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中国经济与建设的“凝固的音乐”

时间:2022-10-01 11:09:38

奏响中国经济与建设的“凝固的音乐”

同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5月。25年来,我们牢记出版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出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以人类文明的积累和传承为己任,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自2001年以来,我社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发展需要,着力加强职工和骨干队伍建设,推进内部改革和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获得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抓质量与特色,打造图书特色品牌

作为大学出版社,我们始终以专业出版、学术出版为方向,出版了一批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多类型、多层次教材和其他教学用书;一批反映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专著以及反映我国经济建设重大工程、重大成果的图书;一批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专业人员所需要的科技实用类图书及一批深受好评的电子音像制品。

我社打造的一大批具有较高质量和鲜明特色的专业图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我社有180多种图书(选题)被列为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图书,40余种图书和电子音像制品获国家及省部级奖,有近百种图书获得版协等组织评选的二等奖以上的奖项,另有数十种精品学术图书获得省部级文化发展基金和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

长期以来,我社十分重视图书的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建社初期就依托学校的专业优势,出版了一批特色图书。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基本形成以土木、理工基础、德语为主体的专业出版特色。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土木类图书逐步拓展为包括土木工程、建筑规划、交通、环境、管理等专业的城市科学方向;理工基础类图书拓展为包括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人文教育等专业的基础学科方向;德语类图书拓展为包括德国语言及中德、中欧文化交流的学科方向。为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还对一批专业教材进行了多层次、系列化开发,如城市科学和理工基础学等分别出版了针对研究生、一类本科、二类本科、高职高专、社会教育的各种教材。我们还根据高等教育和本校学科发展的要求,在房地产、物流、医学、汽车等专业开辟了新的出版领域,逐渐形成了新的专业出版品牌,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目前,我社已有上千种教材为各类学校选用,涉及的学校数量已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40多所,上升到现在400多所。出版图书的动销率在各大书店名列前茅,90%以上的品种被各级图书馆选用收藏,大大提升了我社图书的社会影响力。2001年来,我社的产值、销售、利润等均保持了15%左右的持续增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既为国家和学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撑。同时,还为职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收入和福利待遇提供了保证。

二、拓展土建专业图书和教材的建设平台

土建、建筑类学术图书和教材历来是我社最重视的特色之一。建社25年来,我社在开发土建类专业图书和教材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和鲜明特色的专业图书,受到各界好评。许多建筑图书获得全国各类图书大奖,如《说园》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并入选《中国文库》被国家图书馆收藏;《音乐厅与歌剧院》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外国建筑历史图说》获全国首届图书金钥匙奖;《建苑拾英(第一辑)》(1989―1990)、《中国桥梁》(1991―1993)、《室内室外局部・细部设计与装修系列全书》(1993―1994)、《音乐厅与歌剧院》(2001―2003)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高层建筑施工手册》(1991―1993)、《中国建筑设计四十年》(1991―1993)、《天安门》(1997―1999)、《大都会从这里开始》(2003―2005)、《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2005―2007)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二等奖;《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参考图集》获2009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获2009年第二届中国建筑图书奖。

在土建工程实用类技术图书和建筑学术图书的出版中,我社对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与管理、建筑设计与施工、建筑安装、建筑装潢、建筑文化与保护等领域均进行了长期的跟踪与出版探索,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城市发展出版了大量好书,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文明作出了许多贡献。

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先后出版了一类本科层次的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一套(共23册)、二类本科层次的百校土木工程专业通用教材一套(共11册)、新世纪土木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一套(共12册)以及今年陆续推出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理念教材一套(共27册)、城市规划系列教材一套(共20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系列教材一套(共16册)等。

三、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贡献

在我国出版界,建筑图书的出版是一项耗时、耗力、耗钱的工程,纯图片类书虽可作为“快餐”迅速出版,但其文化含金量一般不高,这类建筑图书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许多非专业的出版社拥挤到该出版领域后,几乎已形成恶性竞争。而对于那些文化含金量高,图文并茂的图书,往往要花费作者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工夫。出版后,由于其读者群范围较窄,出版社往往要加大投入人力、物力或财力。大型建筑图书的出版,相对经济风险很大,特别是彩色的图片类建筑书,在出版的结构上社里将这类书严格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当然,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建筑类图书,我社每年也能出版一些。对于同济大学出版社这样的专业出版社来说,有责任积极加入到保存、保护并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和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行列中来。虽然我国城市的历史价值与传统建筑的历史风貌会在无可抗拒的“现代化”浪潮下日益消失,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城市记忆,可以由出版社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永远地记录下来。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作用。

