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也有春天:卖葱油饼的农妇走上亚洲微电影节

时间:2022-10-01 09:19:50

野百合也有春天:卖葱油饼的农妇走上亚洲微电影节

2014年11月7日,在云南临沧市举办的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以街头卖葱油饼的中年农妇赵林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相信梦想》,在来自世界各地的2237部参评作品中,成功入围并摘得该届艺术节的最高奖项“金海棠奖”。

赵林,一个常年在街头卖葱油饼的普通农妇,她的身上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她又是怎样走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呢?

初闯上海,梦想被碾得粉碎

1966年,赵林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普通农家。自小喜欢阅读的她,梦想考上大学的中文系,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

然而,命运却给了赵林一次磨难。15岁那年,她患上过敏性紫癜,家里又没钱送她到医院看病,后来病情加重转成了肾炎。这样,刚上初二的她不得不含泪辍学。直到19岁那年,身体才慢慢痊愈,但因为服食过量中药,她的身材一度臃肿发胖。家里也被她的病拖累得一贫如洗。那时的赵林曾一度非常自卑,甚至拒绝了中学减免学费让她重新就读的机会。

后来,赵林和同村几个姐妹一起满怀憧憬来到上海打工。然而,大上海并不似姐妹口中描述的黄金天堂,在街头游荡了一个多月,既没找到工作,身上的盘缠也花光了。

一个月后,赵林终于在城郊的一家五金制品厂找到了一份抛光工作。当时,她每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上班时全身上下都落满了金属屑和灰尘。下了班,她常常累得腰都直不起,吃饭时甚至连筷子都握不住。虽然每月能挣到200多元,但赵林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干了不到两年,她辞职回老家了。

22岁的她经人介绍,与邻村一个男青年结了婚。可是,赵林并没迎来生活的转机。婚后不久她生下一个女儿,但由于丈夫重男轻女又性格暴躁,赵林没少受丈夫的打骂和公婆的冷眼。面对毫无尊严的婚姻和一眼望不到头的未来,赵林决定做出点改变。

寻梦南方,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1990年初,赵林主动提出了离婚,将攒下的积蓄200元留给前夫后,她带着幼小的女儿南下来到了浙江台州。

为了养活自己和女儿,赵林扫过马路、当过搬运工、摆过地摊、看过厕所、挑过大粪,甚至女扮男装,帮过世的人入殓擦身子,还帮人抬过棺材。

1994年,为了给快要上学的女儿一个遮风避雨的家,经人介绍,赵林与台州黄岩一个当地男人结婚了。丈夫在一家石材厂工作,心地还算好,把女儿视若己出,对她母女俩都不错,只是有酗酒的毛病。

1995年,赵林生了个儿子。为了方便照看一对儿女,她决定去街头烙葱油饼卖。这样,既能照顾孩子,还能挣点生活费补贴家用。

从此,每天早上4点,赵林就准时起床,和面、揉面、擀面,准备葱花和肉馅。等到天蒙蒙亮时,她就推着装有煤气罐和煎锅的自制三轮车来到附近的工厂门口,开始烙饼。天一亮,随着大家陆续上班,赵林的摊位前人头攒动,一天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刻也正式开始了……

赵林收了摊后还外出收破烂。有一次,她竟然在一大堆回收的旧报纸里,整理出《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白鹿原》和《红高梁》等几本小说。赵林顿时眼前一亮,她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一擦干净,又摊在阳台晒了晒,然后放在床头,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上一、两个小时。

后来,赵林干脆卖葱油饼时也把小说带上。等到客人渐渐稀少,她就掏出小说,坐在摊位边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2010年底,丈夫酗酒过度住进了医院,赵林一边在医院照顾丈夫,一边还要出摊做生意,这期间她因为劳累过度大病了一场。病愈后,她突然对生活有了全新的感悟:人生苦短,要善待自己和家人。恰在此时,上高中的儿子需要一台电脑,于是赵林一咬牙,花了3000多元买回了一台品牌台式电脑,并接上了网线。

有了电脑,她在儿子的帮助下学会了打字,并申请了一个QQ号,取名为“岁月悠悠”。一天,赵林无意中添加了一个名叫“润物无声”的网友,并满怀好奇地给对方发去了问候。让赵林没想到的是,她的无心之举,竟然冥冥之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润物无声”名叫蔡昌森,是台州市黄岩区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位作家。通过聊天,蔡昌森得知赵林是位农妇,还非常喜欢文学,他不禁被感动了。这以后,他抽空浏览了赵林QQ空间里的文字,虽然略显粗糙,却有着不凡的叙述能力,其中有些地方的用词非常质朴贴切,直入人心。

