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时间:2022-10-02 01:20:11

芜湖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摘 要: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需要高效的产业结构模式,而产业结构的改变会使得土地利用结构随之改变。本文根据对芜湖市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理清两者间的关系,并对芜湖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芜湖市;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升级

一、芜湖市地区概况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芜湖市,地处长江的下游,南北分别与皖南山系、江淮平原相倚望。与马鞍山市、宣城市、铜陵市、安庆市、池州市、合肥市相毗邻。整体区域内具有平原、丘陵等地貌,并具有数量众多的河湖,如长江、青弋江等。

根据芜湖市统计年鉴2015可知,2014年年末,芜湖市的总人口数为384.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61.7万人,城镇化率为60.67%,比2013年增长了1.30%。相比2013年,2014年以10.7%的增幅使得GDP(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307.90亿元。从产业增长分析:第一产业以4.8%的增幅达到了136.20亿元;第二产业则实现增加值1516.02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5.68亿元,增长10.8%。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9:65.7:28.4。

二、结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

(一)产业结构现状

2014年,芜湖国民经济核算生产总值为2309.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118.04亿元,约占总产值的5.11%;第二产业产值为1476.01亿元,约占总产值的63.91%,其中工业产值为1347.21亿元,占其91.27%,约占总产值的58.33%;第三产业总产值为715.5亿元,约占总产值的30.98%。

(二)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2014年,芜湖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602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用地面积为258平方公里,约占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的4.28%。城市建筑用地面积为245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57平方公里,约占城市建筑用地面积的23.27%。工业用地面积为24平方公里,约占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的0.40%。

(三)变化分析

1、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1)从芜湖地区的生产总值分析

①199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0191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178461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488634万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为447679万元,建筑业生产总值为40955万元;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则达到了352056万元。

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71685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645803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3953337万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为3482333万元,建筑业生产总值为471004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2569436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025元每人。

③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309553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1180404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14760057万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为13472078万元,建筑业生产总值为1368800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7155027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039元每人。

总的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均为增加,其中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2)从芜湖地区的生产总值构成分析

①1995年与2007年对比: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从17.5%下降到9.0%,降幅达到8.5%;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从48.0%上升到55.2%,增幅达到7.2;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则增加了1.3%。从34.5%增加到35.8%。

②2007年与2014年对比: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从9.0%下降到5.1%,降幅达到3.9%;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从55.2%上升到63.9%,增幅达到8.7%;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则从35.8%下降到31.0%,减少了4.8%。

概括其从1995年到2014年近19年的芜湖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变化:生产总值变化最大的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从48.0%上升到63.9%,增幅达到15.9%;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从17.5%下降到5.1%,降幅达到12.4%;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则从34.5%下降到31.0%,减少了3.5%。

2、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选取其中四区)

(1)1994年与2006年对比:其中水域面积从123.55平方千米增加到182.28平方千米,增加了47.54%;林业用地面积从270.71平方千米增加到400.52平方千米,增加了47.95%;其它用地则以80.91%的降幅从67.05平方千米减少到12.8平方千米。

(2)2006与2014年对比: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从400.52平方千米减少到220.82平方千米,下降了44.87%;耕地面积减少了13.87平方千米,下降了5.97%;另外建设用地增加了155.73平方千米;水域增加27.67平方千米;其它用地面积增加了10.17平方千米。

概括其从1994年到2014年近20年的四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面积变化最大的土地类型建设用地从120.09平方千米增加到437.7平方千米,增加了264.48%;水域面积从123.55平方千米增加到209.95平方千米,增加了69.93%;耕地以58.65%的降幅减少了310.04平方千米。

三、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从很多数据中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如何科学合理且高效的进行土地利用,对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城市经济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必定处于持续稳定状态中。

(一)相互影响

由于各地区土地的资源特性,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发展进程都受其影响,并进一步决定了土地的利用结构。由于不同产业对于土地资源要求的不同,所以其分布地区也各不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中各主要产业总是位于一些特定区域中。

为了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能稳定并快速发展,土地的供给必须同时满足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一系列要求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而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产业对所需的土地资源的要求不同,也会对土地的利用结构产生影响。

(二)具体概况

从芜湖市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中可以得到:1995-2014年产业结构从1995年的三产业比例17.5:48.0:34.5到2007年的三产业比例9.0:55.2:35.8再到2014年的三产业比例5.1:63.9:31.0。在第一产业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的同时第二产业一直在稳步上升,但是第三产业则小幅度上升后又再次下降,甚至下降到了比起始比重更低的数值。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建设用地的面积逐渐增加,耕地的面积则在此过程中不断减少。

四、分析与建议

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飞跃革新的技术贯穿于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产业的区位选择也随之改变。由于土地的资源特性,对区位选择安排的不合理即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所以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十分重要。

(一)转变产业模式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这两项指标所占比重均达到或超过了60%-70%。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交流日渐频繁,建立完备的第三产业格局十分重要。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这种经济形势下需转向高效的“三、二、一”模式。芜湖市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二、三、一”模式中,虽然在这种模式中国民生产总值同样得到了提升,但由于其产业结构的局限性,无法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应转变产业模式,发展二三产业。

(二)优化城市布局

一般而言,拥有相对完善的生产技术和完整的组织结构的成熟产业,具有稳定的网络交易平台,在“面对面”交流上的要求相对要少;与之相反,没有稳定的网络交易平台且生产技术、组织结构都不完善的新生高层次企业对集聚经济有高要求,这使得成熟产业被驱逐或被迫转移。我们知道,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应将土地利用率最高的第三产业安排于城市中心位置,然后依次排开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集约利用土地也应由此依次排列。由于受地形、地势、地貌、铁路的影响,芜湖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中心城区、商业集聚分布不均,交通也不够通畅。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资源,构建完善的城市空间体系,推进用地布局的有机组合,优化城市布局。如适当增加城市用地中的公共交通用地,便捷交通,协调用地矛盾。

(三)整合农用地

芜湖市所占比例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农用地,但其多为零散地块,无法达到产业化经营,利用率较低。农村居民点又大都较为分散,导致农用地被分割,同样不利于产业化经营。农村的农用地经营方式多为分散经营,且由于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有些地块被迫荒芜,无人种植。应整合这些零散地块,使其可以产业化经营,提高其利用率及生产效益。

(四)发展生态环境

芜湖近年的总体规划中对于退耕还林都有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对于污水处理、废物投放等加大管理力度,并在城市合理布局的同时考虑到生态绿化,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五、结语

想要使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并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则必须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改变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使其优化升级,与国际接轨。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决于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而产业结构落实在空间上,就是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变必会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芜湖市是长三角重要的经济增长地之一,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芜湖市已经成长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升级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成为迫切问题。通过对芜湖市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依此提出如何优化芜湖市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对芜湖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芜湖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10378569)的阶段性研究成。

参考文献:

[1] 芜湖市统计年鉴2015.

[2] 白洪伟,吴满音,葛艳.芜湖市土地利用履盖变化的遥感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4).

[3] 王辉.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 徐萍.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南京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5] 刘蓉,程久苗.芜湖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J].中国集体经济,2011.

[6] 刘文娜.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分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上一篇:不同股市周期下的基金业绩―资金流量关系:基于... 下一篇:乡村馍馍城里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