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法律基础”教学之改革分析

时间:2022-10-01 06:38:50

《基础》课“法律基础”教学之改革分析

摘要:“2005方案”实施后,高校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普遍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但是“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受到内容庞杂课时少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目标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加强“法律基础”教学的具体措施有二:一是改革教材内容;二是双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法律基础;教材;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59-02

根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求,2005年的课程新方案,将“19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新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法律素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笔者在从事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对大学生而言,实效性并不理想。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探寻解决之道,以达到“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预期目标。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教学面临的困境`

1.“基础”课教材“法律基础”部分内容设置不合理

“基础”课教材由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三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构成。其中,法制观教育部分集中在教材的第七、八章和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2005方案”在对法学知识体系进行压缩后,按照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篇章比例,“法律基础”部分大约只占1/3的课程量,用于该部分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10个学时左右。

我们仔细阅读教材的“法律基础”部分,不难发现,其内容完全就是我国现行部门法的大融合,知识丰富涉及面广。因为篇幅有限,教材的编排非常“精简”,呈现出“百科全书式”的特点:每个知识点都有,每个知识点又都是由概念一笔盖过。其中涉及的每个部门法,让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要花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时间才能掌握要领,对于没有一点法律知识的“门外汉”,这些内容要在一两个课时内讲述完毕,学生掌握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大学阶段的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强,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提纲挈领式的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抽象概念和专业法学术语,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从下手,很难提起学习的欲望,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教材内容的安排略显混乱。比如,第七章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与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增强国防观念”的内容有很大重合,完全可以放在一起讲解。再者,教材一些地方的内容详略安排不当。比如,“犯罪”理论在整个刑法学体系中可以说占据核心地位,但是教材却只是简单罗列了一些重要概念,对于像“犯罪构成”、“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这些很基础的知识点惜墨如金,没有做出任何阐释。与之相反,对于理论价值不高的“商事法律制度”中的证券、票据、保险却进行大篇幅演绎。不难看出,现行教材对于“法律基础”部分内容的编排繁简详略把握欠佳。

2.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有偏差

教学就是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将教材内容内化为自身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关键性作用。当前,“基础”课“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缺乏一支素质精良、专业知识过硬的师资力量。在实践教学中,有的高校对“基础”课不够重视,认为“基础”课简单易懂,学校任何行政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胜任,因此,采取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该课程的师资队伍。如果说“思想道德修养”部分讲授较易的话,“法律基础”部分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很高的要求。一个没有法学专业背景,之前没有接受过相关思维训练的教师,如何理解教材中纷繁复杂的法律概念,又如何对学生进行精准地阐释讲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鲜明地提出了在新的十年中,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以此文件为指导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势必会牢牢奉行“德育为先”的教学方针,花大力气对“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潜心研究、精雕细琢,而对于集中在最后两章的“法律基础”教学必定有失偏颇。因为学时的限制,很多教师对一些重要理论一语带过,学生如同雾里看花不得要领,难以理解教材中过于抽象的理论更别说学以致用,教学效果令人质疑,显然也就失去了“法律基础”存在的意义。

二、加强“法律基础”部分教学的必要性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要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要求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需要全体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所以,这项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大量专业法律人才,更离不开普通民众的推动。如果能够使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非法律人士自觉守法,那么依法治国的根基才会足够坚实。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坚力量,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增强对违法行为严重性的认识,做到知法懂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再通过他们的积极宣传、勇敢实践,影响周围民众,进而在全社会形成普遍的法治理念,提高民众依法做事的自觉性。

2.提高大学生自身素养的需要

很多专家学者指出,“2005方案”的法律基础部分,着重强调的是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刘海洋、李启铭、药家鑫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之所以走向犯罪的深渊,绝不仅仅是一些学者宣称的法治观念的淡薄、法律信仰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法律知识的匮乏。笔者就职于一所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法律知识相当匮乏,兹举一二例。在讲继承权时,有这样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甲,男,有两子一女且均已成家,妻子早年亡故,甲病逝后留有遗产若干,未留遗嘱。问该笔遗产如何处理。大多数同学都认为遗产应该由两子平分,原因是“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没有资格再继承遗产。接着讲到“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 在继承问题上均属第一顺序继承人时,学生居然连连惊呼,“私生子”怎么也能继承遗产?一脸的不可思议。这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具备,自己的权利都无法维护,又怎么指望这样的“天之骄子”为法治国家的实现添砖加瓦。

尽管教育界一直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德育为先”,但是,一个道德感强的人未必就是合格的守法者,社会中合情不合法的案例屡见不鲜。也就是说仅仅依靠道德自律不能满足法治社会的需要。因此,不管是社会大环境的要求,还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三、“法律基础”部分教学改革之道

1.具体措施

首先是教材内容的改革。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法制教育、法律知识的获取主要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所以,该课程教材的好坏,不管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纵观现用教材的“法律基础”部分,由概念堆砌而成的两章内容,仅能称之为“法学压缩饼干”而已,“法律基础”的称谓名不副实。如果该课程一定要使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个名称,那么“法律基础”所占比重就要加强,该部分内容至少应该占据教材的一半。通过学习,至少要让学生明白每个部门法在解决什么问题,在法律框架内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违法行为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等。学生只有对法律知识做到熟知,才能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因此,修订后的教材要详略得当,要点问题要做到详尽透彻的阐释。此外,还应该抛开对法律概念的大量使用,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既没有熟知概念的必要,还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可以尝试采用以经典案例的方式引出知识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又避免了枯燥理论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改进。“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要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从大学生的需要入手。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在实际生活中跟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比较关注,比如《民法》、《刑法》、《劳动法》、《婚姻法》、《继承法》等;而对于如何培养法律意识、如何提高法律修养、国家安全观等问题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按需授课,对于大学生感兴趣的法律问题,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容易碰到的法律问题,重点讲述。这样就很容易拉近法律与学生的距离,势必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经典案例对抽象理论进行诠释,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轻松掌握,重点是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和讨论,可以逐渐形成法律思维模式,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长期路径

鉴于“基础”课法律教学部分的课时有限,教材内容又高度抽象,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个根本的改革措施就是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重新分立。

《法律基础》既然面向的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那么就没有必要编制的如同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基础课《法学概论》一样。建议教材设置为上下两篇,上篇从“依法治国”入手,简单介绍法律的起源、概念、价值、功能等基本理念和精神。下篇作为重点,涉及我国的具体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四大部门法以及三大程序法。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也要详细介绍。相信这样的内容安排以及专业教师的讲解,一定会使学生熟知基本的法律知识,自觉守法学会用法,达到法律基础教育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丽娟.关于《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后的教学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6,(4).

[2]张会峰.“基础”课法律基础部分教学面临的矛盾与破解之道——北京大学的探索与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3]汤海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整合后存在的问题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4).

[4]陈大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建设刍议——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制教育部分)修改完善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0,(19).

上一篇:生命教育 第6期 下一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