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乡强镇 富民惠民

时间:2022-10-01 09:10:39

近年来,青川县委、县政府把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作为强化基层基础的重要机遇和抓手,创新包括乡镇运行机制在内的“六大”机制,按照“以人为本、生态兴县、艰苦奋斗、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成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加快发展。

活学活用“文建明工作法”

记者:您是怎样理解“文建明工作法”的?县委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创新了 “六大机制”?

向此德:“文建明工作法”是文建明同志长期在乡镇工作中形成的乡镇党委工作方法,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高乡镇党委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是强化基层基础的重要手段和方法。3年灾后重建中,青川县广大党员干部超常工作、负重前行,非常辛苦,非常疲劳,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奋斗的情怀是一个很好载体。同时,去年乡镇党委换届后,新班子虽然很有活力,但对工作熟悉度不够,“文建明工作法”为各乡镇干部迅速进入角色、迅速打开局面提供了捷径,教给他们有效的工作方法,促进了新班子务实高效地开展工作。另外,少数群众诚信意识缺失,也急需要对群众进行“感恩奋进”的主题教育。所以,县委创新推进“六大机制”,这也是青川版的“文建明工作法”。

记者:各乡镇纷纷结合实际创新乡镇运行机制,您最满意的是什么?

向此德:比如沙州镇出台的《首遇制》、《限时办结制度》等5项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凉水镇出台了《村干部逢场天轮流到镇便民中心集中办公》等5项制度,更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他们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文建明工作法”活学活用、现学现用,不拘泥书本知识、不受限于条条框框。通过几个月的运行,成效十分明显。

给乡镇放权,夯实执政基础

记者:实施“活乡强镇”措施,赋予乡镇人权、财权、事权和委托执法权。其实质就是给乡镇放权、为乡镇减负、帮乡镇分忧。具体创新做法有哪些?

向此德: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活乡强镇”的意见》,对乡镇实行“放权、让利、减压、明责”。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给乡镇放权。乡镇党委、政府内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任免和一般工作人员调配由乡镇党委研究决定,组织人事部门备案管理。县级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任免必须书面征得乡镇党委同意后,再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调配。县级部门派驻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不力的,乡镇党委、政府有权建议主管部门调整;年度考核以乡镇为主、县级主管部门为辅。其次,为乡镇减负。建立了经费倾斜乡镇机制,财力向乡镇倾斜,乡镇预算高于部门。从2011年起,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全额返给乡镇外,公务经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比县级部门每人高6000元;将村(社区)工作经费从4000元―8000元提高到1万元―1.4万元,保证乡镇有人管事、有钱干事、有心做事。第三,给乡镇分忧。全县普遍建立因灾因病返贫基层干部救助、贫困党员救助、80岁以上的老党员定额补助、热线救助、白血病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中小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司法救助、火灾受灾户救助、洪灾受灾户救助等十大救助制度,设立因灾因病返贫基层干部、贫困党员救助和80岁以上老党员定额补助基金。经测算,制度性安排360万元,加上救助热线,一年至少要安排600万元。去年3月以来共发放救助资金227.65万元,及时解决了困难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特殊困难群体救助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记者: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全县出台了《青川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并且建立了专项基金,实施以来有哪些经验与不足?

向此德: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青川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县财政给每个乡镇预算10万元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基金,并提出化解矛盾纠纷“五条原则”,即对该解决的要及时解决;该解决由于发展不足解决不了需要靠发展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不该解决又符合情理的,作为特殊情况解决;不该解决也没有条件解决又不符合情理的,做好稳控工作;对违法闹事的坚决依法处理。同时,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定人限时化解机制,力争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目前,已成功化解106起矛盾纠纷,1100余位群众停访息诉。但实事求是地讲,由于青川县是贫困边远山区,又是极重灾区,财政困难,群众在重建时欠下了一些债务;地质灾害、道路建设、城镇建设等面临拆除拆迁问题多,而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干部身心疲惫,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任务重,维护稳定压力大,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不能及时化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心为民办实事

记者:通过灾后重建,现在青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但最重要的是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在这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向此德:是的,让住进新房子的群众尽快富裕起来,是摆在我们县委、县政府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2011年以来,我们立足青川的自然和生态优势,加大乡镇产业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给每个乡镇安排农业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倒数后十位的10个村,每年安排45万元进行重点帮扶,对沿白龙湖库区的26个村,每年安排5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深化“挂、包、帮”活动,加大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帮扶乡镇、村的力度,指导每个村积极发展适合本地区的产业,力争在未来两三年内,全县农村普遍有更大、更美的变化。

记者:创新乡镇发展机制,各乡镇培育适合本乡镇发展的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实施了哪些产业富民工程?

向此德:青川是山区林业大县,实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大有可为。我们瞄准大城市的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以银杏风景林为主的“银杏富民工程”,计划两年内栽植银杏220万株,4年内达到1100万株,使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目前,全县已初步建成了以银杏为主的风景林产业,以白龙湖为中心的水产养殖业,以青溪古城、唐家河风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业,以三锅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地的食用菌产业,加上农家旅游业、劳务输出业不断发展,形成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短抓山珍、养殖和劳务,长抓银杏种植”的致富之路。2011年前三季度,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6.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8.7%。

【新闻背景】青川县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县之一。历经3年奋战,全县圆满完成灾后重建任务,915个项目全面完工,完成投资242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前三季度GDP实现14.9亿元,同比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亿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402万元。

上一篇:快乐的“坝坝讲座” 下一篇:“三资”监管 阳光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