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面的自我修养

时间:2022-10-02 12:24:09

汤面的自我修养

面大概是最无国界又最能彰显身份的一种美食语言了,五湖四海、塞北江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宛如身份标识般的面,但在亚洲以外的地方,你很少能见到汤面——而东亚一隅,北到漫天飞雪的日本北海道,中到泱泱中华,南到新马越泰,各自都有镇山之宝的一碗汤面,清汤牛肉、鲜汤猪骨、鸡汤海鲜、浓汤过桥、番茄鸡蛋、老坛酸菜、虾子云吞、清水香油……汤面的各种花样,够你写一本百科全书,或者拍十季《汤碗里的亚洲》。

在约定俗成里,小麦磨粉和面后,或削或拉,或擀或捏,做成长条形状,便是面。面条外表柔软,内藏筋骨,和米饭一样味淡而甘甜,又比米饭易入味。把面条煮成汤面,加上浇头(黄河以北则称“卤”,“打卤面”便由此而来),讲究点的再加几片绿色蔬菜,该有的营养全在一碗里,吃起来最是便捷宜人。汤面也丰俭由人,居庙堂之高可以精料收拾,拿出《红楼梦》里“一只茄子用十只鸡来配”的劲头,熬香浓的汤底,配以上好精面,再用名贵食材做浇头;处江湖之远则可以像《食神》里周星驰那样吃街头杂碎面,哪怕萝卜多渣而大肠没洗净,仍然吃得香喷,别说还有更草根的方便面。

一碗热辣辣的汤面大概是地球上最有治愈功能的食物,尤其在深夜加班或天寒地冻时,热热地吃下去,别提肠胃有多舒服了,暖意甚至直达心灵。难怪TVB的主角们在安慰完失意的朋友后,总不忘加一句:“煮个面给你吃,好不好?”

但汤面的种类再丰富,功能再多样,一碗好汤面的自我修养,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全聚焦在面、汤、卤(浇头)上面。

对面条的讲究,从南到北,各家不同。广东盛行碱水面(传统的竹升面也是碱水面的一种),在和面时加入碱水,作用是增加面的筋道和保质期。但店家若处理不好,煮出来的面就容易有浓浓的碱水味,破坏整碗面的香气。大哥餐厅的老板容太因此在处理面时特别用心,所有生面都要执行一个“走碱”的程序:搓好的生面条要打散放置一段时间,再松松地挽成一团;煮面时还要过冷河。这样就能减少刺鼻的碱水味。另外,广东碱水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和面时加的不是鸡蛋,而是鸭蛋。

在江南一带,面的种类则更多,十多年前流行宽面,但现在则以银丝面为主。

面到了西北,就算是进了艺术门槛。西北的面基本色即是空,皮囊如何汤煮如何浇头当然也讲究,但重要的是深入拷问面的灵魂和存在形式。山陕西北之外的面大体可以说是“面是可以这么煮的”,而山陕西北内部的焦点基本是:“面也可以做成这种形态!”兰州拉面已成海内传奇,许多饭店以拉面神技作为演出项目,但山陕西北又远不止拉面。刀削、扯、揪、猫耳朵、拨鱼,手法就能看晕人。皮带面蘸水面棍棍面摆汤面面皮,粗细、宽窄、厚薄,孙悟空七十二变似的。

山西刀削面、扯面、揪面样样好,一半是师傅们刀功神奇手法潇洒,一半是面本身质地独步海内。山陕居民不拘泥小麦面粉,呼朋唤友海纳百川,荞麦、莜麦、高粱们配方勾搭,加上水面相和的份额搭配,面于是能升能隐大则喷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吹口气就能飞天化龙。所以不管是削得飞薄、捺成猫耳朵、揪、扯、拨、擦、剪、捻、剔,都好吃筋道,而且质感百样。比如初吃羊肉汤配莜面鱼鱼时,口感神异,一时间都不敢信这是面食。

面条的选用还有一个原则:做清汤面时不妨用弯面,做浓汤面则一定要用直面。原因是弯面最能挂汤汁,若浓汤面也用弯面来做,一碗吃下去会非常油腻。

广东这里,做面的汤底一般都以清鲜为主。鉴于广东人最爱喝老火靓汤,因此有教无类,连煮面的汤底也一概非常重视。汤底的原料从鱼干虾壳到猪骨牛肉药材都有,各家自有祖传法宝,总之清鲜甘香不带油花没下味精是大厨们吹擂的标志。

说及对汤头的讲究,江南有种奥灶面。按苏州无锡的吴语里,奥灶者,不干不净是也。奥灶面,红汤面居多。以鸭和鱼熬汤,我瞎猜奥灶就是指汤头浓厚,历时极久,熬得汤浓,吴地人习惯把熬得久的东西称烂糊、奥灶——最后出锅,面倒罢了,汤和鸭、鱼肯定是味极鲜浓的了。

兰州牛肉面中(说句题外话,兰州没有一家面店会叫兰州拉面,而全是叫XXX牛肉面,XXX一般是店主或创始人的名字),汤底可谓最本色也最浑厚,要以牛骨来熬,最正牌兰州拉面汤清味醇质朴天成,味道雍容沉厚大气磅礴。

