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裁切出好照片

时间:2022-10-02 04:50:27

照片是可以裁切的,问题的关键是由谁来裁,怎么裁?

国内摄影圈流行一句话叫:“好照片是裁出来的!”著名摄影师李少白曾出了一本《裁剪出好照片:李少白讲摄影》的书专门谈裁剪, 但也常听摄影记者抱怨编辑把自己的图片裁得七零八落。

照片裁切的关键是由谁来裁

对于照片的裁切,历来观点说法不一。我们知道摄影大师布列松历来反对别人裁切自己的照片。布列松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来马格南的摄影师都反对别人对自己的照片动手动脚。温纳·别斯切夫从朝鲜战场回来,对于他的照片被《图片》《纪元》等杂志裁剪后极为恼怒,下定决心:“我也得像布勒松那样,注明只有完整刊载全幅照片的情况下才准许使用,这是对付那些坏编辑的唯一办法。”被他们骂的还包括美国的《生活》等著名杂志编辑。

反对对照片进行裁剪的人认为,好照片是拍出来的,而非编辑剪裁出来的。他们认为,对于画面的选取和剪裁应该出现在拍摄的那一刻,按快门的人已经有了选择,而且是根据他的内心、他的感情来做出的。所以,编辑就没有必要再对照片来一刀。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应当看到,在后期,摄影大师们对自己的照片也是要进行裁切的,《美国人》的拍摄者罗伯特.弗兰克不同时期就对自己的一些照片进行了裁切,有一本书曾对此专门进行了介绍。毫无疑问,照片是可以裁切的,问题的关键是由谁来裁,怎么裁?我认为由摄影师自己来裁切较为恰当,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图片编辑慧眼识珠裁切出构图更好的照片来。

裁切主要是为了使画面更简洁

什么是好的照片?对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总结了三点:1.好照片要有主题。2.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3.好照片画面要简洁。简洁是好照片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我们大多数人拍的照片都犯这个毛病,不够简洁。

所谓简洁就是要去掉那些分散注意力、削弱主题的因素。这并不意味着把背景上的东西统统去掉。如果周围环境有利于表现主题,它们就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去掉。但我们拍的照片背景中通常会出现无关紧要的人、电线杆、汽车的尾巴、垃圾桶,等等,对这些则大可直接裁掉了事。

以裁切求接近

根据专家的研究,裁切不仅能在视觉上凸显主体的重要性,还能以非常简单的方式拉近观赏者与主体之间的距离。某个主题被裁切得越厉害,其与观赏者之间的距离就越近,图像看起来就越详细、越直接,这样观赏者也就更容易消除情感上的距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人像作品多以面部的特写为主。当某人或某物直接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不得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这种照片也可以使观赏者感到自己就站在主体面前。

裁掉人物头顶增加亲密感

在拍摄人像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把人的脸安排在画面的正中,但当我们仔细观察各种广告,发现许多人物的头顶已经被裁掉了。裁掉头顶,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

由于社会的因素,陌生人之间都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室外,如果一个陌生人和我们总保持一米的距离,我们就会很警惕。当我们和人交谈时,需要保持约一臂的距离。因为在这个距离下,我们可以完全看到对方的头部。其实,当我们在欣赏照片时也会有这样的期望。但面对那些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则情况又变得不同。当我们面对伴侣、家人、朋友时,我们会与之更加接近,这时我们就无法完整地看到对方的头部甚至脸部。裁掉人像的头顶,就是明确表达出这种亲密感,并从视觉上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由此可以迫使观赏者拉近自己与照片中人物之间的距离。

裁切下边缘还是裁切侧边缘?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图像进行裁切并不是对照片的四条边都裁切。当我们对图像的下边缘进行裁切时,通常这种裁切不被人在意,仍然能带给观赏者完整的感觉。比如,我们对人的腹部高度进行裁切,观赏者在欣赏从全身人像中截取的上半身部分的照片时仍然会有完整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杂志上全身人像很少,而半身人像居多的原因。

但是,当我们对图像的某一侧边进行裁切时,图像的变化就非常之大。换句话说,图像侧边的切割更加引人注意。这种裁切能更持久地强调某些图像元素,从而使照片的另一侧更加突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杂志的版面上,我们会常看到照片一侧大量留白的情况。下次我们裁切时,也可以试试。

上一篇:文本文档中嵌入水印技术 下一篇:展望HTML5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