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梯度解读中,提取文本的有效价值

时间:2022-10-02 12:21:34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基本是由专家学者综合社会现状、儿童学习心理以及国家对人才的要求等众多因素,反复推敲、认真筛选后才定稿的。所选的文本虽不能说是汉语言的最高典范,但却它代表着汉语言的一定水准,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饱含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愿景。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个文本,不同教师往往会产生不同的阅读认知。在这不同的阅读认知中,有的是肤浅的,有的是偏失的,甚至是错误的……正是这些阅读认知的偏颇使得教材的真实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大打折扣。为了防止文本价值的流失,为了不让我们学生误入歧途,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认真反思、反复揣摩,逐步提炼文本的“原生价值”、“教学价值”、“教育价值”,从而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理性。

一、以读者的眼光进行常规阅读,获取文本的“原生价值”

文本解读的方式是多样的,因个体的知识水平、价值取向等众多因素的不同,故而人们在解读文本时,表现出极大的不同:不同的解读次序、不同的解读视角、不同的解读理念(思想)……但不管以何种次序、视角、思想去解读文本,都离不开“读”。只有先“读”,才能了解文本的梗概,才能把握文本的诉求,才能感知文本的价值所在。然而,这里的“读”,有别于功利性的“读”,有别于挑剔性的“读”,只是以读者的身份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即“不带任何的先天成见,不带任何的思想预设,不带任何的功利作祟”。当我们静下心、沉住气,去看、去读、去想,看完了、读完了、想完了再来跟它对话,就能获得最原汁原味的整体把握,就能获得文本的原生价值。例如,《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我们要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进行阅读,即撇开“它是一篇课文”的思维定式,将文章看作一个平常的读物,即不掺杂任何的思想包袱,不带入任何的先天成见,就跟着作者,进入文本之中。慢慢地、慢慢地,我们就会从这篇朴实的文字中体验出一个情感基调——纠结:文本一方面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对大黑骡子的爱,一方面又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杀”大黑骡子的决心。一边是深情的、无限的爱,一边是坚决地、执意地杀。为何出现这种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背后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就出现我们面前。如果我们抓住这个节点,进行深入探究,就可将文本的“原生价值”给挖掘出来,就可获得关于这个文本的整体把握。

二、以师者的眼光进行职业阅读,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如果说常规阅读只是一个开始的话,那么职业阅读就是要带着某项具体任务去读了,也就是说,要从教师的角度去寻找文本所呈现的“教学价值”。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本的“教学价值”有别于“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就是指学生在这个文本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如写作方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的价值。这些价值的学习也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更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此时,文本阅读就需要有职业阅读素养,就要有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眼光去发现、挖掘其中的教学素材。

还是以《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文章为例。当我们以读者的眼光获得整体把握,还要以“师者”的眼光找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价值。《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价值不胜枚举,仅以描写为例,就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大黑骡子的爱,另一是执意要杀大黑骡子的决心。在这些描写中,一边将对大黑骡子的爱描写得入木三分,让人不尽潸然泪下;一边又将杀大黑骡子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将这些细节挖掘出来,定可让学生感受描写作用的巨大,并获得关于这一方面的语言素养。

三、以长者的眼光进行审视阅读,提炼文本的“教育价值”

一些文章之所以存在于教材之中,不仅是因为这些文章有审美价值、教学价值,更在于它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并与其他文本一道,构成了整个育人体系。有了育人价值,它也就有了教育的使命。然而,每个文本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是不同的,在育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还要以长者的身份再次审视文本,辨别这个文本中哪些元素有利于学生发展,哪些元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最终将文本的整体价值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教育效能。比如,对《和他的大黑骡子》的审视阅读,它的育人价值有哪些?我想最为突出的就是杀骡的动机:一个拥有绝对领导权的首长,一个爱骡如爱己的首长,为何将“目光”盯上骡子?为何不顾战士们的苦劝,一再执意地要杀骡子?我想在这背后一定有一种力量、一种信仰在支撑着他。这种力量、信仰就是来源于他对战士们的爱,来源于他与战士们是平等的,来源于他对革命真谛的深刻理解。当我们对整个文本进行审视后,就会找到这个文本的归宿点,就会找到这个文本的灵魂,就会让学生在这个文本的学习中获得“有生命的东西”。

总之,文本中蕴含着大量的价值,它需要我们层层剖析、不断提炼。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价值滋润学生的心田。

上一篇:架起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下一篇:让默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