西北其他地方的面,汤底往往既有骨又有肉,用来熬汤的肉还要与多种药材一起炒制,炒出香味后再熬煮,因此面汤通常味道浓厚,颜色浑浊。

越南的牛肉面,同样以牛骨熬制,但还有加入牛腩和多种药材一起熬,但因为没有炒制,味道更清鲜,汤色也清澈,更对广东人的胃口。

日本的汤面,同样要用不同的骨头来熬,以猪骨和鸡骨最为常见,但日本人够轴,汤一定要熬得浓如汁,才算大功告成,那浓醇鲜美的味道,即使用来煮净面,也不会差。

浇头

哪怕是出身于“簪缨世家,书香门第”的大美食家唐鲁孙,也对小时候受的吃面教育印象深刻:“吃打卤面也不能马虎,要卤不泻汤才及格;吃面必须面一挑起就往嘴里送,筷子不翻动,一翻卤就泻了。”

广东面店的安身立命之物不外是牛腩和云吞。牛腩要选少许筋肉相连、肥瘦相间的部分,口感才爽;云吞则要以原只虾肉做馅,方得其鲜爽。而在港式的茶餐厅,除了可以灼熟后铺在面上的浇头,还有把烧腊或小炒作为浇头铺在面上(广东话里称其为“炒码”),像尖椒牛肉、炒虾仁、豉油鸡等,都可以成为浇头铺在面的上面。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炒码”不能和汤水触碰太多,否则味道会淡掉。

山西、陕西等地,浇头很多时候是和汤底一起煮的,比如羊肉面,通常用羊骨煮好一大锅汤底,再在熬好的汤底里加入炒制过的羊肉和药材,继续熬煮。上桌时便是在面里直接加羊肉和汤,浑然一体,味道更浓厚。

至于日本的叉烧面,其叉烧又跟广东的不同。日本叉烧以各种酱料调制叉烧汁,腌一下五花肉以后再熬煮,最后熬好的叉烧香甜无比,入口酥嫩,配汤面最宜人了。

顶级厨师完美面

《风尚周报》:请说一下你心目中的完美汤面是怎样的?你吃到过完美的汤面吗?

刘一帆:汤一定要浓,面条要有劲道,能够吸取汤汁的精华,这就是我认为的完美汤面。有吃到过完美的汤面,就是我妈煮的鸡汤面,很普通的一碗汤面,但汤汁的鲜美彻底融入了劲道的面条中,能够感受到是带着情感在做这一碗汤面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种鲜美和温馨的感觉。

《风尚周报》:《顶级厨师》节目里,曾经有哪个选手做过的面条,你觉得很不错?为什么?

刘一帆:第二季选手赵丹和第一季选手黄莺都做过面,这两位当中我比较喜欢黄莺的面,因为面的劲道、搭配的食材和辣度都很均匀,会有想要一口接一口吃的欲望,吃面最怕的是吃饱吃撑,那是一种让人很不舒服的感觉,而黄莺的面会让人想慢慢品尝它味道的层次感,虽然吃了很多但不会觉得撑。

《风尚周报》:如果我们要在家里做汤面,没有很多很好的材料,你建议怎样去做一个好的汤底和浇头?

刘一帆:说到好的汤底,我昨天在给别人上课时我就提到要如何熬出好的汤是很重要的,往往我们在家熬汤的时候就是有料无味,而且家里的材料也是简单调味料,所以需要利用一些新鲜的食材来熬出好的汤底味道,最常见像老母鸡、老鸭、鲜鱼,不管是再往里面加什么料,熬粥、熬汤或是泡饭都会变得入味,我认为这是对汤头最有影响的东西,如果汤底好,选料、火候、调味都够,不一定要有很复杂的材料在当中,味道也会很鲜美。

大厨教程

原汁鲜鸡汤面

材料: 苏北散养母鸡(约一斤半,油多),小葱三根,老姜三片,米酒半杯,金华火腿两片,新疆大红枣五粒,干贝(瑶柱)三粒,枸杞一汤匙,海盐,白胡椒。

做法: 取一只砂锅。锅中置入清洗好的光鸡,小葱,老姜,米酒,火腿片,泡发好的红枣,枸杞和干贝。加入清水约八分满,大火焖煮约30分钟后转中火熬煮45分钟。途中可加入适度的清水,保持锅中有六分满的汤汁,然后下面条,煮熟即可。

红烧茄香牛肉面

材料: 牛肋条或牛腩肉300克,洋葱1颗,番茄1颗,姜2片,大蒜2粒,小葱2根,酒酿1杯,酱油半杯,大豆瓣酱2汤匙,香油少许,冰糖少许,水。

做法: 将洋葱、番茄、牛肉切成大块,小葱、大蒜略拍打。锅中加入少许的色拉油,将洋葱,小葱,姜片,大蒜煸炒至金黄色后加入牛肉及辣豆瓣酱后略炒约5分钟。加入酒酿,酱油,水,冰糖,香油后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约1.5小时。

上一篇:重装上阵 第7期 下一篇:窥探“老婆”内涵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