欣喜之余,蔡昌森鼓励赵林坚持写作,如果持之以恒,将来在写作上肯定会有所收获。对于从天而降的伯乐,赵林又惊又喜,从此,蔡昌森会经常给赵林推荐文学名著,赵林经常就写作上的问题向对方请教,他们很快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2011年11月,蔡昌森建议赵林去参加《散文选刊》举办的全国散文评选活动,虽然有些胆怯,但赵林还是将自己照顾丈夫住院的那段真实经历,穿插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成了5000余字的散文《生死考验》,投给了《散文选刊》。

就在她几乎忘记了投稿一事时,她的处女作《生死考验》竟然获得了《散文选刊》2012年度全国优秀散文精锐奖。消息传来,赵林激动得哭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这是生活对她最好的回报。

梦想不死,出版小说走上微电影节

初尝甜头后,赵林对文学创作更有信心了。原来偶尔奚落她几句的丈夫也改变了看法,还主动帮她分担家务,以便让她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丈夫态度的转变,让赵林第一次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

2013年3月,她决定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坎坷经历,写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的名字她也想好了,叫《蚁群》。她觉得,自己和芸芸众生就如一只只不起眼的小蚂蚁,沿着自以为铺满白糖的路小心翼翼地前行,尽管付出总大于收获,却仍在城市的夹缝中坚强地生存着。

那段时间,赵林白天摆摊,晚上写小说。正当她的创作渐入佳境时,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悄然降临她的家庭。

有一阵子丈夫咳嗽得特别厉害,经诊断,竟然是肺癌晚期。家里的顶梁柱突然跨塌,得知结果的赵林一时间觉得天旋地转,差点瘫倒在地。但丈夫却看得很开,为了不给家庭添麻烦,他主动提出在家进行保守治疗。看着相濡以沫近20年的丈夫,赵林百感交集,只好含泪答应了。

这以后,赵林更忙了。每天出完摊,她就风风火火往家赶,先服侍丈夫洗漱,再为丈夫准备早餐,然后煎中药。因为要赚钱养家,又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和即将迎来高考的儿子,赵林的创作非常艰辛,她只能见缝插针地挤出零星时间来写作。

卧病在床的丈夫也会关心妻子的写作进展,他会不时地问她:“小说写到哪儿了?有没有写我?”赵林回答:“写了!”丈夫又说:“写我什么?写我爱喝酒吗?你要把我写坏一点,让孩子们引以为戒。”看着丈夫一脸的认真,赵林动情地说:“我从没后悔嫁给你!”说到这里,夫妻俩眼眶都红了。

2013年11月的一天深夜,赵林18万余字的小说《蚁群》终于写完了。她把这一喜讯告诉了弥留之际的丈夫。丈夫紧紧抓住她的手,吃力地笑着说:“这下我走得放心了!”两天后,丈夫躺在赵林的怀里,安祥地闭上了眼睛……

这年12月,赵林把《蚁群》书稿发给了北京团结出版社。当编辑得知作者是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中年农妇,感慨之余,无不被她的才气所打动,当即决定予以重磅推出。

2014年3月24日,《蚁群》一书的首发仪式在黄岩购书中心举行。会上,面对媒体和读者的提问,捧着新书的赵林不停地搓着粗糙的手说,自己有幸接触了文学,在阅读和写作的世界里,她能够忘却苦痛,获得精神上的超脱。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是让她感受希望和美好的最大动力。

2014年8月,赵林的故事被一家知名影业公司得知并拍摄成了一部名为《相信梦想》的微电影。没想到,微电影《相信梦想》竟然成功摘得了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高奖项“金海棠奖”,赵林的名字也被更多的人记住了。

《蚁群》出版后,赵林的另一部15万字的小说《庄稼人》也顺利完稿,正与出版社商谈出版事宜。眼下,赵林正构思她的第三部小说《命运》。面对不幸不沉沦,面对苦难不低头,面对梦想不放弃,这就是赵林。

责编/梅子

上一篇:手刃老总,只因那一场微信公众号之争 下一篇:亲历“慢求职”:潘看笱生蝶变京城女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