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

时间:2022-10-01 06:28:36

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发展日新月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为房屋的性能和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主要根据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阐述房屋建筑施工中相应的实用技术,保证房屋建筑的可靠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实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088-01

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大、小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不可轻视的地步,它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其原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从根本上消除建筑质量问题。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参与建设各方面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的行径。例如:有的建设单位不报建,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甚至将整体工程肢解,多头包法;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过度压低工程造价;也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选购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设备;有的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致使很多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导致一些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主要质量问题是房屋的地面局部沉陷或空鼓开裂、层面和厨房卫生间的渗漏和墙面产生空鼓和裂缝。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屋的使用性能,对于抗震性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必须在施工中进行预防和科学的消除,保证房屋的质量。

二、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建筑施工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优化,不仅克服和解决了施工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优化房屋的结构和内外部造型。因此,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材料等行业的进步。

1.混凝土防裂施工技术。导致工程建设中形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主要的因素。其次还包括了: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的不均匀沉降等。具体表现为水泥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释放出大量水化热,不断提升了内部温度,使得拉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其他部分的约束使得混凝土内部又产生拉应力。此外,气温的降低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当所有的拉应力集合起来,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底板混凝土采用掺 UEA 膨胀剂(掺量为水泥用量 1 2 % )和缓凝型高效减水剂的双掺补偿收缩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要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优选混凝土配合比,适当控制水灰比,减少用水量。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合理划分混凝土浇筑段,底板表面混凝土在初凝前用长刮尺刮平,待混凝土收水沉实后,用木抹子搓平混凝土表面,闭合表面干缩裂缝;采取内降外保方案,综合控温在板内埋设两层冷却水管,进一步削减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峰值,同时在板的外部利用密闭空间和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并加强保湿措施;加强温度监测,辅以应变观测。使用先进的混凝土温度实时自动监测技术,对该混凝土厚板进行温度测点,同步进行局部区域的混凝土应变观测。

2.房屋防渗技术。因墙体裂缝、外墙框架结构梁柱与砌体围护结构间裂缝引起的房屋外墙渗漏、门窗渗漏、门窗与外墙交接部位渗水、饰面块材渗漏等现象,不但影响房屋的功能和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并给维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外墙防渗漏质量控制不严格及防渗漏施工工艺不到位造成的。

在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好砌块的质量,按照《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规定,应选用抗压强度大于 5MPa、干燥收缩值不大于 0.5mm/m、出釜后须保证有 28d 养护期的砌块;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 15%(对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宜小于 20%),以克服砌块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砌块进场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堆放,并做好防雨措施;同时合理布设构造柱、梁、墙体拉结筋等构造措施;施工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将砖预先充分润湿;在砌筑过程中,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砼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应与其他砌块混砌;施工中,框架结构墙体每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 1.40m 以内,砌筑至梁底约 200mm 左右处应静停 7 天,待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用同种材质的实心辅助小型砌块成 60°~75°角挤紧顶牢;顶砖要按要求进行施工,必须充分紧实,勾缝密实;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等交接部位,在施工时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 1∶1 水泥砂抹 5mm 厚,浆填嵌密实,以避免交接处产生裂缝而形成渗漏;在不同材质交接处的抹灰前,为增加抹灰层的拉结力,应在交接处附加l 层宽度为 400m 的金属网;建筑施工时,为使拉结效果达到最佳,应保持金属网与结构面保持 3 m m ~5mm 的距离;外墙部位最下一皮砖应满刷专用的面剂以确保不渗漏。

3.房屋的节能技术。房屋建筑节能不仅保证房

屋的基本功能,还能节约建筑施工的成本,节约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建筑节能问题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它是建设节能型社会、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措施,推行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有助于建立有效的能源安全保证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积极地应用各项节能技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建筑行业经济的增长。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允许一定程度的立体交叉作业,有效地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率,积极地推动各项建筑资源的循环使用工作,从而实现建筑能源的节约;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建材浪费。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都在不断地改进,并且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建筑施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施工工艺的改进,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有效地节约了建筑能源。建筑施工工艺的改进对于建筑节能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管理人员应重视施工工艺的改进,将其与工作效率和建材节能连接起来,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三、结论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以及在施工中的规模化应用,不仅克服了传统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通病,还能在保证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节约资源和能源,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战宇.浅谈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J].科学之友,2010,(2).

[2]胡辉云.房屋建筑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153-154.

上一篇:市政工程建设监理现状与监理经验浅析 下一篇:房屋建筑防渗漏施工技术关键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