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改革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02 01:19:04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改革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

在全面了解当前中学田径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田径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旨在为中学田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新课程标准 田径 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逐渐提高。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课程教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讲,田径课程教学设计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在未来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能性。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情况下,中学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1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改革现状

1.1师生对田径课程的态度

教师对田径课程内容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持非常赞成、赞成、比较赞成、不赞成和完全不赞成态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36%、29%、21%和0%。由此可以看出,多数体育教师对田径类课程内容设置持赞成的态度。

学生田径课程内容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持非常认可、认可、比较认可、不认可和完全不认可态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16%、26%、54%和14%。为了使调查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对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和新课程标准下田径类课程方案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田径类课程内容的认可度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1.2师生对田径课程标准的认知情况

田径运动课程属性主要包括竞技性、健身性、实用性、休闲性和娱乐性,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田径课程内容属性也从传统的竞技为主线的教学体系转向了健身性、竞技性和实用性。对5所高校教师和学生对田径课程属性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对田径运动课程属性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健身性、竞技性和休闲性,所占比重分别为85.7%、71.4%、64.3%;学生则主要认为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和健身性占据主导地位,分别为80.6%、51.9%。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田径课程属性的认知依然把竞技性作为田径运动的主要功能,同时,也暴露出实用性和娱乐性认知的不足。

1.3 教学目标现状

新课程标准下目标设置对高校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必然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居于首要位置的是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所占的比重为78.6%,其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田径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课程功能的开发、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1.4%、62.3%和50.0%。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中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程目标的设置依然强调传统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新课程标准下田径课程的“三基”目标则强调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这也暴露出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目标设置的缺失。

1.4教学方法手段情况

田径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采用常规教学,并适当安排学生参与教学,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87.1%和85.7%,但是,田径教师对常规教学的认同度却为0%,而对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选择频数为14.3%,认同却高达78.6%,这也说明了在中学田径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现象,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改革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对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情况的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5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纠错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1.5田径课程考核评价情况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要求在评价方法、理念和评价内容几个维度上都要有所变化,涉及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达标成绩、技能评定、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素质、交往与合作精神、自练能力、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出勤情况、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或锻炼10个因子。教师和学生对以上10项内容重要程度认知情况的调查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希望把达标成绩、技能评定、体育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出勤情况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参照指标。但是,在实际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学田径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中,没有把学生的进步幅度作为评定指标,另外,通过教师的选择情况来看,也可以适当增加交流与合作精神、自练能力在评价考核中的比重。

2 中学田径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2.1确立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主动精神,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完善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现代某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把学生掌握田径专业知识,田径技术、技能为根本,并为学生创造自主练习空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2淡化田径的竞技色彩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的标准是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思想、理论、方法、科学指导田径运动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适度淡化田径运动的竞技色彩,进而使整个课程结构在系统联系中发挥整体功能效应。田径运动竞技色彩的淡化需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并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根据中学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不断充实教学内容,适量增加健身、娱乐和新兴的田径类项目,彰显田径类课程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

2.3保障田径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随着新一轮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引起体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视与探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中学田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必须纳入中学田径课程改革的计划,并成为田径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z]教体艺[2005]4号.2005,4.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7.

上一篇:浅谈烹饪专业特色体育课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