蚰蜒峁变身记

时间:2022-10-01 11:09:53

山西省河曲县蚰蜒峁村是该县文笔镇一个中等规模的行政村,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连吃水都得到两公里以外的地方畜驮人挑,是一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穷困农业村。

1999年,在河曲县某电力公司工作的李得印子承父业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蚰蜒峁村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狠抓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12月8日,国家农业部确定首批1100个乡村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河曲县文笔镇蚰蜒峁村榜上有名。

狠抓基础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

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工作的李得印书记深知,要想发展壮大整村经济,必须转变农民的思想意识,必须有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李得印书记经常和河曲联社的领导沟通,畅谈自己的设想和项目,并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和论证,取得了信用社的支持。2000年以来,蚰蜒峁村陆续在河曲县农村信用社贷款1200余万元,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吸引投资。先后引资2.7亿元,引进了山西省晋神能源有限公司、河曲县万联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河曲县晋西北绿宝食品厂等13家企业,还有建设中的现代化养鸡、养羊、养猪场等。村里的劳动力享有企业股东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农村工业化起步。村里的经济实力得到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县新型工业、综合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典型富裕村。

依托产业优势,鼓足农民钱袋子

蚰蜒峁村两委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依托企业进驻优势,积极安排本村闲散劳力到企业打工干活,村里无一闲人。对于基本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的蚰蜒峁村,河曲县农村信用社大开绿灯,积极支持村民发展第三产业。村民李关田于1998年向信用社贷款8万元做生意,但因经营不善,贷款沉淀5年,共欠下14.5万元,无法翻身,父母又多病,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大企业进驻以来,他看到人家养车的生意那么好,就想发挥手中的技术再试一试,但苦于没有资金,就试着向信用社寻求帮助,经过多方商量约定,由蚰蜒峁村委向信用社提供担保,李关田于2005年又从信用社贷款12万元,买下运输车一辆,专门为晋神公司拉运原料。后来,他又在信用社的支持下搞起了钢模租赁,生意搞得风生水起。到了2008年,他还清全部贷款,又修起了自己的小二楼,还在楼下开了饭店。像李关田这样的农户,信用社支持了不下30户,累计支持贷款550余万元,使该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业村、运输村,三产成了该村的支柱产业。到2012年,蚰蜒峁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9年的560元提高了14440元,13年翻了26倍,年均增长2倍,成为全县人均收入最高的村。

兴办老年公寓,健全农村社会管理

为了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村民,为了让村里的老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2008年开始,蚰蜒峁村在信用社的支持下,集体投资800万元新建占地70亩、可容纳30户村民居住的花园式公寓。公寓内厨房、卫生间、水、电、暖、闭路电视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还专门配有医疗室、农家书屋、理发室、健身室。全村24户 65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免费入住。每户居住35平米的公寓,占用10平米的杂物房,并实行“五免一补”政策,即免房费、水费、电费、闭路费、暖气费,每人每年村里给补助1000元,解决了村民外出工作和打工子女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现在,全村村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农村养老保险100%,社会化管理进一步增强。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今年到该村调研时对这种“集体投资,集中居住,互助服务,离家不离村”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号召全市效仿学习推广。

以人为本谋事,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河曲县蚰蜒峁村在当地农信社的大力支持下,充分依托城郊区位优势,科学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发展了220亩优质葡萄、1000亩枣园;蚰蜒峁香瓜远近闻名。通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创办养殖场、瓜果合作社等,提高科技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十多年来,该村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建设了通村水泥路,安装了路灯,拓宽了主街道,改造了通村公路、低压线路,建设了垃圾点,建成了水塔、蓄水池、标准化学校、戏台、红白理事会、农家乐园、文化大院和农民公寓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蚰蜒峁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山西省文明和谐村”“山西十大名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

上一篇:农房贷催开美丽家园之花 下一篇:八桂农金花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