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科技名词内部形式演变的“五性”

时间:2022-10-02 01:50:35

近现代科技名词内部形式演变的“五性”

摘 要:以清末民初、民国、现代三个时期的代表作《海国图志》、民国《辞海》《国语辞典》、2009版《辞海》中科技名词为研究对象,从构词的内部形式的视角探讨近现代科技名词的历时变化。论述科技名词内部形式的定义、与理据的关系及其分类;总结出在其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内部形式,理据,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N04;H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1-0016-05

引 言

每一个促使和激发语言生成、变化和发展或消亡的动因,都可称之为理据,但理据是隐藏在语言符号和语言使用背后的东西,所以通过对语词内部形式的研究,阐明事物或现象获得名称的原因,就可以找出语言中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及词汇的系统性,寻求名称演变、词义演变等词汇发展的规律。

本文选取清末民初、民国、现代三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著作《海国图志》[1](以下简称《海国》)、民国《辞海》[2]《国语辞典》[3]和2009年版《辞海》[4]中科技名词为研究对象。对其做穷尽式的摘录,最终摘得音译词一千多个、意译词近三百个,并进行学科分类,做成历时对照词表,对其发展与演变进行历时梳理。描述从民国至今这段历史时期科技名词的出现及变化情况,考察词汇场成员内部形式的更替状况,以期总结出科技名词内部形式演变的基本特征与规律,为当代科技名词规范化提供方法与依据,为规范现代科技名词服务。

一 内部形式的定义及其理据分类

1.内部形式的定义及与理据的关系

语言“内部形式”最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来的[5],指与“语言形式”相对的语言内在的、智力的部分,是指语言创造过程中“概念的构成”和“言语结合的规律”,王艾录、司富珍提出所谓语言的内部形式,就是包含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6],如“新闻纸”的内部形式是:偏正/用来传播新闻的纸。

理据与内部形式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理据是因,内部形式是果。内部形式以其自身的结构内涵,给人感观上的形象刺激,帮助人们借助字面的意思进行关于理据的联想。

2.科技名词内部形式的理据分类

内部形式的理据可以分为两类:

内部形式的真实理据,是最初的造词理据,是最真实可信的。如“佛郎机”(偏正/“佛郎”是“Frank”的音译,“机”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机器”),由于火炮机器首先是法国等西欧国家传入的,所以当时人们称其为“佛郎机”。这一内部形式在《明史》中或指葡萄牙或西班牙,其实不妥,魏源在编写《海国》时,沿袭旧例但加以订正,探索其真实理据,指出“佛郎机”本是伊斯兰教徒对法兰克的误读,可泛指欧洲,狭指法国。真实理据是先具备造词理据,后有内部形式,是完全符合逻辑的,科技名词名称应多使用真实理据,尽量探源。

内部形式的虚构理据,理据产生于某个虚构故事,如英语Sphinxs riddle指难题,其理据源于希腊神话[6]。由于音译词不能直接反映理据,魏源等编者想为其造个虚构理据,就把其称为“异样石人古迹”(偏正/异于寻常石人的名胜古迹),但为了国际通用性,民国《辞海》和2009版《辞海》依旧使用音译,分别译成“斯芬克士”“斯芬克司”。虽然虚构理据,不能反映出语词的真实性,但其映射着人们的造词心理,充斥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后人可以据此强化科技名词的形象色彩,并深化对词义的记忆和认识,所以在理据不明确的情况下,科技名词工作者也可运用这种方法。

二 科技名词内部形式历时演变的基本特征

科技名词的内部形式在历时演变过程中是变化发展的,据考察其演变基本特征表现在:微变性、排他性、民族性、多源性和从文字性等方面[6]。

1.内部形式的微变性

理据具有稳固性,但世界万物都在变化,人们对事物认识也逐渐改变,对内部形式有舍旧求新的趋势,尽管这一变化是渐变的。如《海国》中认为“斑马”是鹿的一种,并且能够带来福气,所以称为“福鹿”,民国《辞海》改一字为“福禄”,从《国语辞典》开始,其理据发生变化,以其外貌特点作为名称依据,符合动物类命名的特点,因此内部形式改为“斑马”,之后一直沿用。

上一篇:建立区域大教育观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 下一篇:有关中文大数词问题的缘由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