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可能是内心的错觉九个秘诀教你对抗岁月

时间:2022-10-01 09:26:51

衰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正值美好年华的你恐怕还答不上来。也许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行动迟缓的老人形象,然后开始害怕衰老的到来。但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七八十岁高龄仍活力依旧,衣着时髦,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衰老是环境暗示出来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岁月催人老,而是心灵先老了。社会经常约定俗成,什么样的年龄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否则就是为老不尊。人类很容易受到习惯的影响,被僵化的惯例、观念或偏见所麻痹,以至于很多行为都是先入为主的或想当然的。

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下,不少老人看着镜中的自己,头发不断花白、皱纹日渐增多,就会对自己的衰老深信不疑。再加上社会传统偏见里的一些观念影响,诸如人老了体力会变差、就该少出门、没精力学习等,老人们就会产生“英雄迟暮”的心态,心生无用和无力感。

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许多老人就会不自觉地过上所谓的“晚年生活”,天天窝在家里,不爱与人交流,或者倚老卖老,试图找回自尊与自信,结果就真的老了。

九把钥匙打开青春之门

别怕改变

专家指出,如果在50岁后仍然具备激情和勇气,那么老人不仅能掌控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还能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创造价值。

勇于创新

丹麦一项调查显示,创造力强的人往往寿命更长。创新对老人来说,更多的应表现在对新事物的包容态度上,愿意接受新知识、新设备,哪怕是尝试一种新食物或者运动。

关注自我

美国专家指出,如果老人在退休后更加注重自我的内心需求,愿意走出家门,旅行、重新工作、结交好友,将收获更多的乐趣和活力。

忘掉年龄

专家认为,只有坦然面对死亡,忘记年龄的束缚,才能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力求老有所为。

喜爱社交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无论内心是否感到孤独,没有社交都会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

相反,社交生活能增寿,与亲友保持联系、帮助他人等都可以。朋友不多的人当志愿者或者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也有相同效果。

谨慎选择

专家介绍,谨慎的人会多做有益健康的事。有韧性、值得信赖应该成为老人的两大特点。

保持成就感

丹麦研究发现,与早早退休无所事事的老人相比,退休后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人寿命更长。

讲究生活品质

英国学者研究发现,拥有充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人,能享受到营养饮食、良好的医疗条件及丰富的业余生活。而这类人身上会分泌一种激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年益寿。

对未来有希望

年轻的心态让我们的身体跟着年轻,其实保持身体的年轻也同样会让心态年轻起来,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上一篇:杨紫周冬雨三连撞是多有缘 下一篇:沧海取一粟 滴水映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