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市迎宾大道景观浅析

时间:2022-10-02 02:55:14

石河子市迎宾大道景观浅析

摘要: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是人们感受城市的一个窗口,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标志。本文以石河子市迎宾大道改造项目为例,分析了石河子迎宾路的现状条件包括场地优势和劣势;并结合设计原则和目标,对迎宾路植物配置做了阐述,最后总结了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应注意的几项要点,从而为城市道路的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出入口道路往往是一个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性道路, 是城市与郊区及周边城镇间物流、人流交流的咽喉性地段, 是一个城市展现城市风貌, 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窗口区域。因此每个城市当值政府都非常关注城市出入口道路的建设, 并根据城市的发展不断完善出入口道路交通、改善道路景观, 以达到改善交通、宣传城市、展现城市风貌的目的。

1 石河子迎宾路现状分析与评价

1.1 双拥路(自北向南)

双拥路为通往乌奎高速的主干道,道路宽25.5米,呈两板三带式,斑马线宽5米,道路分车带宽6米,其中绿地中路灯间距为30米,北四路段到北三路段共13个大的路灯,北三路口到天山路口39个大的路灯。人行道宽1米,道旁绿地21米。北三路段到天山路段道路两旁绿地变至25米。

道路中间以丛植成圆球状的低矮水腊、紫叶小檗交替成行作为分车带;路侧绿带也较复杂,分别以大叶榆、苹果、樟子松行植,或与丛植成圆球状的金银木交替成行。形成对比,南侧以爬山虎装饰墙面做背景,北侧则在大面积草地上自然式布置了火炬树、垂柳、丁香、云杉、红肉苹果、榆叶梅等。

道路两侧建筑主要是工业区分布着食品厂、纺织厂、电厂等。从交通流量分析来看, 双拥路车流主要是出入城交通和过境交通。车型较多, 人车, 机动车非机动车混杂在一起,主要以大货车为主,向工业园区运送物资。

做为石河子的迎宾大道,双拥路其道路绿化不完整,缺乏层次,整体树木配置统一但种类单一,以高大乔木居多,缺少灌木,中央隔离带缺少鲜艳的色彩,配置单一,地被覆盖率较低,局部黄土。整条道路绿化色彩单一、季相不明显。然而随着工业区经济发展的加快,环境有所下降。到了春秋季节尘土飞扬,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垃圾。

1.2 北三路(自东向西)

北三路是由高速通往市区的大门,路段贯穿两个广场、两个工业园区,道路两旁分布着党政服务中心大楼、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北三路东段南侧,道路为四板五带式,人行道内侧绿地17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4米,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车隔离带为4米,道路中分车隔离带8米,北侧对称。

北三路植物种植以低矮云杉和丛植成圆球状的水蜡、紫叶小檗(间或有红瑞木丛)相互交替搭配成行,并配以稀疏的各色矮牵牛、万寿菊丛植成各式星月形图案作分车带;以云杉和苹果交替行植组成行道树绿带;以苹果与白蜡、丁香交替行植,并在外侧分段以小叶榆、樟子松一行或多行植作路侧绿带,铺地为三叶草或禾本科草种。

北三路的植物种类多,总体效果整齐,但局部缺乏合理的变化和过度;灌木主要做绿篱或经整形后行植于乔木下作为搭配,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比,但搭配的形式也比较单调,仅限于少数树种;而花卉则通常是采用花丛、带状花坛或

花镜的形式置于行道树下或分车带,在搭配组合技巧上也比较粗放。另外,在路侧绿带乔、灌、草、花相结合的优化配置及立体绿化等方面较薄弱。

2 景观改造

在本次改造过程中,结合原有的设计风格,延续道路绿化原有大气简洁、以花灌木大块面种植突出的特色,改良土壤营造适宜的生长空间,通过改造减少绿化养护量。将迎宾大道营造成进入石河子的景观大道、旅游通道、绿色廊道。具体通过种植植物与植物色彩搭配、植物造景等方法将其打造成一条具有夏日风情特色的景观道路。

2.1 双拥路——生态长廊

2.1.1 行道树绿带的设计

双拥路的景观形象要以突出科技特征的原则为主要设计内容,创造具有现代高科技审美特征的景观形象, 使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园区的景观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反映科技园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也使其成为科技园区一种独特的象征。标志物作为景观重要构成要素, 要求精心设计, 风格一致, 形式多样。

双拥路两侧主要为工业园区,考虑到它环境气候条件比较特殊,其道路绿化植物主要选择的是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维护管理粗放的树种。以高大、浓郁、厚实、多彩、群落化为思路,采用常绿落叶、乔灌草、速生、慢生、色叶、色花相结合, 达到林缘线、树冠线曲折有致、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可赏的植物景观效果,可选树种有白蜡,新疆白榆,圆冠榆,新疆大叶榆,新疆白杨等,植物要求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能起到抗风、抗有毒气体、抗污、滞尘的作用。

2.2 北三路——列阵迎宾

2.2.1道路两侧行道树绿带设计

该路段是进入市区的入口,也是外界进入石河子后对这座城市的第一感官印象。设计需结石河子城市的特点,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增强城市道路的可识别性。采用大尺度、大色块的设计手法,科学配置植物,行道树绿带设计首先应考虑植草,以禾本科草坪为主,在此基础上,采用以石竹、百合、虞美人、百日草、月季、万寿菊、矮牵牛、等一种或多种搭配沿路布置各种形式的花坛或花镜以及花池,再沿人行道配以单一低矮绿篱或行列植经整形的灌木如榆叶梅、枸杞、水腊等组成整齐开阔的连续景观。总体应保持四季有景。

2.2.2 道路分车绿带的设计

此路段在景观设计上,依据景观主体欣赏景观的方式、地点、观赏速度、视觉错觉等要素,考虑绿化的配置变化,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具体的实践来看,景观主体欣赏以步行(包括非机动车行速)、车行(机动车) 两种方式为主, 不同的方式,由于速度不一样,欣赏特征要求各不相同。在步行状态下,由于速度低,可以对景观的细部进行欣赏,这就要求在景观上设计上富于变化,以满足视觉需求;但也可利用这种视觉的变化,在正常交通地段,利用植物的层次性,密植性, 引导赏景者沿路走下去,可在道路的外侧绿化带上种植花草,每30m 变换品种、色彩等。

3 结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的增多,对道路绿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同时期文化背景的城市具有不同绿化布局和风格,城市道路景观增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标志。经过此次石河子市迎宾道路景观设计,我们尝试将塑造地形、配置植物以及营造空间等多种的园林设计手法与表现城市文化特征相结合,注重石河子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通过园林景观艺术的构图, 形成统一、和谐、简约、韵律的园林景观路, 使迎宾路不仅能满通枢纽的重要功能, 同时还展现了石河子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渊源, 成为一道独具地域特色的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林方明.高速公路的空间环境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3,(3):65-68.

[2]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王浩,谷康,赵岩等.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上海地铁盾构施工信息远程实时传输系统设计与... 下一篇:市政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