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父母头脑中的“不可能”禁锢了孩子的创造力

时间:2022-10-01 06:24:53

别让父母头脑中的“不可能”禁锢了孩子的创造力

导言:给你一枝吸管――一枝普通的用来喝牛奶的吸管,再给你一个土豆――一个拳头大的新鲜土豆。请问,你能用吸管穿透土豆吗?大概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这样说:“不可能!别白费劲儿了。”但执拗的孩子却会让你目瞪口呆:他把土豆架在杯子上,接着用拇指按紧吸管的顶端,最后用力向下扎去――结果,吸管霍然穿透了土豆!不服气的父母换了吸管与土豆重试,结果依旧不变。终于,这对父母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想当然”是多么可笑。

一枝纤细的吸管,在被拇指按紧顶端后,在隔绝了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真有力道穿透一个土豆!这个小小的实验不禁让人警醒: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究竟有多少父母头脑中的“不可能”禁锢了孩子的创造力,挡住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方面,我们是做了他的“看守”,不允许他去“想入非非”、去实践,还是当了他的“同盟军”,一块儿尝试、一块儿玩出门道?据说,这其中的差别就是会考试的中国孩子在日后的发明创造上远远赶不上美国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留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当吸管穿透土豆时,身为家长,你心中所有的成见也被洞穿了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实验不感兴趣的孩子怎能学好自然科学

(李新,男,42岁)

儿子上初三时,第一次家长会是由我爱人去参加的。当晚,她就闹着要把儿子花很多零用钱置办的实验仪器丢掉,原因是她发现,我们儿子忙忙叨叨做实验的工夫,别人家的孩子正在上补习班攻难题。许多家长都认为:“实验还用做?背背答案就得了。”当我爱人说起儿子自己组装小发动机、酿汽水和酿酒时,家长们个个睁大了眼睛,甚至还有人嘲讽地说:“你家儿子要是生在法国就好了,生在意大利也行,他肯定能成为一个小作坊主――还能自创品牌呢!”言下之意,你在中国上学,分数才是硬道理。不看别的,单看物理和化学两门,我儿子就比别人低了20多分!我爱人受了刺激回来,气得红头涨脸的,非要把孩子的实验装置捣烂扔了不可。儿子不干,护着他的两篮子“宝贝”跟他妈妈“躲猫猫”。我爱人厉声叫我去帮她,我忙拦住她,劝道:“消消气!孩子哪一点错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连实验结果也等着抄答案的人,我相信他是很难学好自然科学的。”爱人无奈地说:“你认为我不懂这个道理吗?可孩子的成绩总是中等偏下,上不了好高中谁来负责?”

为此,我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要求儿子在半年内将理化成绩提高到全班前15名。如果他能达标,我们不但不阻止他做实验,还会给予“赞助经费”。儿子爽快地答应了。等我爱人去买菜时,儿子感激地搂着我的脖子,说:“谢谢老爸!我不会让你在妈妈面前为难的!”果然,才过了两个多月,儿子的理化成绩就进了全班前10名,而且因为理化竞赛的成绩突出,还被全市最好的高中提前“预订”了!这下,轮到我爱人大跌眼镜了:“没想到,这做实验还做出一张‘种子选手’的入场券来!”其实,儿子取得的成绩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我知道,为了自制阿斯匹林,儿子连大学的有机化学都涉足了;为了搞清楚实验为何失败,他只得去查文献,发现文献是英文的,就抱着字典死抠――原来他最怕背英文,自从搞实验后,连带着学英语的动力也上来了。现在,家用电器出点儿小毛病,都是儿子来打理;我们想喝汽水,他就自制“姜汁汽水”,热量低又不伤牙……我和爱人开玩笑说:“将来谁家姑娘嫁了咱儿子才享福呢。要知道,现在98%的‘90后’连怎么除热水瓶里的水垢都不会!”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由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是催逼所不能及的!

不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将来是没有前途的

(方小群,女,37岁)

自从买了近郊的小联体别墅,我们就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要不要带孩子去那里度周末?虽然孩子才9岁,但在我的熟人圈里,这么大的孩子双休日上4~5个补习班很普遍的。要是带孩子去住小别墅,很多课就要停掉。当我们征求孩子的意见时,她说除了周日晚上的绘画课,她都不想上。“妈妈,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桑树,也没见过蝈蝈笼是怎么编出来的……没有童年的小孩儿太可怜了!”说得我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记得有一位俄罗斯诗人说过:不热爱自然的小孩儿,将来是没有前途的。人在大自然中培养出来的生存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当家长的,不是常常抱怨孩子任性、懒惰、心灵空虚吗?这恐怕和他们周末也呆在教室里,而不是呆在自然环境中有关系。

最终,我们决定每周带孩子去度假,让她自在地发展。一年来,女儿悠悠与我一同完成了许多研究课题,比如:在我们不在家的5天里,如何给院子里的花草实施“节水滴灌”;如何不施农药来为观赏的小西红柿除虫;如何防止小鸟将刚变紫的葡萄吃光……听上去,这些像是农艺师干的技术活,其实全是悠悠的主意。她将PV水管绕着所有植物的根部走一圈,在最靠近植物根部的地方钻一个小洞,让它慢慢渗水。我们走时,将水龙头微微拧开就可以了。一个月下来,院中的植物长得绿油油的,其用水量比定时喷淋装置还要少!如何能让观赏的小西红柿上的害虫死光光?悠悠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分别在3棵小西红柿上喷了花椒水。大蒜水和烟丝水,一周后对比“虫情”如何。悠悠还无师自通,发明了在葡萄串上套上小塑料袋的保护法。难得的是,她留下了3个葡萄串没有套袋:“小鸟也应该分享我们的收获,只是不要把葡萄都啄烂了。”从中我发现,在创造性的思维上,孩子有时也是家长的老师!

