:小学0%;初中1.1%(辍学12人)。

3、7—15周岁残疾(视力、听力、智力)儿童少年8人,已入学7人,入学率87.5%。

4、15周岁总人口408人,完成初等教育408人,完成率100%。

5、17周岁总人口491人,完成初中学业474人(其中:初中毕业461人,结业12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6.5%。

6、20__年全镇青壮年人口总数21770人,其中非文盲数21196人,非文盲率97.4%(其中:农业人口21129人,非文盲20555人,非文盲率97.3%;15—24周岁人口数5205人,非文盲5205人,非文盲率100%);20__-20__学年脱盲的149人,巩固率100%,复盲率0%。

(二)教师队伍情况

1、小学专任教师144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142人,学历达标率98.6%;小学代课教师12人,符合规定人数10人,学历达标率83.3%;初中专任教师59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59人,学历达标率100%,代课教师1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人数1人,学历达标率100%。

2、当年新补充教师5人,学历达标5人,达标率100%。

3、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100%。

4、校长培训合格率100%。

(三)教育质量

1、17个学校都按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开设信息技术课校数为3校(松中、庄中、松小)。

3、上年在校学生品德、操行综合评定合格率100%。

4、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100%,体育合格率100%;初中毕业班毕业率100%,体育合格率97.5%。

5、初中毕业班学生403人,全科合格287人,全科合格率71.2%。

6、上学年15所小学都举办体育运动会,举办率100%;初中2所都举办了运动会,举办率100%。

(四)办学条件情况

1、占地面积:小学65122平方米,生均21.7平方米,达标率100%;初中13192平方米,生均12.9平方米,合格校数比率100%。

2、校舍面积:小学21530平方米,生均7.2平方米,达标率100%;初中7268平方米,生均7.1平方米,合格校数比率100%。

3、教学用房达标率100%。

4、院墙、校门、运动场、厕所、水源、旗杆六项合格率100%。5、危房率:小学危房7618平方米,危房率35.4%;初中危房2651平方米,危房率36.5%。按年度完成排除危房任务。

6、课桌椅配备率100%。

7、图书:小学41419册,生均13.8册,合格校数比率100%;初中15310册,生均15册,合格校数比率100%。

8、教学仪器达标率100%。

9、文体器材达标率100%。

10、劳动(劳技)课设施配备率100%。

11、实验教学普及率100%。

12、电教设备:小学有远程教育接收网点15个,共有计算机27台,dvd光盘播放设备40套;初中有远程教育接收网点2个,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共有计算机62台,dvd光盘播放设备2套。

(五)勤工俭学、实验教学情况

1、勤工俭学收入:小学4.91万元,生均16.4元;初中2.4万元,生均23.6元。

2、实验开出率:演示实验:小学96.5%,初中100%;分组实验:小学92.8%,初中98%。

3、上年教学仪器药品补充经费支出:小学0.7万元,初中0.6万元。

(六)教育经费情况

1、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长。

2、年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

3、财政拨发的年生均公用经费达到规定标准。

4、城市教育费附加依法足额征收,并做到专款专用,使用合理。

5、正常开展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开展勤工俭学。

6、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三、“两基”巩固工作的措施及成绩

1、认真贯彻省、州、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四项改革,实施五大工程。

2、组织领导机构健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中心学校校长为副组长的“两基”工作领导组。一年来,镇、村领导组成员定期不定期研究“两基”工作,切实加强对“两基”工作的领导。

3、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加大对新《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之进一步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4、学校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5、在平时、寒暑假、新学期初镇村领导组成员、镇中心学校成员、中小学教师不断深入学生家,特别是贫特困学生家中家访,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知识对摆脱贫困的作用,是家庭富裕、国家富强的根本。完成了初一招生任务和初二、初三复学巩固工作。并从政府、学校两条线,层层签定“保学控辍”目标责任状。

6、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1)争取各级支持实施好__中学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现在正积极申报争取20__年列项。(2)实施了东坡小学综合楼、厕所、围墙、大门等附属工程。(3)建设赤石红塔希望小学,工程于20__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4)改造长头小学等7所小学学生食堂,解决了586名学生小锣锅做饭和中午热饭吃的问题。(5)努力创造条件,晋升了新窝、南庄、波罗、中窝4所学校的办学水平等级;新窝小学、中窝小学、被评为县育人环境良级校;__小学、长头小学被评为县“花园式单位”。 (6)正在新建__中学、大营小学、勤劳小学三所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

7、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1)免除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初中:351812.50元,小学530250.00元;(2)免除科书费:初中:1081人,免去158555.96元,小学:2868人,免去207788.78元;(3)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初中:948人,补助714500.00元,小学:380人,补助190000.00元。两免一补合计:初中:1224868.46元,小学:928038.78元,总计:2152907.24元。

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__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中考普高上线138人,创历史新高。完成县下达的职中招生104人的任务,中考上高一级学校人数达到70%。“两基”的入学巩固不断提升,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8%。为__镇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保了“两基”的巩固与提高。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初中入学、复学、巩固依然是“两基”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实现“保学控辍”目标。积极向上级争取开办各种扶贫“助学班”,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

2、__中学师生宿舍严重紧缺,教学用房严重紧缺,班级学生数超标,安全管理难度大,并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将积极争取及早解决。其他中小学危房还有一定比例,教学设施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4、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5、校点多,办学分散,开办寄宿制学校投入难,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6、教师数量不足,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教学质量不高。

五、今后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

我校将确立“科教兴镇”的发展目标,一是抓住机遇,积极争取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__中学项目建设,解决我镇初级中学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二是努力排除学校危房,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撤并校点,走集中办学的路子。三是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四是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我镇基础教育工作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同时有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退缩,将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加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我镇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工作!

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上一篇:提高自主互助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关于明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