四、我社建筑学术图书出版的发展战略与思考

同济大学出版社在出版建筑学术图书具有一些先天优势,首先依托学校在建筑领域的学科优势和学校知名度及品牌效应,天然地形成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群,其次拥有相对丰富的建筑学术图书出版资源和作者资源,以及25年出版建筑学术书的历史经验和一支具备相对高水平的编、审、校队伍,这都奠定了我社出精品、出含金量高、能传承中华传统建筑艺术书的基础。

从目前状况来说,由于种种原因,我社在人力、物力、财力和规模上,尚无法与那些名社、大社相比,因此在出版建筑学术图书方面要量力而行,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深入发展建筑学术图书板块。我们对建筑学术图书的出版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有利于高含金量的建筑学术图书出版的宏观环境

要繁荣我国的建筑图书市场,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建筑学术图书出版的宏观环境,鼓励知识创新,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图书市场真正产生对建筑学术图书的旺盛需求。首先要激励出版社出版建筑学术图书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出版建筑学术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建筑学术图书出版能在市场法则下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应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机制,抑制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出版行为。最后,还要加大力度,资助扶持一些有较好基础的中小型建筑专业出版社,让这些有志于为建筑学术图书出版作贡献的中小型出版社得益得利。

2.探索建筑学术图书出版经营的盈利模式

建筑学术图书的出版,靠作者的科研经费补贴或靠出版社“以书养书”来支持是一种短期行为,因为它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根本无法可持续发展。出版社要努力寻找建筑学术图书出版的盈利模式,以利于良性发展。近几年,一些出版社在探索学术图书盈利模式方面做了不少成功尝试,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其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充分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扩大图书的知名度,从而赢得市场。如北京三联书店的《中国建筑二十讲》、《外国建筑二十讲》等图书,以及我社的《说园》、《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等学术书,均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②跟踪终端销售客户,服务到终端读者,提升小众专业读物的市场占有率,变亏本为盈利。例如,我社的《理想空间》丛书,该丛书的读者对象是城市规划界从业人员,虽人数较少,但其市场占有率高,可稍有盈利。③探索建筑学术图书出版的大众化之路。近几年,我国一些电视媒体,利用其大众传播的优势,尝试学术的大众化传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④有效争取政府、企业的各种各类学术基金的资助。这是建筑学术图书出版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各社成功的事例很多,单就我社而言,每年通过各项基金渠道筹措出版资金就达几十万元。

3.重视建筑图书多元化出版创新

建筑图书的出版创新,其内涵相当丰富,这里简单列举几点:其一,重视观念创新,将传统的服务型出版逐步转变为知识创新型出版。出版社通过自己的研发活动,自主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将自己完全从通过购买短期的出版权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其二,重视出版物的内容创新。要花大力气不断地让出版物内容推陈出新,提高读者的关注度和购买欲。其三,重视出版技术和作品形式创新。在信息时代,单一的纸质平面图书已不是读者的唯一选择。相反,多媒体、流媒体、立体化的出版物、网络出版、数字化出版等,成为出版业的重要构成元素,许多读者,尤其年轻读者,更愿意从形式新颖的出版物中获取知识信息。为此,出版社应当重视出版技术的更新发展和出版形式的变化。

4.走特色出版之路

要实现建筑学术图书出版的全面繁荣,光靠少数大型出版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也要重视发挥中小型专业出版社的作用,使他们在各自的特色出版物上多创新、多发展,最终使国家的建筑图书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在出版社层面上,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在具有优势的学科点或学科群上,培养一支强大的作者队伍、挖掘积累优势甚至独有的出版资源,建设一支既懂专业知识,又熟悉出版、营销业务的编辑队伍,多下工夫,多创新,建筑学术图书的市场前景还是令人乐观的。

我社多年来在建筑学术图书出版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每年出版建筑学术图书新品种基本上稳定在15%~20%之间。并且,部分建筑学术图书市场销售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例如《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和《说园》,前者是一本专门研究外国历史建筑的学术著作,累计发行量已达15万册以上;后者是一本专门论证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的学术著作,其累计发行量也超过10万册,被美国、意大利、日本等9个国家翻译出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5. 解放思想,加强横向合作

单靠一些出版社单枪匹马的个体行为不足以建设好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从事建筑学术图书出版的出版社可以依靠其天然的组织优势,组建一些松散的集团,组织策划一些重大建筑文化出版工程,联合出版。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必能取得令人刮目的成果,实现建筑学术图书出版的全面繁荣。 13082

上一篇:数学教材 第24期 下一篇:精品推荐 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