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调整后马鞍山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01 06:55:21

区划调整后马鞍山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随着马鞍山的区划调整,“一江两岸”的新马鞍山拥有了更加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景点多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旅游业发达城市。如何高效率地整合与开发这些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交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旅游强市,是马鞍山未来旅游业发展所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区划调整;旅游业;马鞍山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9-0035-03

1 马鞍山旅游业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东部,紧邻江苏省,是八百里皖江第一站,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龙头,又是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排头兵。虽然马鞍山在1956年以重工业的钢铁冶炼建市,但它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秀丽的景色,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同时还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

马鞍山旅游资源丰富,比较著名的有:采石矶,李白墓园,霸王祠、褒禅山,鸡笼山、太湖山、濮塘风景区等。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各项旅游主要指标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到2011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8199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204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8%。

马鞍山各级相关部门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在政府“十二五”规划中,将大力促进旅游业定位为四大战略之一。近期又编制完成了《马鞍山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马鞍山市休闲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马鞍山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打造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目的地”。

2 区划调整对马鞍山旅游业的影响

2011年8月,安徽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将其所辖的和县(不含沈巷镇)、含山县划入马鞍山市。此次调整,将马鞍山由此前的:三区一县,面积1686平方千米,人口128万,一下子增加到:三县三区,面积4042平方千米,人口2283万。一座原本的江南城市成为“一江两岸”的跨江城市。区划调整,给马鞍山旅游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21 有利影响

(1)景点增多,旅游资源丰富。区划调整之前的马鞍山,拥有的景点以“万里长江第一矶”——采石矶的知名度最高,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是马鞍山旅游的象征,在长三角一带也小有名气。另外,大青山李白墓、濮塘风景区、朱然墓等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除此之外的一些景点,不要说对外地人,甚至是马鞍山本地人,也基本上只是听说过一个名字而已。因此总体而言,景点不多,档次不高,影响力不大。

区划调整之后,和县与含山县带来一批高质量的景点。其中华阳洞—褒禅山景区,因中学语文课本收录的一篇王安石所作《游褒禅山记》而为全中国所知。此外,为纪念悲剧英雄项羽的霸王祠,刘禹锡脍炙人口的散文《陋室铭》的陋室,李白的名篇“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天门山,伍子胥逃离楚国所经过的昭关,以及太湖山、鸡笼山森林公园、淩家滩遗址和县猿人遗址等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可开发、潜力大的旅游点。

(2)与南京、合肥、芜湖三大城市毗邻,潜在客源充足。区划调整前的马鞍山,与南京和芜湖毗邻,主要客源也是来自这两座城市。区划调整后,马鞍山与安徽省省会合肥直接接壤,潜在客源地又多了一个省会级大城市,这无疑是马鞍山旅游业的重大利好。

22 不利影响

(1)景点分散,聚集效应减弱。尽管区划调整前马鞍山的景点数量不多,但集中度高,采石矶、李白墓、小九华山等一批知名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十千米,且景点内涵互有渗透,完全可以整合成一个代表马鞍山旅游形象的大景区,而这也是区划调整前,马鞍山旅游相关部门在一直努力的方向。

区划调整后,虽然新马鞍山拥有了和县、含山的旅游资源,但两县均位于江北,交通相对不便。且除了天门山之外,景点内涵和文化与江南马鞍山的景点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就导致景点分散,聚集效应不大,很难找出一个能代表整个马鞍山旅游的拳头项目。

(2)各自为政,标准不一,难以整合资源。区划调整前,马鞍山的旅游规划的重点主要是将采石矶、李白墓、小九华山整合成一个大景区,另外濮塘风景区的休闲度假、洗浴文化的全力扶持等也是未来的主攻方向。区划调整后,和县、含山并入马鞍山,原本两县在属于巢湖时期,也制订了旅游发展的规划,都是针对自己的旅游资源集中开发。因此,势必出现老马鞍山、和县、含山在旅游理念、规划、具体操作的方方面面的偏差,导致虽然区划已经整合,但实际工作依然各自为政,不能尽快在观念上、资源上、形象上、标准上融为一体。

3 马鞍山旅游业发展对策的调整

31 准确定位,把周边自助游游客作为主要客源

综合分析马鞍山旅游所拥有的资源,其定位应当重点放在服务于附近城市客源的自助游,而不是盲目地打造全国知名的景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景点知名度不高。虽然采石矶、褒禅山、李白墓等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长三角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依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与安徽省最著名的景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牯牛降等,也没有可比性。根据李海鸽等人的研究,从目的地的角度来讨论中长途旅游者的选择,越是强势景点,越容易吸引中长途游客,越是知名度不高的景点,中长途游客的数量越少。当然,我们可以努力把马鞍山的景点打造成全国知名,但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且短期难以见到成效,若一味等着做大做强,眼高手低,只怕一事无成。

但是,马鞍山的景点在附近有一定知名度,且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南京、合肥、芜湖三大城市都不过一小时左右的路程。在当前散客旅游、自助旅游、自驾旅游已经占据旅游市场越来越大份额的时代,我们为什么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

(1)宣传方面,加强新媒体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华东地区的旅游门户网站和三个主要客源地的本地旅游论坛上,及时更新资源、开设讨论版等,对于马鞍山旅游经验帖的作者给予奖励,对于抱怨、投诉马鞍山旅游的帖子要查实,并做出答复。这就需要旅游主管部门有专职人员负责新媒体的策划与宣传,不能交给广告公司,不能委托机构。对自助游的游客而言,网络上一篇图文并茂、攻略详细的旅游帖子,其效果可能远远大于重金在传统媒体上做的广告。笔者在网上通过几个知名的旅游门户网站:途牛网、同程网、驴妈妈网等查找马鞍山旅游的信息,结果发现景点依然是区划调整之前的,完全没有把和县、含山纳入其中,这在区划调整已经一年之后,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上一篇:这就是《中国好声音》 下一篇:《近代汉语大词典》部分词语释义、立目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