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百年师范传统,走专业化精细化教师培训之路

时间:2022-10-02 12:58:48

秉承百年师范传统,走专业化精细化教师培训之路

衡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湖南省直属的普通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4年在“振兴教育,首重师范”口号声中建立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百年历程,我院始终以培养培训教师为己任,已经成为人民教师的培养基地和摇篮。2009年以来,我院承担了“国培计划”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和湖南省“中西部项目”“幼师国培项目”30余项,培训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校长6000余人。2010年至2012年,我院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我院国培项目实施经验曾在2010年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总结工作会议上交流。

一、以培训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项目实施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质量是培训的生命。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而其精心有效的实施是提升质量的基本保证。

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整体课程设置从现代教育理论提升入手,到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艺术的提升,课堂实际问题、多媒体运用中的问题的解答,听优秀中小学教师示范课、优质课、教学实践,到现代教育理论、专业水平再提升,教学再实践,注重提升学员整体素质,使他们成长为优秀的“种子”教师。整个培训课程体系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设置,精心实施。

一是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建立教师培训需求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深度调研制度,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及教育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采取考察听课、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研培训需求,各学科每年完成培训需求调研报告。研究如何以“国培计划”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新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设置个性化课程、结构化课程和“课程超市”,尤其是重点研究50%的实践性课程如何设置。

二是注重培训形式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学校鼓励专家团队依据不同项目类别、不同学科类型研究并实践不同的培训形式。鼓励采用“三带四步”研修模式,即“带课题、带课例、带资源”三个研修任务,“发现、研讨、展示、提升”四个研修步骤。“带课题”指向“在研究中学”,“带课例”指向“做中学”,“带资源”指向“在反思和积累中学”,以任务驱动学员,引领学员积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交流思想,给学员一个快乐、对话、开放、感性和探究的课堂,推动学员乐于研究、善于研究、勤于研究,努力培养学习型、研究型的农村“种子”教师,以起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严格按照“以模块专题定专家”的原则组建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学校依据“以模块专题定专家”的原则,以国培专家库和省培专家库为基础,吸纳优秀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各学科不断充实各模块专家队伍,不断优化各学科模块培训专家库。鼓励各学科充分吸纳校外专家资源,同时注重培养自己优秀的专家团队,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从事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对接研究。学校制订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学科教学论教师深入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半年以上的教学实践,精心打造一支深入研究基础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家团队,学校涌现出了凌云志、邓水平、贺利燕等一批年轻的优秀“双师型”教师。

四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首席专家听课制度,加强培训教学管理和督导,首席专家听课常态化,学校领导多次深入课堂听课,课后深入学生中了解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推行课前反思常态化,积极引导学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注重发挥班级作用,各培训班成立班委会,班导师由富有责任感、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的专家担任,班主任带领班委会积极开展班级讨论,认真组织教学观摩点评。培训期间,实行大班教学、小班研讨互动,班导师严格考勤,并将学员出勤率作为优秀学员评选和结业考核的依据。还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参与学员的结业考核,将考核细化成绩及具体情况向教育行政部门和送培学校反馈。

五是打造学员沟通和交流平台。开辟“国培论坛”,为学员提供互动交流、表达心声的平台;编辑出版的《国培简报》,成为学员国培交流的窗口,激发了学员撰写研修心得、教研论文、宣传报道和抒情写意的热情。学员坚持写学习心得成为一种习惯,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员黄房生,学习期间撰写了20多万字,我院帮助其出版个人专著《向着阳光走》,小学语文学科2012年和2013年每位学员均编辑《花开的声音》个人成果集。培训手册扉页一句“培训是机会 培训是缘分 培训是享受”不断地警醒和激励学员,业余生活安排也丰富多彩,“国培晚会”等活动,寓教于乐,学员深感师院大家庭的温暖。

六是加强训后跟踪指导。培训院校的跟踪指导,可以促进学员训后继续学习和深入思考,帮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改进教学行动,提升教学效果,指导学员巩固培训成果,深化培训实效。我们通过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各学科培训网络平台、培训班级公共邮箱、QQ群和微信群等通信平台,学员在通信平台中进行交流,讨论,问候。同时,我院的每个学科均安排了学科指导专家加入这些通信平台,及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分享和指导。另外,我们还通过和现场指导的方式,了解学员训后发展和成长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后续的跟踪指导,我们发现和培养了黄房生、张璟、廖海燕、谭雪娥、朱龙春、余红英等一批农村基础教育种子教师,推动了农村“种子教师”的培养,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

二、抢抓“国培计划”机遇,深入开展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对接研究,积极推进师范院校培养培训一体化

“国培计划”给了师范院校一个紧密对接基础教育的机会,一个发展自己、服务社会的良好平台。培养推动培训,培训反哺培养,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双方内涵发展。

我们依托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充分挖掘我院百年师范所沉淀的丰富和成熟的基础教育经验,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引导和鼓励教师潜心研发国培课程资源。

我们要求新的课程资源必须体现最新教学理念、最优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要求课程资源遵循基础教育教学规律、教师成长规律和培训学员的特点,反映培训目标,切合学员实际,指导学员开展有效教学;艺术是要求课程资源设计精致完善、行之有效且富有创造性。课程资源始终以培训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中心,坚持依照新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人文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为农村骨干教师的终身发展服务。培训课程资源的研发在于系统地、科学地、有效地总结培训经验,立足长远,力争在全国大规模教师全员培训开展中有所作为。

学校专门成立“国培计划”课程资源丛书编委会,深入开发“国培”课程资源,鼓励将教师培训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推动培训、培养、培研和服务之间的深度融合。2012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衡阳师范学院国培计划课程资源丛书第一辑,有《向着阳光走——一个基层教师的“国培”心路历程》《良心的事业——教师培训对话录》《田野的烛光——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随笔》《特色专业建设与语文教师培育》、《新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理念与教学技巧》《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热点问题研讨》《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创新》等著作八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亲自作序,向全国从事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同行们推荐。我们计划201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辑丛书。

