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2-10-01 08:23:05

职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 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大多数以课堂实践操作为主,在这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已被广大教师普遍接受并采用,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但笔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发觉了单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可避免的缺憾:由于学生先前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所以,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任务驱动的设置也要在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69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119- 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必将对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分层教学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1 分层教学前的准备

分层教学应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认知过程,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所以,上课之前的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对学生的分层准备和备课的分层准备。

1.1 学生的分层准备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差异在于先前的计算机知识水平。首先,要有的放矢,做好课前摸底准备,尤其是对新生。可以做一些调查,调查的形式可以是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聊天、谈心之类,并且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调查的内容可以涉及:你在初中时通过二级或三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了吗?家里有电脑吗?电脑上有哪些东西?平时上过网吗?有没有参加过计算机的培训或者竞赛等?

1.2 备课的分层准备

备课的思路直接关系到上课质量的好坏,不过有了前面的分层,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就更明确了。对于特长生,笔者就寻找一些竞赛类、具有开发智力、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也不能难得离谱,不然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普通生来说,笔者对问题的设计就大致不脱离课本,课后的习题可以当作课堂中的小练习,但这部分学生还要挖掘他们的潜力,也应该适当地加些提高型的练习,像课本中的“想一想,练一练”之类的题目就可以布置他们去做;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学生大多很少接触电脑,所以在刚上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需要帮助的学生”。如何帮助,笔者把课堂的时间多分配给他们一些,如在学期初先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怎样使用鼠标进行Windows操作甚至玩一些小游戏开始,让他们有兴趣又有成就感。然后考虑把先前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操作教给他们,给他们布置的练习也是基础型的。有了这3个层次的学生后,给备课增添了相当大的难度,1个课时的备课相当于3个课时,但最终还是较好地适应并完成了教学任务。

2 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不同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相适应。比如,在教Excel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先练习书上的例题,再练习课后的习题;对普通生练习课后习题和书上的“想一想、试一试”,甚至更难一些的题目;而对特长生则要求其自学完成图表的修改或者简单的图像处理,甚至动画制作。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内容,各有所得。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在于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3 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

上网页制作课的时候,在已经完成所有的任务后,笔者提出一个期末考试题:制作一个网站,主题是“2012伦敦奥运”。根据平时上课的观察,笔者基本上已掌握班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个人特长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据此,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组内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各人发挥各自特长,例如,有些学生上网找图片,有些学生进行网页架构设计,有些学生则专做动画设计,然后集众人的劳动成果完成任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层次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主动去创新。

在具体的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也曾碰到过一些问题,教师将3个层次的作业分配好后,有时会发现学生并没有选择自己这个层次的作业,而是将目标层次选择为过高或过低。究其原因大致有2个方面:①学生对自己能力水平的估计;②学生的成就动机。这时,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及时的指导,对于目标选择偏低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选择更高的目标层次,并帮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同时由于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也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而对于目标选择偏高的学生,教师要采取默默观察的做法,不强行阻止学生的选择,在他们尝试失败后,通过谈话及询问等引导他们认识失败的原因,从而正确看待自己,或把成就动机适当地降低到正常的状态。

4 教学评价的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话,不能有效反映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标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评价能够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还能及时发现学生优势,若有必要及时调整,允许层间流动。

笔者认为,经过一个学年的分层教学实践,不仅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任务设置合理、得当,能使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潜心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上一篇:互联网开启电影产业新时代 下一篇: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与财务会计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