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2 04:43:42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拜金思潮泛滥、贪图安逸享乐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对大学生要加强传统教育,二是注重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强化心理素养,全面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奠基石,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且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的美德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更是公民做人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其道德的高低最终关系到社会能否安全稳定地运转。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法公民的重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意识、提高大学生社会行动的道德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道德是人性化的创造,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取向和价值取向。而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肩负着建设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其道德素质如何,不仅对社会上同龄人以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因此,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而高校作为“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的灵魂”,担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

一些大学生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过分关注自我价值,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视为人生追求的核心,从而造成价值取向扭曲,甚至形成极端的自私人格。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造成个人贡献与社会索取失去平衡。

2、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

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个人情感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大学生,处理不好恋爱与学业、爱情与性等诸多问题,导致抑郁、敌意等心理症状,造成未婚同居、未婚先孕、为情自杀他杀等诸多问题。

3、拜金思潮泛滥,贪图安逸享乐

大学生高消费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的奢侈风,又使得拜金思潮泛滥,对当今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1、家长过分溺爱

许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的发展。

2、社会上诚信缺失的不良环境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缺陷,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特别是还未建立起健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体系,致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为追逐利益而抛弃诚信的现象,并形成了诚信缺失的不良环境。

3、学校德育教育的缺陷

目前各类学校正在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传统的“应试教育”、“唯分论”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成绩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1、加强传统教育

在传统教育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1)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

(2)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高校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1)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加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二要大力开展社团活动、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三要加大经费投入,尽量改善教学、实验设备和更新补充图书资料,大力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施建设。

(2)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

3、强化心理素养

心理素养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

(1)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多途径地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独立探索、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课余生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抵制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中的负面诱惑、消极影响,做自我的主人,指导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刻意培养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2)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尤其是自我调适方面的小常识,必要时进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使他们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心理健康。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想起心理咨询,想起寻求帮助。

(3)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

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大学生道德教育既属于意识层面的理性思量,又属于行动层面的主动适应。当前固然存在着大学生道德教育受到社会转型的挑战、大学生道德教育效果遭遇社会异化、大学生道德教育活动本身处境尴尬、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诚信与非诚信之间困境等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道德教育就此不可为。而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诸多的困境,才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突破口和切入点。 因此,遵循“道德以德育为首,德育以教育为先,教育以文化为本”的原则,积极拓展道德教育路径,树立与公民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提前进入公民角色,让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在大学生身上得以内化,实现公民身份真实化,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保证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OO4(10).

[2]陈柄水.道德教育应坚持人性原则[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01).

上一篇: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职教师激励机制 下一篇:石窟艺术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