课程资源开发推动各师范专业重新思考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师范专业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实施。目前,我院各师范专业大量聘请中学名师担任讲座教师,情景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广泛推行,实行参训教师与本科生“一对一渗透式培训模式”,建立培训学员与本科生互动教学和经验交流平台,即一个国培学员在教学上全程指导一个本科生,一个本科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联系和帮助一个国培学员,两者互相渗透式提升。培训学员参与本科生教学活动,“双师型”老师课堂活跃而有效,师范生培养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大大提升。

尤其是师范生顶岗实习,它对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创新、师范生培养改革、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建设、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实践都有重大意义,这是湖南省“国培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色。我们把顶岗实习作为传承百年师范特色和教师培养培训改革的突破点之一,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多次召开“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协调会”,2012年9月学院出台了《衡阳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全校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为加强顶岗实习生的业务和安全培训,采用中学名师示范、历届实习汇报课视频材料展示、微格教学训练、教学法教师指导等,走“模仿学习—亲身实践—诊断指导”的路子,逐步提高学生备课、授课的能力和中学教育教学的适应能力。

顶岗实习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个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平台,学生提前适应教师岗位,体验教师角色,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并融入到教学中去,就业竞争力增强;同时推动高师院校调整完善与顶岗实习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大幅度强化对师范生的教师技能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突出师范专业的实践性、专业性和学术性;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的矛盾,弥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陷,此外让实习生到贫困地区乡镇中学实习支教,可以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送到农村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以“国培计划”为平台,强化实践性培训,与培训实践基地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深度合作

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切实提升培训实效,推动培训内涵发展。

“影子教师”是实践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参训教师与“原型教师”如影随形,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细致观察“原型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教研科研行为,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把“听、看、问、议、思、写”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以深刻感受与领悟“原型教师”的学科教学和教研科研理念、策略和行为的一种培训方式。“影子教师”具有实践性、研究性、自主性和互,有利于促进学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迅速提升。

为了有效推行“影子教师”实践培训,2010年我们制定了《衡阳师范学院“国培计划”教学实践基地遴选方案》《影子教师实践培训实施办法》《原型教师遴选条件和遴选方式》等制度,遴选了一批优质城市和农村中小学作为“影子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同时对遴选的一批优质原型教师组织集中培训,掌握跟班研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结对研修”为手段,促进对话交流和情感沟通,为“原型教师”对“影子教师”进行有效的实践研修指导奠定基础。

2013年,湖南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行高校集中研修、“影子教师”、返岗实践、再集中研修、后期跟踪五阶段交叉培训模式,螺旋式提升学员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影子教师”阶段,我们配备指导教师带队,全程陪同学员参与备课、观课、评课,参与所在学校的校本研究活动;返岗实践阶段,利用网络平台、班级QQ群、微信和电话等多种形式进行远程指导与实时监控,要求学员完成“六个一”,即上一堂汇报课、写一篇教学论文、写一篇培训反思、指导顶岗师范生上一堂课、主持一次教研活动、填好一张返岗实践回执表;第二轮高校集中研修阶段针对学员“影子教师”和返岗实践的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再设计和论证,采取说课评课、教研活动心得交流、论文答辩、小组互助合作、培训研修成果系统总结等方式确保学员最关心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有效解决。

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与培训实践基地的合作非常重要。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遴选了128所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作为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我院从中遴选了岳阳许市中学、株洲景弘中学、永州马坪学校、岳阳华容宋市中学、衡阳常宁水口山中心学校、衡阳市二十三中学等学校作为培训实践基地,并和他们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合作。全过程指前期调研、集中培训、返岗实践、影子实践各阶段开展合作。全方位指在基础教育一线需求调研报告、教师之间互访互派、影子教师阶段教学教研合作、培训课程资源的合作开发、种子教师的打造和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以及师范生人才培养、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等多方面深度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四、以“国培计划”为契机,加强培训研究,打造培训特色和培训品牌

我院院长刘沛林多次提出要把“国培计划”作为衡阳师院的一项事业来做。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作为培训机构,不仅仅是管理协调,也不仅仅是服务,更多的是专业引领,着意打造培训特色和培训品牌。

一是加强培训制度化建设,规范培训工作。建立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度,进一步细化培训日常工作流程,加强项目实施过程、全程监控、科学考核制度化建设。

二是加强培训理论研究。2013年我院获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国培计划改革创新类”示范项目“基于‘国培’目标的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以此为基础,根据地方高师院校国培工作实际,对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机制体制障碍和培训工作的具体矛盾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示范性的农村种子教师培训模式,积极推进培训、培养、培研和服务一体化,不断提高培训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形成课程特色和专家团队优势。建设我院特色课程,如王船山教育思想解读、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石鼓书院的历史与教育文化等;创设有效的培训形式,如“三带四步”研修模式、一对一渗透式培训模式等,注重教师核心能力的培养;打造“双师型”团队,专家团队与学员朝夕相处,不仅仅在生活,更在专业上引领学员成长。建设各学科教师培训网站,使之成为学员交流的窗口,也成为我们专家团队服务学员成长发展的平台。

四是营造培训文化氛围。我们始终相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者。文化培训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品位,学员在文化培训的氛围体验中无形提升。

高质量完成后续国培项目,我们任重道远。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是衡阳师范学院的义务和责任,全力打造衡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品牌,走专业化、精细化教师培训之路,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切实提升培训质量,为推进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上一篇:浅谈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训练策略 下一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