假如不让孩子参加戏剧节,我也许就扼杀了一个林奕华式的人才

(肖楠,女,42岁)

5月的一天,女儿刘肖回来后兴冲冲地对我们说,她要去竞选戏剧节的总导演,却遭到了我们的集体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中考时考戏剧写作和导演吗?你干的这件事要是获奖,能为中考加分吗?既然不能,那你干嘛还要浪费这个时间?!”刘肖这个孩子鬼灵精怪的,她也不跟我们硬顶,而是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集《成长的烦恼》给我们看。那一集讲的就是这家人的大儿子麦克在戏剧节上当导演的事情。看着美国孩子一本正经地改写剧本、讲戏、排演,以及正式演出时所有家长都来买票出席,将掌声送给自己的孩子,并将卖票的所得送给慈善机构后,这帮毛头孩子慢慢地熟悉了开一家文化公司的所有流程……看完片子,我和丈夫都有点儿动心了。而刘肖又进一步说服了我们:“戏剧节总导演是要竞选的。谁拿得出最好的剧本,谁能选出最合适的演员,谁能解决经费问题,谁才有可能被大家选上……”这么一说,我和丈夫反而为她着急了:“你行吗?要是选不上,会不会受很大的打击?”刘肖听出了我们的口风有回旋余地,便高兴地保证说:“只要你们支持我,我会从校团委拉到赞助费。关于剧本,我已有了绝妙的构思,你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果然,我们看到了一场好戏。刘肖竟然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部戏通过电影的淡出和淡入手法,很巧妙地串连到一起,赋予了这场课本剧很前卫的“小剧场实验话剧感”。更牛的是,刘肖成功地说服了数学老师来饰演咸亨酒店的掌柜,又说服了胖胖的教导主任来演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喜剧感十足。而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很服从“刘导”的调度。“刘导”紧张地有条不紊地跟他们交待注意事项和每一个情感爆发点的安排。终于,好戏圆满落幕了。拿到戏剧节的奖金后,连经费的窟窿也堵上了。刘肖之前一直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些啥,现在,她已经确立了3年后的高考目标:要考中央戏剧学院或上海戏剧学院的导演系或编剧系,将来当林奕华式的导演或独立制作人!

想想看,如果不是让孩子参加戏剧节,我们也许就扼杀了一个在戏剧、电影方面有特殊天赋的人才。身为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够了,是多么短视的行为啊!现在的新行当、新职业很多,要是孩子从小就在某些方面流露出独特的思维,我们为何不能当一回他的“啦啦队员”呢?

高考不鼓励创新思维?现在这也变成了一种成见

(江鸥梵,男,39岁)

我在重点高中已带过5届高三学生。以我个人的经验,家长们认为“只有死读书才能考好试”的观点早就过时了。高考题越来越与时事、生活相关联,即使我们的好学生参加保送生或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也出现过考前三名的学生没有通过,而十来名的学生却获得通过的例子。原因在哪儿?就在于后者看书杂,是“实验狂人”,思维上很独特。大学就要挑这样的人才。

去年,少女作家蒋方舟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有人不服气。其实,在我看来,有啥不服的?人家有专长啊。当年,钱钟书和吴晗数学考零分不是也被清华、北大录取了吗?他们的成就辱没过母校吗?我很高兴看到现在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也逐步留意到选拔能思考、有创新的偏才和怪才。比如: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里已经出现分块计分的倾向,即在一张综合试卷上,各个版块都很突出,总分高的学生能被录用,而总分不突出,但某个版块特别突出的偏才和怪才也能被相应的专业录取。这说明大学选才的自主性在加强,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也留意到,有后劲儿的人并不是死读书的人,而是有天赋、有想法、观念不受束缚的人。

身为家长,我们要做的绝不是去打击、束缚孩子,而是认可他的能力、承认他的专长、赞许他的探索精神,帮他确立自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是家长能这样做,亲子沟通肯定会顺畅,亲子关系也会变好,因为你们已成为亲密的“同盟军”!

本刊观点:眼下,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其实,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来说,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恰当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老子说了算,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另一种是孩子说了算,孩子怎么说家长就怎么办。这两种家风都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宽松愉悦、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出创新意识。

二、经常引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家长应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住在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农作物、家畜和家禽以及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力就越丰富,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

三、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

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必要时,家长也可以一起参与其中。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有些家长不准孩子拆看玩具,动辄以“要弄坏的”相威吓;因为嫌孩子玩组装模型太慢,家长抢过来自己安装,这样做都会阻碍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而动手能力往往是创造能力的基础。

四、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鼓励孩子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对孩子的提问,家长有的可以直接回答,有的可以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家长如果不能回答的,可实话实说,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实验探索。

五、不时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使其逐渐养成换一条思路想问题的好习惯。

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训练方法一般有: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故事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进行概念的链接训练,经常出一些不相干的概念,让孩子通过相关的中间环节把两个概念联系起来。

(投稿信箱:)

上一篇:别样的亲情 下一篇:铁汉柔情甄子丹:我的深情你最懂